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三章 棋局渐落幕,水落将石出1(第2 / 2页)

孙策玩的这1手,当真是自作自受。

吴景、朱治和黄盖3老的大军,在雷薄、陈兰、梅成3贼围攻之下,坚持十日之后,因士气低落而渐渐不支。

而孙策、梁习2人虽自秣陵(南京)日夜兼程赶赴江夏郡,却终因与柴桑(9江)相隔千里,而未能及时赶至。

然而此事尚有1线生机。

因为…

在精于水军的关公率领下,刘关张及1众同僚全速航行,已路过海昏县,急匆匆北上向柴桑赶去。

建安5年(200),官渡之战。

破斩颜良后,关羽知刘备客居冀州,弃曹老板而走,星夜向北。

无巧不成书,刘备此时恰好被被袁绍派去汝南,和刘辟共袭许县。

因刘备南下豫州之故,故关羽行军路线,是先由白马(后世鹤壁浚县)向北赴邺城(后世邯郸临漳县),再向南折返,经陈留(开封)、颍川(许昌)入汝南(驻马店、信阳1带)。

此路线何止千里之遥!

此时袁绍不知关羽背叛曹老板,故冀州属于敌对区域;

而此时关羽已叛曹,故兖州和豫州也属敌对区域。

4面环敌之下,关羽在3州敌占区昼伏夜行,千里游走,如入无人之境,顺利同刘备会师。

如此,真可谓将军千里走单骑,乘云驾雾、转进如风。

由是观之,5关6将的传说,也不尽然是虚妄之事。

至少关羽的行军速度,绝对是汉末名将第1流,绝对不在渊哥之下。

【作者题外话】:段煨是1个伏笔,所以此时还不能剧透。

都督的相关记载,在《吴书》中俯拾皆是。

在文学作品的影响下,周瑜、鲁肃、吕蒙、6逊被称作“4大都督”——当然,这只是小说家的附会之言,东吴的首任大都督,实际是6逊。

东吴所奉行的,是左右督制度,互不统属,彼此牵制。

周瑜与程普为左右督;

吕蒙与孙皎为左右督;

朱然与全琮为左右督;全琮与朱桓为左右督。

皆如此类。

左右督制度,反映出孙权的制衡思想。

由于孙权年少继业,名望不足,因此不得不利用臣下相互牵制。

在孙权逐渐掌握权柄之后,左右督制度也日趋式微,最终出现了6逊这种兼统内外的大都督。

不过大都督的授予,既是祝福,也是诅咒。

孙权1纸手诏,依然可以逼得6逊“愤恚致卒”。

可见大都督1职,实际是孙吴专制巅峰的附属产物。

1言蔽之,“雷霆雨露,俱为君恩”。

都督1职,不见于《后汉书百官志》,可知并非两汉旧制,而是1种临时职务。通俗1些讲,即“差遣官”,也就是北宋的“职事官”。

差遣官的出现,往往与旧有官职的贬值泛滥有关。

注意:官位的品位化问题,详见阎步克《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军阀“擅相署置”,导致将军、郎将、校尉等尊贵职位被大量滥用。

校尉在灵帝之前确实尊崇,地位显赫如窦武,也长期担任城门校尉。

(吕)布自以有功于袁氏,轻傲(袁)绍下诸将,以为擅相署置,不足贵也。--《英雄记》

医师、走卒,皆为校尉,御史刻印不供,乃以锥画,示有文字,或不时得也。--王沈《魏书》

军阶混乱必然引发统属问题。

因此,在将军、校尉之外,便需要增设新的职位,来实现统御军队的目的。

曹魏与蜀汉,1般使用“领军、护军、监军”作为差遣官,东吴则主要使用“都督”作为差遣官。

由此可知都督这个职位,并非高级头衔,仅仅代表着“职事任务”。

甘宁曾出任“升城督”。这个都督不仅没有实际权力,连甘宁自己都得“手持练,身缘城,为吏士先”。名为都督,实际就是个敢死队长。

(吕)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吴书吕蒙传》

(甘)宁手持练(即白绢),身缘城,为吏士先,卒破获朱光。--《吴书甘宁传》

凌统做别部司马的时候,与都督陈勤闹出不愉快,竟以下犯上,把陈勤给剁了。

(凌)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陈)勤怒詈(凌)统,及其父(凌)操……(凌统)引刀斫(陈)勤,数日乃死。--《吴书凌统传》

更为讽刺的是,凌统因为“力战有功”,杀害都督的罪名又被1笔勾销。

(凌统)率厉士卒,身当矢石……(孙)权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吴书凌统传》

可见都督这个职位,可大可小,可高可低,根本没有固定的位阶,纯粹是因事设官。

周瑜、6逊等都督自然是位尊权重,甘宁这个都督则不值1提。

换言之,都督是否尊贵,取决于出任都督的人物身份,与都督的名号则干系有限。

孙权统事时,实行左右督制度。即设两都督,相互牵制。

左右督的设置非常用心,孙权在授衔时,常常故意使关系不睦的人出任左督与右督,达到互相制约的目的。

比如赤壁之战时(208),孙权任用关系紧张的周瑜与程普,共同出任左右督。结果程普仗着年龄老、资历高,常常欺辱周瑜,乃至不服调遣。

(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吴书周瑜传》

(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周)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江表传》

好在周瑜雅量高致,没和程普1般见识,总算维持了前线的稳定。

由此可知,左右督制度的隐患很大。吕蒙后来论及此事,便直言:“虽然事决于周瑜,但程普自恃资历,几败国事。”

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周)瑜,(程)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吴书孙皎传》

在吕蒙看来,程普与周瑜“俱是督”,名号相同,导致相互不服,最终“几败国事”。

即使隐患如此巨大,孙权依然我行我素。吕蒙与孙皎、朱然与全琮、全琮与朱桓,之后相继出任左右督。

看起来,孙权似乎并不顾及这种制度的负面影响。

吕蒙当袭南郡,(孙)权欲令(孙)皎与(吕)蒙为左右部大督。--《吴书孙皎传》

(孙)权自向新城,(朱)然与全琮各受斧钺,为左右督。--《吴书朱然传》

时6逊为元帅,全琮与(朱)桓为左右督。--《吴书朱桓传》

左右督是东吴的创举,具备非常浓厚的时代色彩,既反映出孙权的心路历程,也反映出君臣的力量消长。

孙权势弱时,为了自身安危,不得不设置左右两督,分权制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在“诸将宾客为礼尚简”的情况下,维护其自身地位。

孙权势强时,便敢于增设大都督。

虽然大都督的“名义地位”高于左右督,实际全琮、施绩(朱然之子)等人的权势,远不及周瑜、吕蒙等人。

这是因为大都督本身就是东吴专制巅峰的副产品。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吴书吴主传》

这不过是孙权的制衡之术罢了。

再来看关羽。

关羽有两大极明显的优点。

1是关羽行军速度快,其基本战法是长驱直入、溃敌千里。

2是关羽善治水兵,对水文环境嗅觉敏锐。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