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66.第165章 不是教育,而是教育产业(第2 / 2页)

“所以,国王陛下并不是毕业生,只是肄业生。你们……我说,《镜报》的访谈版这么真实的吗?陛下这么个吹牛法,陆教授真就一点儿也不拦着的?”

沃德豪斯也跟着苦笑道:“陆教授不一定清楚陛下肄业的实情。而且,访谈就是要真实嘛~”

丘吉尔问:“被人拆穿了该怎么办?”

沃德豪斯没辙地叹气,不回答。

两人都想到了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

《国王的新衣》。

丘吉尔嘀咕:“或许……可能……大概……说不定没人会戳穿吧。”

沃德豪斯附和:“嗯,我也是这么觉得。”

两个继续往后阅读,

……

记者:陛下,你认为文化影响对大学教育是有加成的?

爱德华七世:当然。

记者:能详细说一说吗?

爱德华七世:大英本身是一个对历史文化非常重视的国家,未来也将一直保持这种传统。我们将英语推广成为了全球语言,这是独一份的创举,这也是《泰晤士报》能卖往全球的原因。因此,英国大学的毕业生可以在全球找到工作机会实现理想抱负。

……

表面上,说的是大学教育,

实则说的是理藩(殖民地管理)经验。

丘吉尔隐隐察觉出了爱德华七世的真实目的,微微有些惊讶地说:“没想到咱们这位国王陛下还挺有抱负。”

沃德豪斯好奇,

“怎么讲?”

丘吉尔看他一眼,又有些拿不准了,

“你不是看过《镜报》给陛下准备的问题了吗?”

说着,他指出访谈中的一句,“英国大学的毕业生可以在全球找到工作机会实现理想抱负”,随后道:“如果你是剑桥毕业生,你会去南非实现理想抱负吗?”

沃德豪斯摊手,

“你别忘了,我可是金伯利伯爵。”

他曾经最擅长的事就是在南非控制奴隶们挖钻石。

丘吉尔一阵无语,

“我不是那个意思!你……唉……我指的是那种没有背景的人。你应该明白吧?”

沃德豪斯沉思,

一个剑桥毕业的英国人,如果只是为了所谓的“找到工作机会实现理想抱负”而去南非,那一定是脑子秀逗了。

所以,这句话应该反过来理解:

一个南非人,如果在英国读大学,回到家乡必然能“找到工作机会实现理想抱负”。

沃德豪斯又联想陆时给自己过目的那些问题,目光微微闪烁,

原来,国王陛下想要访谈的意图在这儿。

丘吉尔轻笑道:“实现理想抱负……”

沃德豪斯问:“这话听着确实挺假、大、空的,但不得不承认,非常有号召力。留学生们来英国读书是为了‘实现理想抱负’、国王陛下鼓励留学生们赴英也是为了他自己的宏伟愿景。”

属于是双向奔赴了。

他们继续阅读访谈版,

后面讨论了很多关于大学教育的内容,因为爱德华七世做了准备,所以说的有模有样,

教授治校、

专注学术、

注重公平、

……

这些内容都有提及。

爱德华七世重点讲了英国大学的学校治理模式,还拿伦敦大学联盟举例,

他认为这种联邦制大学结构的组织形式可以在整体氛围上让各个学院相对独立自主、重学术实力、学术开放,

这给教授们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和条件,也能让他们集中精力进行学术研究、教学,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非学术事务的干扰和精力分散。

丘吉尔看向沃德豪斯,

“伦敦大学联盟的荣誉校长,你赞同吗?”

沃德豪斯说:“大体是赞同的。但这话也不能算全对。就比如伦敦政经,人文社科类为主,要是全然不管非学术事务,还能有民调项目和《镜报》吗?”

丘吉尔撇撇嘴,没接茬。

沃德豪斯不满道:“有话直说。”

丘吉尔吐槽:“你说的那些也不是什么制度问题啊,明明是人家陆教授厉害。”

沃德豪斯无法反驳。

丘吉尔说:“算了算了,继续往后看。”

……

记者:大英的大学教育全球第一,是否就没有问题了呢?

爱德华七世:并非如此。

记者:那你觉得问题,或者说风险来源于哪儿?是财务方面吗?

爱德华七世:英国的大学都有自己的基金会,每年接受海量的捐赠,这为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财务从来不是问题。

记者:那是教育、科研质量?

爱德华七世:我得提醒你,英国可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科研和教育也是如此。

记者:陛下,还是你自己来说吧。

爱德华七世:我认为问题的答案是多元化、开放性。大英是世界第一,自然要肩负为全世界培养人才的重任,无论是师资、还是生源,都应该面向全球。

记者:可即使是剑桥或牛津大学,也很难劝说学生们背井离乡。

爱德华七世:所以,我认为现在需要一个大学教育排名评价。这个评价需要关注学校的科研、教育、教育、国际化等等……

……

图穷匕见!

丘吉尔和沃德豪斯都知道,如果真的能有一个全球大学都接受的排名评价,对英国会有极大帮助,尤其在英属文化影响较深的地区。

沃德豪斯嘀咕:“吸纳全球人才啊……”

他问丘吉尔:“你说,咱们英国的大学教育,真的比法、德强吗?”

丘吉尔哈哈大笑,

“你拿这个问题问一个牛津的毕业生?那我的回答是,‘当然!’。如果大学全球排名真的实现,我可以明确地说,我们不是教育比法、德强,而是教育产业比法、德强。”

他在“产业”上加了重音。

沃德豪斯鄙视地看丘吉尔一眼,说:“‘产业’?你的意思是靠教育赚钱啊?”

语气中满是不屑。

20世纪初的英国人很傲慢,

他们认为,让那些留学生来英国学习,是对那些留学生的施舍。

即使远见如丘吉尔也不可能想到,在未来,赚留学生的钱在大英的财政收入中占比巨大,

而最先提出大学排名和教育国际化的爱德华七世会在评价上一扭颓势,甚至不比维多利亚女王差。

丘吉尔耸耸肩,

“我只是说了一个可能,赚点儿外快也没什么不好,对吧?”

沃德豪斯懒得辩驳,

他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扩大大英影响力和吸纳全球人才上,遂问道:“你说,法、德会同意这种排名吗?”

丘吉尔说:“法、德好说。最关键的是美国。”

沃德豪斯无语,

“隔着大西洋呢~”

丘吉尔严肃地摇摇头,

“如果全球化教育不可避免,那排名评价必然成为社会、学生关注的焦点,甚至这些评价体系会深度影响高校口碑、教育理念、培养与管理机制。而美国的好大学可一点儿不少!论多元化、开放性,美国比大英领先。而且,最重要的一点,美国人也说英语。”

沃德豪斯叹气,

“唉……这件事看来不好办啊……”

他看向旁边的丘吉尔,

“温斯顿,你是怎么想的?”

丘吉尔:“……”

一声不吭,瞪大了双眼盯着《镜报》的访谈版,脸上写满了惊讶,

不!

应该说是惊吓!

沃德豪斯诧异道:“温斯顿!?温斯顿?!”

丘吉尔木然地抬起头,过了几秒钟,双眼才恢复光彩,说:“塔甫河谷案……完蛋!出大事了!出尼玛的大事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