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3学,朝廷自当建。然则,某等亦应建庠序以普及儒家圣人之道!陈留自古便为文教之乡,老夫决不可使朝廷专美于前也!”
“兄长之言甚合我心!老夫愿与兄长1起普及儒家圣人之道!”
“老夫亦愿如此!”
“还有老夫!”
“此事决不可少老夫!”
赵旻目瞪口呆。
赵震瞠目结舌。
卫府中的荀攸、刘晔等士人已经彻底懵逼。
周瑜则心念电转。
其人心道:若当真如此…则圣人之道将非为士族专属,如此1来,人人皆知圣人之道,大汉何愁不兴焉?
本就对赵旻心折不已的周瑜,此刻更是对赵旻5体投地。
赵旻很快便反应过来。
苟哥心中得意洋洋:老子这场晚宴,没白请!
如此1来,可想而知,陈留国1十7县必将文教大兴,这才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赵旻已经预见到…
【作者题外话】:说到赵震与赵云的区别,这里不得不说1句。
(瓒)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
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裴注3国志之云别传》
不知道是哪个小学生,竟然将这段对话翻译为公孙瓒比袁绍更贤明爱民…
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这句话不管如何翻译,皆为:不是因为轻忽,也就是轻视袁绍,私下认为公孙瓒更加英明之意。
赵云的意思是:我不知道当今谁更贤明,所以只为追求仁政而来,而不是因为轻视袁绍,认为将军您更贤明。
换言之:我只为追求明主而来。
这是很官方、很中立的辞令,对公孙瓒的揶揄既不反击、也不示好。
赵云的真实想法,无外乎观望公孙瓒的行为、以作后续行动指导。
很遗憾,公孙瓒的行为令赵云相当失望。这就有了云“叛走不归”的后话。
公孙瓒的问话信息量极大。
其中至少包含了3点线索。
其1是初平2年(191)界桥之战的背景。
即公孙战败,冀州士人调转风向归附袁绍。
其2是赵云的豪强身份。即冀州常山郡真定县的豪族(之后会具体讲到)。
其3是常山真定大族的政治立场,最初倾向于绍,却半途改投公孙。
即瓒所谓“独回心”。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在此要特别纠正1个误区,即《3国志-先主传》与《华阳国志》反复强调的:所谓“刘备靠镇压黄巾军发家”。
陈寿写得还算隐晦,没提具体时间,只说“光和末、黄巾起”;常璩则拾人牙慧、自作聪明;煞有介事地补上了讨贼时间(中平元年)、又说先主时年2十4岁,可笑至极。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蜀书2》
时先主年2十4岁。--《华阳国志》
刘备确实是凭军功洗白的,但与“镇压黄巾”无关。
因为黄巾主力的活动范围、根本不在幽州。
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兗、豫8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3十6方。方犹将军号也。--《后汉书卷7十1》
黄巾3十6方中,主力集中在巨鹿(冀州)、颍川(豫州)、南阳(荆州)。幽州黄巾并非主力。且中平元年(184)刘备仅2十3岁,其帮派势力尚未强壮,岂有余力讨伐黄巾各方?
大方万余人,小方67千,各立渠帅。--《后汉书卷7十1》
太平青领军,1个大方万余人,1个小方67千,天下3十6方。往少了说也得2十万人。刘备此时混黑道才几年啊?他1个县级黑老大,手底下可战之兵才多少?初平元年挑战黄巾,他不要命了?
刘备确实是凭军功洗白上岸的,但并非镇压黄巾,而是镇压“2张之乱”。
刘备集团转型的关键,就是命中贵人:
中山马商苏双、张世平。
中平4年(187),黄巾之乱爆发后3年。中山国相【张纯】与前泰山太守【张举】,勾结乌丸突骑叛乱。
乌丸大人与2张歃血,引兵攻略幽州、冀州;声势浩大,连当时辽东太守都被叛军杀了。
中山太守张纯叛入丘力居众中,自号弥天安定王,为3郡乌丸元帅,寇略青、徐、幽、冀4州,杀略吏民。--《魏书3十》
2张攻略幽、冀;而中山国就在冀州。叛将张纯还是中山国相(位同郡守)。中山是混不下去了,当地商贩、富户纷纷逃亡。
中山国的马商苏双、张世平就是此时流亡至幽州涿县的。
军马是战备物资;幽州、冀州是东汉北部边境。马商,说穿了就是黑白通吃的“军火贩子”,类似后世的“盐枭”。
苏、张2人投入涿县最大的“刘记黑帮”麾下寻求庇护;并将2张叛乱的消息,告诉了帮主刘备。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蜀书2》
刘备听到2张叛乱的消息,又得到流亡马商的金元赞助,极为振奋。
经过黄巾之乱(184)后3年多的猥琐发育,刘备的帮派得到了大量流亡人户(乱世中,流民数量会激增),已初步具备作战能力。
洗白上岸的时机到了。
刘备联系了自己的同学兼幽州老乡公孙瓒。天遂人愿,公孙瓒此时也朝廷征召,随州牧刘虞镇压2张之乱。刘备遂领帮众,随官军讨贼。
初,诏令公孙瓒讨乌桓,受(刘)虞节度。
(刘)虞到蓟,罢省屯兵,务广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路。又设赏购(张)举、(张)纯。举、纯走出塞,余皆降散。--《后汉书卷7十3》
讨伐张纯时,刘备作战极为勇猛。可惜,乌丸多突骑,刘备在洛阳游学时虽然也精于马术(喜斗鸡走马),毕竟比不了北国胡人。乱军中,刘备被1枪刺于马下,命在旦夕。
好在刘备江湖经验丰富,这些年黑帮没白混,迅速躺在地上闭眼装死。大战告终,汉军打扫战场,刘备大呼救命,被人用板车拉出来,侥幸生还。
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备)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典略》
注:阳死,即装死。阳者,佯也。
由此可见,此役是汉军惨胜。
因为如果汉军战败,打扫战场的恐怕就是张纯叛军和乌丸突骑了。那刘备不仅性命难保,恐怕连那双招风大耳也会被叛军割掉把玩。
刘备凭镇压2张的军功,受封“安喜尉”。
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后以军功,为中山安喜尉。--《典略》
陈寿的《3国志》说刘备受封安喜尉是靠“镇压黄巾”;
鱼豢的《典略》说刘备受封安喜尉是靠“镇压张纯”。
莫衷1是。
为什么我们要取鱼说、而弃陈说呢?
因为安喜县在中山国。而叛将张纯,恰好是中山国相。
刘备镇压张纯,作战地区1定是冀州中山国附近;之后以“3互法”(前文解释过)在当地就近安排就业。恰如他那位在兖州东郡范县做县令的爷爷1般。
因此,刘备发家,是靠在老家涿县混黑道、当坐寇;刘备上岸洗白,则是靠中平4年(187)参与镇压中山张纯之乱;与镇压黄巾无关。
刘备靠军功发家,也侧面解释了、刘备为何要怒鞭督邮。
因为,这个官职是靠刘备装死换来的,而督邮却要褫夺此官职。
那么问题又来了:
督邮为何要褫夺刘备此官职?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