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贲不敢抬头看人比桃花艳、媚意若天成的卞夫人,接过自家少君书信后,其人躬身行礼便匆匆而去。
直至此时,赵贲才明白…
为何自家主母…也就是皇宫中的那位,竟会在自家少君出征时醋意大生。
忙完此事后,苟哥关紧门户,猝不及防地给了卞夫人1个公主抱…
然后…
春宵1夜值千金。
漫漫长夜终于过去。
翌日上午,邺城中的大火渐熄。
在余烬中,卫府诸将趁机率军,将邺城内城重重包围。
至此,邺城内城被彻底孤立。
袁绍召来麾下全部重臣,经过半日商议之后,最终无奈又无助地派出辛评、辛毗兄弟…
向卫府求和!
与此同时,臧霸、陈登2人的数路大军,包括海上的薛州舰队,皆已抵达北海国、并完成合围。
他们的行踪虽然成功瞒住了袁绍1方,却未能瞒住往来胶东、辽东的公孙度船队。
于是乎,1封密信,经海路被送往辽东郡襄平城。
胶东战事,1触即发。
同1时间,邺城内城之下…
辛评、辛毗兄弟2人,心情颇为复杂地走进卫府诸将,设在邺城西侧外城的大营。
也就是说,大半个邺城,如今都已落入卫府之手。
换言之,如果袁绍不主动求和,那么袁绍大本营尽墨、邺城易主,将是迟早之事。
此番出征邺城的主将,也就是“盲夏侯”夏侯惇趾高气昂地端坐于中军帐正中央。
曹氏、夏侯氏诸将分别坐在夏侯惇两侧。
颜良、赵云、太史慈3人已返回内黄城。
前2人都与袁绍有旧,不适合留在此处;
太史慈的职责是驻守黎阳城,赵云请太史慈守内黄、攻邺城,属于临时借调。
所以,在助诸将围困邺城后,太史慈便率亲卫径直赶回黎阳城。
于是乎,卫府在邺城,如今只剩下曹家、夏侯家这两家的将领。
综上所述,辛评、辛毗昆仲此番出内城求和,其结果便不难想象。
端坐于中军帐中的夏侯惇,根本就没有让颖川这哥俩靠近,便令亲卫将这硬着头皮赶来的哥俩“请”了出去…
若非夏侯惇的亲卫最后推搡了1把,辛评、辛毗昆仲还真以为是夏侯惇“请”他们出去的。
这哥俩有多怨愤…可想而知。
若非夏侯惇的亲卫皆5大3粗、膀大腰圆、且对他们2人怒目以视,这哥俩1定会豁出老命拼了…
尽管最终的结果,是哥俩仓惶逃…不,是这哥俩迅速返回邺城内城。
读书人的事,能叫逃吗?
远远地,这哥俩犹可清楚听到1声暴喝。
“你2人乃何人?速叫袁贼前来面谈!”
万般无奈之下,辛评辛毗昆仲,只好火速赶到大将军府、向袁绍禀明此事。
“明公!以某2人观之,盲夏侯似无和谈之诚意。”
袁绍面无表情地听罢2人的讲述、以及最后的总结,半晌默然不语。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既然魏国得名于魏郡,那魏郡在曹魏政权中,自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此背景下,历任“魏郡太守”都是曹操的铁杆心腹。其中许多人,甚至在汉廷尚存的情况下,便出仕魏国,成了“国中之国”的属官。
魏国最早的“3公6卿”,其中绝大部分,也都来自昔日的魏郡太守。
仅举数例,佐证魏郡太守的特殊地位。
(1)凉茂
魏郡太守凉茂,曾是曹操的司空掾,掾即佐官。司空是曹操在建安初年的职位,可见凉茂的“霸府故吏”身份。
太祖辟(凉茂)为司空掾,举高第,补侍御史。后徵迁为魏郡太守、甘陵相,所在有绩。--《魏书凉茂传》
魏国建立(213),凉茂出任魏国尚书仆射,随即转为奉常(即太常,众卿之首)。
彼时汉廷魏国,自置侍中、尚书、3公6卿(低于汉廷的3公9卿),与汉室分庭抗礼。
魏国初建,迁(凉茂)尚书仆射,后为中尉、奉常。--《魏书凉茂传》
凉茂能出任魏国上卿,无疑与其昔日的“魏郡太守履历”有关。
(2)国渊
魏郡太守国渊,亦曾是曹操的司空掾。魏国初建(213),国渊入魏国为太仆(属6卿)。
太祖大悦,迁(国渊)魏郡太守……迁太仆,居列卿位。--《魏书国渊传》
(3)王修
魏郡太守王修,是袁谭故吏,谭死,入司空幕府为掾。
魏国初建(213),王修入魏国为奉常(属6卿),与凉茂大约前后相继。
(曹操)礼辟(王修)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徙为奉尚。--《魏书王修传》
(4)徐奕
魏郡太守徐奕,为司空掾,魏国初建(213),徐奕入魏国为吏部尚书,寻迁尚书令。属“3独坐”之列。
太祖为司空,辟(徐奕)为掾属……出为魏郡太守。魏国既建,为尚书,复典选举,迁尚书令。--《魏书徐奕传》
(5)王朗
魏郡太守王朗(著名的王司徒),为司空幕府参军。
魏国初建(213),王朗以军师祭酒(即首席军师)领魏郡太守,入魏国为少府(属6卿)。
魏国初建,(王朗)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魏书王朗传》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