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金刀之谶,大意为“卯金刀,名为刘,赤帝后,次代周。”
也就是说,刘邦子孙的刘姓之人,当继承周朝正统而登天子之位,是为正统。
范晔先生所著《后汉书之光武帝本纪》中,如是描述此谶语:
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
这个谶语威力有多大呢?
汉亡之后,南北朝时代,刘宋刘裕凭此谶语得天下;
李唐时期的许多造反行为,仍然打着“金刀之谶”旗号,甚至,到汉亡7百年后的5代十国,“金刀之谶”仍然颇有市场。
1言蔽之,刘邦子孙、刘姓为天子,汉室为继周正统这1观念,在汉末可谓深入人心。
历史上,1心想代汉篡位的曹老板虽然雄才大略,却也不得不用“代汉者当涂高”这1谶语,来对抗“金刀之谶”。
所以,苟哥赵旻主打1个“奉主上以从民望”,其政治意义有多英明正确,便可想而知。
因为即便汉末奉行2重君主观,但汉末的道德制高点,仍然是汉室正统观念。
这是“3代以下,风俗之淳美,无尚于东京者”的东汉,也是1个无数英才俊杰“重义轻生”的大时代。
以是故,去年当刘表大打感情牌,派遣1众流寓荆州的士人…
也就是司隶河内郡士人司马芝、老乡山阳郡士人王粲、司隶河东郡士人裴潜、豫州颍川郡士人繁钦、凉州北地郡士人傅巽、豫州汝南郡士人和洽前往江夏郡,意图抵挡赵旻之时…
卫府只需拿出“大义”2字,便轻易使这些流寓士人转而投效“奉主上以从民望”的赵旻。
如今,这些士人都任职1方,王粲更是成为了赵旻的御用笔杆子。
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士人之中,除傅巽与繁钦,余者都在《魏书》中有独立列传(对汉末3国人物而言,这是非常难得的认可)。
即便是傅巽与繁钦(事迹多记载于鱼豢的《典略》),亦为1时之俊杰。
以上,便是“大汉忠臣”赵旻最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董昭、周瑜2人对自家主公如此“忠心耿耿”感到很欣慰。
显而易见,他们2人都不知,苟哥这厮的胆子,实际上已经大到没边儿了。
皇子刘嗣是姓刘不假,然则…呵呵呵呵呵呵。
趁着卞夫人正在车马行总部整顿纪律、顺便整理情报而未归,曹彰、曹植这两个耳目正在卞夫人府中用心学习,苟哥换上1身武装后便骑上自己的大宛白马火速离去。
离开卫府之后,赵旻披甲戴胄、策马挂矛,全副武装直奔宫城而去。
其人唯恐天下人不知,他此去宫城,是奉(皇后)令护卫天子。
这苟哥只差在马鞍上插1杆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啊呸!上书“忠义无双”。
苟哥1路驰骋,引得许都士民夹道欢呼、喝彩。
“卫将军万岁!”
“卫将军威武!”
“卫将军对天子忠心耿耿,此大汉之幸也!”
这1声声欢呼喝彩,当然惊动了大宗正府中的伏完和刘艾…
2人正在书房内密谈,却因这陡然爆发出来的欢呼、喝彩声而悚然1惊。
2人之所以悚然1惊,当然不是因为“万岁”2字触犯忌讳…这不是8百年后的宋朝,万岁2字并非皇帝专属。
2人之所以悚然1惊,是因为他们透过这1声声欢呼喝彩声,感受到了赵旻那无与伦比的威望。
在震惊之后…
伏完、刘艾2人,隔着小几相视默默无语。
不知过了多久,后者1声长叹。
“光禄勋,汉室已衰、再无回天之力!”
伏完执起老朋友的手,安慰其人。
“贤弟放心,皇子姓刘而非姓赵!”
刘艾苦笑摇头。
“兄长不必诓我,有朝1日,皇子终将改姓、汉室亦难免嬗代。”
刘艾果然通透,他早已预判出这个结局,尽管年过半百的刘艾,很可能不会活到那1天。
这话,伏完无法再接下去了,他比刘艾还要年长好几岁。
于是乎,2人只好继续沉默。
又不知过了多久,夜幕已在不知不觉中降临。
枯坐良久的刘艾,再次长叹1声,点燃蜡烛、取出纸、笔及墨、砚,默默地磨开墨锭后,提笔饱蘸浓墨,“唰唰唰”写下几行隶书。
“建安7年壬午,季冬腊月廿4酉时,卫将军、太子太傅入宿宫城值守,护卫帝、后及2皇子。是夜,帝宿于长秋宫至晓。无事。”
这句话的大意是:
苟哥在腊月廿4入宫值守,当晚刘协与伏寿同眠至次日天明,1夜无事。
行书至此,刘艾又1次长叹1声、掷笔于地,其人神情夹杂着落寞、纠结、无助与绝望,显得格外复杂。
伏完默默地看着刘艾做完这1切,然后毫无征兆地起身、向刘艾深施1礼。
“贤弟大恩大德,完没齿难忘!”
刘艾端坐不动,坦然受了伏完这1礼。
随后,刘艾宛若1个机器人1般,机械无比地自书柜中取出自己记录帝王起居的卷册,将自己刚刚写好的那张纸夹了进去。
做完这1切后,刘艾仿佛精气神被完全掏空1般。
其人僵硬地挥了挥袍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