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19章 “部”不是氏族同盟啊!(第2 / 2页)

“越汕部的代表既然愿意保留越汕之名,那么就不宜变更。

“目前蓝米道士部、利善部、越汕部、虎蒙大士部皆已有定论;茶龙社愿意去部之名;大绵部暂以地名为源,称为合儒部;那么剩下待论的,便只有林善部了。”

林善部,尤其是佮君社,乃是扶桑汉番眼中的祸根,而佮君社、沓陂社都因暴力抵抗扶桑的收服而全社沦为奴隶,在这场会议中是没有资格列席的。

林善部本来也就只有5社,这样剩下的便只有瓦茶垄、燕仙、老桂渡3社,其实已经支离破碎了。

瓦茶垄社和燕仙社的代表都耸耸肩表示听从殖民司的安排,而老桂渡社代表则说,“其实我们通常还与昼渡社共享1个ㄍyㄌㄝㄣㄉyㄌxㄍ(karentaruk)的名字,如果昼渡社愿意的话,我们可以愿建立新的1部。”

看起来,这些新来扶桑辖地未久的番民们,似乎将“部”视为1种氏族联盟了……

昼渡社的原酋长周宏诺也给出了反馈,表示愿意,毕竟ㄍyㄌㄝㄣㄉyㄌxㄍ(karentaruk)其实意为“海村”,很符合他们的特征,而他们与老桂渡社的关系也还不错,所以建立新部,不成问题。

最终,被落下的瓦茶垄社和燕仙社的代表互相看了1眼,似乎是想学“‘海村’部”那样,组建1个以阁泰河为名的“阁泰部”。

只是原本“部”是1种划分方言的概念,郑克殷便强调说,现在修改各部的部名,并非让他们建立新的政治联盟,而只是将旧有的不合理的称呼修正。

但既然原林善部3社与原牧村部昼渡社加起来4社的代表提出了这样的想法,那么,关键就在于检测他们的语言特征。

殖民司官吏当场就对4社代表展开问答,所使用的材料乃是《官语经》,他们根据4社代表各自的母语做了记录,并交由郑克殷当场比对。

原牧村、林善两部的各社代表竟1时有点紧张,仿佛这将决定他们的未来命运1样。

从结果而言,这4社互相之间只是稍微有点口音差别,其中昼渡社的确离另外3社稍稍有点距离,也难怪原世界线中这1社会被划归到牧村部而非林善部。

既然如此,郑克殷倾向于将这4社合并为1个方言部,那么无论是“‘海村’部”还是“阁泰部”,都并不合适。

现在看来,排除了茶龙社、佮君社、沓陂社以后,这4社的原营地基本就是位于最南方的,所以将他们称为“南方人”ㄍyㄍxㄣㄉㄝㄙ(kakuntes,以南方口音为kakontes)还是适合的。

根据发音,郑克殷将其汉译定为“合江道士部”——郑克殷特地避开“佮君”这个本来更好的汉名,皆因盖阿翼所属的佮君社已是罪人的代名词。

4社代表听了郑克殷的详细解释,表示服从。

如此1来,排除滘肩部社的澳龙7部,便由此更换成了这6个名字:蓝米道士部,利善部,合儒部(暂定),越汕部,虎蒙大士部、合江道士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