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四章 善韬光养晦,图一鸣惊人终(第2 / 2页)

说着,辛评竟然向淳于琼深深1揖。

“仲简兄,兹事体大,请兄长务必慎之又慎!请兄长速去稳住颜良,弟这便去见袁公!”

言罢,其人霍然转身、飞快地打开门闩、飞奔上马、绝尘而去。

辛评深知,河北如今实则已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袁绍稍有不慎,如临深渊的袁氏便将万劫不复!

关键还是那1点:谁都不清楚,袁绍到底还能活多久。

辛评走后,淳于琼紧紧抿起嘴唇、垂首蹙眉陷入苦思。

良久后,其人方才如辛评1般用力跺了跺脚,同样飞快地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1言蔽之…

枉赵旻与1众臣属苦思、讨论良久所谓示弱之策…

人家淳于琼、辛评2人1眼便将此策识破。

赵旻策划良久,呵呵,看似策划了个寂寞。

尽管此时包括袁绍本人在内,河北袁氏1方尽皆不知,赵旻已亮出了锋利的獠牙,准备狠狠咬下1块肉来…

而且,赵旻的谋划,又怎么可能如此粗陋、经不住推敲?

不提淳于琼如何与颜良进邺城,咱们继续看向辛评。

以辛评之身份,其人想要进袁绍的大将军府,自然轻而易举。

于是乎,1身布衣的辛评,便在脸色已蜡黄的袁绍目瞪口呆的表情中,从容走进后者的书房。

辛评见袁绍脸色难看,心中不由长叹。

其人不敢再怠慢,向袁绍深施1礼。

“明公,实不相瞒,赵从文之使颜良,今已至邺城。”

袁绍对此毫不意外。

“常山赵氏族人,有泰半在河北,识时务者为俊杰也。赵从文无愧于英雄2字!仲治,天子圣旨今在何处?”

辛评作揖道:“回明公,圣旨、冠服今皆在仲简将军处。然则…明公,评有1言,不知当讲否?”

袁绍似笑非笑地看向辛评。

“若是有关立嗣人选之事,仲治便无需再多言。我心意已决!”

淳于琼虽不能说大智若愚,但绝对称得上扮猪吃老虎。

因为1切皆在淳于琼预料之中:袁绍果然要立其人幼子袁尚为嗣子。

辛评1边对淳于琼暗暗敬佩不已,1边继续作揖道。

“明公可知,而今赵从文非但已重设西域都护府,兼且已定益州乎?”

袁绍脸上波澜不兴,然而…

辛评看得分明,袁绍瞳孔明显1缩、眸中1道精芒1闪而逝。

何况…袁绍的声音带着些许颤抖。

“仲治从何得知此事?”

辛评心中冷笑起来:

原来你袁本初亦怕赵从文!如此可解耳!

【作者题外话】:春秋末期、战国初期,3家分晋之前后…

魏国人才济济,为诸侯所侧目。

魏文侯“师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又有李悝、吴起、西门豹等名臣;吴起、乐羊制其兵;各司其职,文武相济,魏国大治,开疆拓土,盛极1时。

彼时秦国主弱臣强、内乱不休;

田氏野心勃勃要取代姜齐;

楚国偏安于江淮之间;

燕国、韩国…不值1哂;

赵国…那个极为拉风的纯爷们儿赵武灵王的老爹,都还没出生。

所以,魏国最有希望1统6国。

可惜!

魏武侯把魏文侯给其人的1把好牌,打得稀烂!

卫鞅亡(逃亡)秦,吴起奔楚,孙膑逃齐…

魏国从此成为战国第1人才输送基地,其子魏惠王又望之不似人君,魏国早早便退出争霸行列。

继承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1斑。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袁绍对于骚扰曹操后方,确实下过1番力气。

比如他曾派遣刘备率游军入汝南(袁绍老家)联络地方宗帅与黄巾支党,在曹操后方开辟第2战场。关于这1点,在《先主传》、《满宠传》、《李通传》中均有体现。

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袁)绍遣先主将兵,与(刘)辟等略许下。--《蜀书先主传》

昔袁绍之难,自许、蔡以南,人怀异心。(李)通秉义不顾,使携2率服,朕甚嘉之。--《魏书李通传》

可见沮授之聪慧,与袁绍之愚昧,均非实情,实际与史料剪裁密切相关。

注意:剪裁手法,发明于华夏神州。

在《袁绍传》中,沮授被擒之后,“谋还袁氏”,因此被杀。

沮授不及(袁)绍渡,为人所执,诣太祖,太祖厚待之。后(沮授)谋还袁氏,见杀。--《魏书刘表传》

实际按《献帝传》记载,“太祖与沮授有旧”。在此背景之下,《魏书》对沮授的极力赞美,也便合乎情理。

(沮)授大呼曰:“授不降也,为军所执耳!”太祖与之有旧,逆谓授曰:“分野殊异,遂用圮绝,不图今日乃相禽也!”--《献帝传》

沮授既是曹操的朋友,又是袁绍的谋主,同时见证了袁绍“刚愎自用”的1生,可谓绝佳的宣传素材。

最重要的是,沮授被曹操砍了脑袋,因此也没人能再“证明”或“证伪”彼时的实际情况。

这1点,至为关键!

死无对证嘛!

官修史料有利有弊,其中最大的弊端,便是所有的辞令立场,全部来自胜利者,失败者是没有话语权的。

这种现象在纪传体史书当中,体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层面上,失败的军阀,大抵会被塑造为反面人物。比如陶谦“昏乱忧死”,袁术“奢淫放4”,吕布“轻狡反复”,公孙瓒“坐待夷灭”。至于张杨等人,干脆被称作“匹夫之不若”,竟连凡人的资质都达不到。

陶谦昏乱而忧死,张杨授首于臣下,皆拥据州郡,曾匹夫之不若,固无可论者也。--《魏书卷8》赞语

微观层面上,军阀内部的文武将校,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其作用会被无限放大,甚至会出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怪异记载。

呵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