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宝宝,适可而止,适可而止!再出让股权,控股人可就不是老子了!
苟哥使完眼色之后,踌躇道:“这…皇后有所不知,臣已出让1成股权,故臣以为,不可再出让陛下及皇后之股权。”
不知不觉中入戏的伏寿,在猛然出戏的同时,芳心亦不由暗惊。
封侯、共享商路此等虚头巴脑之事也就罢了,苟哥、伏寿两口子,根本不在乎那些不值1提的农业税。然而…
工坊之股权,那可是实实在在之真金白银!
伏寿险些铸下大错。
于是伏寿微微颔首。
“如此也罢。”
说着,伏寿看向荆州人。
“诸君对此可有异议?若不反对,我便即刻与陛下拟诏!”
荆州人被这1唱1和的两口子,唬得1愣1愣。
啊这…
莫非太子太傅早已与陛下商议过此事?
莫非太子太傅并未挟制天子以令诸侯?
亦或太子太傅当真为尊重汉室之大汉忠臣?
否则…
如何解释皇后与太子太傅不谋而合?
总而言之,反正无论荆州人如何猜测,都不可能猜到…
这是大汉皇后伏寿与苟哥恩爱欢好之后,在床上相拥私语商量出来的方案。
刘协就是这么被伏寿、苟哥2人架空的。
偏偏外人还看不出任何问题…
谁让东汉有“妇人当政”这个优良传统呢。
综上所述,荆州人不但对苟哥之“忠诚”5体投地,更对大汉皇后之英明睿智而心悦诚服。
于是乎…
4人同时顿首行礼。
“皇后圣明!臣等皆无异议。臣等谢天子、皇后隆恩!”
伏寿凤颜大悦。
“甚善!诸君免礼!太子太傅,即刻遣人接收荆州,不得有误!”
荆州人站起身来,苟哥却拜倒叩首。
“臣谨遵皇后之令!”
伏寿只觉自己仿佛再次登上巅峰1般,心神皆畅快无比。
就在女皇范儿十足的伏寿正要再次入戏之前,苟哥及时提醒了其人。
“皇后,臣以为,未时6刻西域诸国使臣朝贺之大典,陛下理应出席,故而臣斗胆请皇后提醒陛下。”
伏寿强忍住给爱郎1个可爱白眼儿的冲动,微微颔首。
“我已知此事!午时之前,册封诸君之诏书即可送至卫府。如无旁事,诸君退朝!”
苟哥、荆州人又1次顿首行礼后,伏寿将架子摆足、翩然远去。
待众人走出宫城之后,蔡瑁、韩嵩、刘先3人,外加1个矮1辈儿的刘琮,皆对大汉皇后赞不绝口。
苟哥当然拼命附和这些荆州人。
于是乎,这些荆州人误以为…
荆州人当然不可能误以为苟哥、伏寿有1腿。
盖因此事太过于匪夷所思。
荆州人误以为,而今汉室之所以威名始终不堕,皆因伏寿1人…
好吧,尽管这是事实。
待返回卫府之后,犹然激动不已的荆州人,这才想起…
他们为大汉天子准备好的贺礼,竟然忘记在典礼之时呈上。
荆州人登时懊悔不已。
苟哥见状哑然失笑。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西晋泰始年间(265-274),晋武帝令侍中、黄门侍郎“应对献策、掌门下众事”,自此,侍中寺便被称作门下省。
门下省,后汉谓之侍中寺。志曰:给事黄门侍郎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或谓之门下省。--《通典》
另外,由于散骑常侍的工作执掌与侍中高度相似,因此散骑系统在西晋泰始末年至咸宁初年之间,便从门下省分离出去,“别为1省”。
泰始中,令员外散骑常侍2人与散骑常侍通员直,因曰通直散骑常侍……虽隶门下,而别为1省。--《通典》
永平元年(291),晋惠帝又恢复了被曹魏废置的秘书机构(曹丕改秘书为中书,见《刘放传》),宣告了秘书省的设立。
注:西晋秘书省成立时间范围推算,见黄惠贤《变化中的曹魏中央政治制度》。史源见《华峤集》、王隐《晋书》、《太平御览》。文多不引。
因此西晋时代,除了尚书台这个外台之外、还出现了门下省(原侍中寺)、中书省、散骑省、秘书省4个内台,相互分权制衡。
这1制度经日后增删损益,逐渐形成了隋唐的3省制。
即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3权分立的制度。
从史书的职能描述看,侍中本身是服务皇帝的内侍近臣,属于“掌侍左右”的清贵闲差。
然而从“执虎子”、“掌唾壶”等实际工作内容看,侍中1职也并非如《百官志》形容般清贵,不过是帝王身边的趋走小臣。
两汉侍中由于多次爆发宫廷丑闻,或者谋刺皇帝、或者奸乱宫闱,因此长期被迁出禁中,没有染指中枢权力的资格。
为了维护皇室尊严,东汉皇帝更倾向于任用阉人担任左右侍从,这也间接增加了中常侍、中黄门干政的机会,东汉的宦官政治盖源于此。
灵帝死后,十常侍由于行刺何进而遭遇毁灭性打击,连累宦官集团彻底瓦解。
阉党覆灭后,皇帝的近侍不得不改用士人,献帝遂着手恢复侍中机构,并增益其权力,侍中遂开始“省尚书事”,这1制度后被曹魏继承并沿袭。
魏廷侍中机构包含了侍中、散骑诸官,他们“共省(审核)尚书事”,实际是借此制衡尚书、中书2省的权力;正如昔日汉武帝设立尚书,制衡3公9卿1般。
经过魏、晋两朝的发展,侍中寺改称为门下省;
散骑省从门下分离而别为1省,加上魏朝的中书省,西晋的秘书省,与两汉旧有的尚书省,共同构建起当时的权力组织结构,并成为隋唐时代5省6曹、3省6部的雏形源流。
但无论如何,尚书省地位始终超然。
至北宋,权力被进1步分化,3省6部成为寄禄官,真正的权力中枢被1分为3,成为中书、枢密院及3司。
政、军、财各自为政,即便贵为相公,也不能1言而决。
再至大明,中书省被演变为内阁,尚书省的6部成了摆设。
清代时,军机处、尚书省又两权对立…
或许,这就是权力的游戏吧?
尽管这不过是1种无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