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檀石槐孙子扶罗韩、步度根所率领的旧部集团。但注意:此2人虽为兄弟,但如今已分为两部;
2是轲比能率领的新兴集团;
3是原檀石槐部落联盟中的东部大人素利、弥加、阙机等人组成的东部部落集团。
轲比能的活跃区域,主要在幽州代郡东侧(张家口宣化1带)、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1带。
后文轲比能登场之时,自会详细介绍轲比能,此处暂且略过不提。
如上的3大鲜卑部落集团,“割地统御,各有分界”,彼此统治区域有着明确的界限,且不互相分属,与中原政权呈现出时和时叛的关系。
其中的重要原因,1方面是因为檀石槐部落大联盟的解体,使得鲜卑短时间内无法再度形成统1的领导核心,无力对中原发动大规模的侵袭;
另1方面,中原政权此时已经进入东汉末期,东汉政权的衰微以及魏、蜀、吴3家呈鼎足3分之势,无法形成合力,对鲜卑给予有效打击。
当然了,鲜卑也不时对中原边境有所侵扰。
历史上的建安时期,中原封建政权对北方边塞的控制力大大削弱。
建安2十年(西历215年),曹操强迫汉献帝下诏罢除并州刺史部云中郡、定襄郡、5原郡,以及朔方郡。
后来,这些郡被乔迁到陉岭,也就是位于后世代县的先秦句(音、意皆同勾)注山、亦即后世雁门山以南,使得塞外这1地区,出现了巨大的统治真空地带。
轲比能兼并各支分散的鲜卑势力,还有逃到小种鲜卑活动区的汉人,占领云中、5原等地。
他们甚至占据了原来匈奴人居住的地区,拥有了自云中、5原以东直至辽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并建立了鲜卑王庭。
鲜卑人势力的急剧扩张期,便在此时;鲜卑人中诸如拓跋部、慕容部等后来各自成为1方帝王的部族,也诞生于此时。
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5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
摘自《3国志魏书之乌丸鲜卑东夷传》
甚至可以说,曹操为“5胡乱华”,埋下了1个天大的隐患!
当然了,锅不能全由曹老板1人来背。刘备、孙权2人的势力扩张,是迫使曹老板不得不如此做的关键原因!
檀石槐生前,在天杀的汉灵帝光和年间,尽夺匈奴之地后曾立宏愿,要率鲜卑达成南匈奴之成就。
可惜,其人壮志未酬身先死。
轲比能,做到了檀石槐所未能达成的遗愿。
但话说回来,此刻继承祖父檀石槐遗志之人,还是扶罗韩、步度根兄弟。
而扶罗韩在与张辽进行1番探讨、争辩后,他悟了。
扶罗韩已经明了:
其人之祖父檀石槐昔年所达到之伟大成就,实则已是鲜卑人之巅峰。
因为,由“文远大人”之言行可看出,朝廷虽然无法如统治中原1般统治草原,但卫府亦决不允许草原归属于胡人。
甚至可以说……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这可以充分解释,为何刘备组建流民武装,勾结边地游商(苏双、张世平),招募亡命之徒(关羽、张飞),涿县的地方衙门却装聋作哑,坐视刘备坐大。
因为彼时涿县的1把手,正是公孙瓒。他充当了刘备发迹初期的保护伞。
公孙瓒出任涿令,在光和年间(178-184),从本传的行文线索便可推知。这与刘备在中平元年(184)参与讨伐黄巾的时间相吻合。
注:《魏书》记载公孙瓒出仕于熹平年间,误。《后汉书》、《资治通鉴》、《3国志集解》均作光和年间。
照此推断,刘备与公孙瓒在洛阳游学的时间,也并不很长。
这不难理解。
公孙瓒因为生母卑贱,长期不得发迹;刘备则是破落宗室,游学费用还得依靠同族长辈资助。
(公孙)瓒以母贱,遂为(辽西)郡小吏。--《后汉书公孙瓒传》
(刘)德然父(刘)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蜀书先主传》
按照曹魏太尉蒋济所言,“洛中市买,1钱不足则不行”(见《魏略》),刘备与公孙瓒这对儿穷哥们儿,在帝都的物价水平下,恐怕也难免囊中羞涩。
破虏校尉邹靖,是刘备早期的贵人之1,不过刘备在邹靖麾下并未发迹。
邹靖真正发挥作用,实际是在中平末年(189)刘备第2次返回洛阳时。这个问题在后文会详细谈到。
邹靖是武官,曾活跃于幽州地区,与公孙瓒有很紧密的联系。
按《魏书》记载,公孙瓒在迁为涿令之前,在辽东属国长史任上,便已经有了与边地胡人作战的记载。
(公孙瓒)卒逢鲜卑数百骑……(瓒)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后汉书公孙瓒传》
此时的邹靖,与公孙瓒为同僚,还曾被公孙瓒救过性命。
(公孙)瓒与破虏校尉邹靖,俱追胡,(邹)靖为所围,(公孙)瓒回师奔救,胡即破散,解(邹)靖之围。--《太平御览》
换言之,在公孙瓒出任涿令之前(178-184),他便与邹靖有旧,还对邹靖有恩。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