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这种明炉烤鸭,张仲景老先生确实闻所未闻。
当然了,张仲景从来都不用考虑,自家主公的面子问题。
于是老先生大步上前、不懂就问。
“主公,不知此乃何种菜式?”
赵旻1边将片好的鸭肉装盘,1边翻着炉内的烤鸭,忙得不亦乐乎。
但其人仍然从容不迫道。
“仲景先生,此物乃脆皮烤鸭也。我等专食其脆皮,鸭架可做汤、炙烤、煎炸,其味甚鲜美也。”
赵旻这1次绝对没有胡说8道,因为烤鸭的香味儿,骗不了任何人。
赵旻掀开大釜,将自己刚刚处理好的鸭架放入釜中,再依次加入各种调料,张仲景很快,便嗅到了1种独特之香味儿。
老先生不由自主地偷偷咽了口口水,并唤来自己徒弟。
“你且告知门外之士民,此乃脆皮烤鸭,不日将现身于许都各大旗亭之中。并请门外诸君先行离去!为师先为你占好席位!”
少顷……
得到答案的门外众人……
当然不愿听话离去!
但赵旻顾不上门外之人。
只是为自己臣属以及张仲景烤鸭,赵旻便已经有些手忙脚乱了。
赵旻心知肚明,烤鸭烤少了,1定不够自己这些臣属们吃的!
尤其是那1群武将,每人不得吃上3、4只鸭子才能饱?
就这,酒还少不了。
万幸这是仲秋时分,不用温酒。
卫府只要在堂中放1座大酒樽,由仆客时时为众人舀酒即可。
只要不是冬天,卫府众人饮酒,皆用平底广口漆碗。
此种漆碗非但容量较大,而且便于舀酒。
其唯1的缺点,便是难以辨别深浅,利于某些偷奸耍滑之人作弊、少饮。
然而……
今日情况却不同。
以赵旻之厨艺、刀工,卫府众人吃得顾不上饮酒。
而且,因鸭架汤、鸭血粉丝汤颇为鲜美之故,卫府众人还要留出腹中空间喝汤。
总而言之,赵旻这顿“鸭宴”,引得叫好之声1片。
赵旻这个庖丁,最终也没能吃上几片自己亲手烤的鸭子……
府门之外,1群人已经苦苦等待了良久,赵旻就算脸皮再厚,也不能不有所表示。
由是故,赵旻将最后7、8只鸭子烤熟之后,只给自己留了1小碟鸭肉,余者全部送到了府门之外……
门外狼多肉少,是以,赵旻每碟只卷了1张鸭饼,权做试吃之用。
如是般,“卫将军脆皮烤鸭”,成为了这几日许都的关键词……
甚至于,这“卫将军脆皮烤鸭”之名,在当日便传进了宫城之内。
万幸赵旻已提前邀请皇后、太子于翌日午时前来品尝。
否则的话,伏寿定然会第1时间杀到卫府、再次向赵旻兴师问罪。
1言蔽之……
幽州、冀州的鸭子们,要倒血霉了。
翌日上午巳时(上午9点钟),伏寿便赶到了卫府。
天可怜见……
赵旻尚未处理完政务,便被伏寿拽到了赵府,夫妇2人1起去接孩子(小刘嗣)赶赴卫府。
然后……
赵大娘、赵震、赵云、蔡琰……总之,赵府全家男女老少,1同赶到了卫府。
赵旻欲哭无泪。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这也是刘备大受打击,1蹶不振,以及之后兴兵伐吴的理由之1。他的心态应该是“愤怒夹杂着懊悔”:
怒于孙权背盟突袭,悔于阴御关羽太甚。
韩信当年面对的“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之尴尬情形,在关羽身上得到完美再现。
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史记淮阴侯列传》
不同之处,韩信之死,虽假手吕后,意实出于刘邦;关羽之死,虽假手孙权,却非刘备本意。
这也解释了为何季汉立国之初,“关羽之死”成了宫廷禁区,廖立之废亦出于此。
关羽在成都的子嗣(实际是“任子”,即人质)关兴,官至侍中、中监军;羽孙关统,尚公主。待遇可谓优厚,拟于诸葛瞻。
这大概是季汉君臣对关羽的1种补偿吧。
(羽)子兴嗣。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蜀书6关羽传》
关羽之死,可谓“错进错出”的天大误会。羽以骄矜自负、难以制御的刚强性格,本已引来刘备猜忌;不料却猝死孙权之手。这不仅是刘备没想到的,甚至连关羽都没想到。
而1系列后续事件,如先主东征、廖立之废、壮缪谥号,子孙荣华等,皆是刘备与关羽微妙关系的外在延续。
羽虽身死,名节得全。也因此被蒙上1层悲壮的殉道者色彩。
随着时光消逝和事迹播流,壮缪侯成了今天的“关圣帝君”;脱去人格,位列仙班。亦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