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讲起“废明建瀛”将会太过突兀,因而郑克殷先前与朱振勲参详过后,决定的策略是先谈殖民司的治国理政的宗旨,讲到收化百番、统1嘉洲、威盖全瀛的长远目标,再讲到番民和潜在番民的家国认同。
如此1来,朱弘桓就将明白未来——甚至是不远的未来——汉人在瀛洲这儿建立的国度,初时必将是以有待汉化的番人为主要的臣民。
要建立这样的国度,需要分封更多的王、公、侯、伯,这些分封甚至会是实封,比如现在郑克殷的盟友刘却便是对实权王位有着渴望。当然郑克殷也很清楚,这样的分封不过是权宜之计。
“湄凿国以西部苗蠖人为主体,刘却等少数汉人虽然身为首领,却也不会改变湄凿国人主要的语言文化。”郑克殷说道,“那么即使封刘却为王,湄凿王国也将实际上是1个苗蠖人的王国。
“现在我们郑朱两家既然是如此牢靠的盟友,我便也不怕和鲁王殿下讲——
“我实际控制着金门、圭谷、合儒、鹰阳甚至大小南龙山等如此之多的地盘;
“而王上,却只是冯、刘奸党手中的傀儡。
“那么,在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之后,便也没有理由将朝政交还给王上。
“克塽吾弟常年深居此宫,无权理政,缺乏必要的经验与智慧,也不能号令我殖民司的许多伙计,更无法得到我们治下澳龙人、苗蠖人、山倭人的认可。
“那么届时,我们如今所说的‘扶桑辖地’的实权,自是应当在我的手中。
“但克塽既然是国姓与先王之后,名义上仍是郑氏的执掌者,因而我有意给他安排高于王爵的虚位,以便在名义上统合我们所称的瀛洲诸王国。”
接下来的话语,更适合由朱振勲去说:
“所以,父王,根据我们的目标与实际情况去分析,我们便发现1点:更多的番人认同‘瀛洲’,却对所谓‘大明’持有无所谓的态度。
“‘大明’其实早已亡于永历皇帝之死,那已经是3十年前的事了,但大明旗号之所以会长期延续,是因为万万汉人不满于鞑子南侵、神州6沉,便把‘明’当作‘汉’的等义,以此聚汉反清。
“但在瀛洲这里,情势却已经完全不同了,我们没有满清鞑子需要去对抗,却有内外百番需要去拉拢、收化。
“父王,阿兄,我想我们心里也都已经清楚,结束仅存名号的大明王朝的生命,新建1个能够囊括汉番众民与诸王的新王朝,方为顺应时势之正道。”
这些话,令朱弘桓陷入沉思。
尽管朱振勲说朱弘桓其实也都心里门儿清,但现在既是宴饮场合,自是不宜太露骨、太积极地去表态。
朱弘桓叹了口气,“诚然,你们郑家,其实才是真正掌权的王者,就像先王统治的台湾,也曾被叫过‘东宁王国’,可以不以‘明’字称谓。
“而在离开中原故土、远隔重洋的这片瀛洲大地,番人并不知‘明’为何物,‘清’又为何物。
“司长,你将是郑氏的真正执掌者,也是我的未来女婿,既然你有此意,我们便也只能接受。
“只是若是贸然宣布,即使是待到奸党已除的战争结束之后,只恐许多心念大明的士人会心怀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