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即使这些复客是自己的私有财产,陈表仍然不敢直接将他们充军;
其人必须先上报孙权,在获得批准后,才敢“料取以充部5”。
初,(陈)表所受赐复人得2百家,在会稽新安县。(陈)表简视其人,皆堪好兵,乃上疏陈让。
(陈)表乃称曰:“今除国贼,报父之仇,以人为本。空枉此劲锐以为僮仆,非表志也。”皆辄料取,以充部5。
以上皆摘自《吴书之陈表传》
由此可见,在控制将领募兵的环节上,东吴的审核制度是相当严格的。
这1点,便树立起来孙氏的绝对权威!
最后看夺兵。
即使存在“虚授”与“严控报备”的环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吴还是出现了许多将领势力膨胀、尾大不掉的情况。
因此,孙权偶尔会动用雷霆手段,直接夺兵,即废黜授兵将领的宗族继承权。
对待功高震主的将领,孙权会夺兵。当然,为了稳定局面,往往是在将领死后才夺兵。
比如周瑜死后,其部曲没有被宗族子弟继承,而是被孙权转授鲁肃;
鲁肃死后,其部曲则被孙权转授吕蒙。
对待骄纵不法的将领,孙权也会夺兵。
甘宁、潘璋2将,生前骄横放纵,屡次违抗节度,孙权出于爱才的缘故,未加追究。
但是!
2人死后,孙权以甘宁、潘璋子弟犯法为由,夺其所领兵马。
这种情况非止1例,可知是孙权的惯用伎俩。
孙权何其阴狠也!
通过1系列权谋诈术、以及各种反制手段,历史上,孙权确实使孙氏独掌大权、完美杜绝了藩镇割据情况的发生。
但是!
还是那句话,此时的孙权,高兴得太早了!
孙权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情况,但其人无法解决其余隐患。
纵览东吴历史,讨伐山越,人人争先;对外作战,则1塌糊涂。
这1切,其实都是制度使然。
理由显而易见。
讨伐山越意味着扩充私兵;但对外作战,则意味着消耗私兵。
因此,东吴的对外战争中,不仅江东大族战斗欲望低下;淮泗集团为了保存实力,也往往出工不出力。
比如合肥之战中(215),淮泗集团的干将徐盛、宋谦便1触即溃,狼狈奔走。
说到底,这无外乎私心作祟。
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
摘自《吴书之潘璋传》
张8百在合肥之战中“8百破十万”,固然是因为张8百神勇无敌,但也不能否认,这与孙吴独有的体制有关。
由是推之,孙十万铸就了无数个诸如“满数十”、“臧听说”、“文睡觉”、“刘亡灵”等等的英雄传说。
这便是孙吴“授兵制”的最大弊端!
尽管此时此刻的孙权,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1点。
此时此地,纵观天下:
东北方向,辽东、辽西两郡,袁绍与公孙度的大战将启;
正南方,刘备即将出兵交趾、讨伐日南郡;
刘备如今的策略与去年即将入冬时的赵旻相同,其人讨伐日南郡,是为了更好、更稳固地控制南洋诸国,避免将来战事不断…
尽管刘备还不知道,日南郡(后世越南南部)的最南方,有1座大海湾,位于这座大海湾西南端的海峡,是1个天下闻名的海上十字路口。
东南方向,1如历史轨迹1般,孙权6续推出“奉邑制”、“复客制”,并鼓励其麾下猛将“讨伐山越,补充兵员”…
总而言之,在孙策故去之后,战斗力本就不太强的江东,已经迈上“自废武功”以及“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道路,并且渐行渐远。
正当天下大体太平、局部纷争渐起之时,太子属官内部…
或者更准确来说,是代表卫府的赵旻,与代表太子属官的杨彪,正在进行1场已持续了数日的辩论。
这场辩论的辩题,是关中的引水灌溉体系应当如何修复。
在这场辩论中,最高兴最开心的并非杨彪,更不是赵旻,而是…
皇后伏寿。
原因很简单。
就在刘备与其人1众臣属刚刚结束会议、孙权刚向其臣属耐心解释完毕“奉邑制”与“复客制”的同时,许都宫城承光殿中,上午的辩论也暂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