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九章 稳居中军帐,各方争斗忙9(第2 / 2页)

改昭为昌,是为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类似吴书作者韦昭被改名韦曜、蔡昭姬被改名为蔡文姬。

熹平元年(172),黄巾之乱前十2年。会稽(今浙江绍兴)妖贼许昌,煽动当地无知群众暴乱,聚众万余人。自称“阳明皇帝”。

这个“阳明”到底是年号、尊号、还是5德始终(类似黄天当立)谶语,因史料有限,无法再搞清楚。

许昌这个皇帝,1共干了两年不到。

在扬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夤的镇压下,迅速销声匿迹。

值得1提的是,讨贼主力中的吴郡司马(地方中级军官)孙坚,招募千余壮士,奋勇进击,所向有功。

会稽妖贼许昌起於句章,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韶扇动诸县,众以万数。

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馀人,与州郡合讨破之。是岁,熹平元年也。--《吴书1》

孙坚即孙策、孙权生父,以悍勇著称。

孙坚1生,杀了1个太守(南阳太守张咨),杀了1个刺史(荆州刺史王睿),打退过1个僭主(董卓),还剿灭过1个皇帝(许昌)。

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中平4年(187),大僭主董卓上洛前2年。原泰山太守(兖州,今山东泰安)张举、前中山国相(冀州,今河北平山、灵寿)张纯,勾结乌丸骑兵,攻掠幽、冀2州。2张兵强马壮,士卒众多,竟达十余万。

张举称“天子”、张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

4年,纯等遂与乌桓大人共连盟,……众至十余万,屯肥如。举称“天子”,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后汉书列传第6十3》

张举、张纯之乱,在中郎将公孙瓒、幽州牧刘虞的连番镇压下渐告平息。

两年后,中平6年(189),张举等人远遁出塞,消失于记载。

由黑转白的刘备,便因参与讨伐张举、张纯之乱而成功上岸。

(刘)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于从事,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阳通佯,即装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鱼豢《典略》

刘帮主靠装死而侥幸苟活,如此拼命而求得安喜尉,却要被督邮褫夺…

也难怪刘帮主鞭杀督邮。

中平5年(188),大僭主董卓上洛前1年。

益州流贼马相,在绵竹造反;

为了壮胆儿,自称黄巾军。

其实马相狗屁不是,混子1个;

黄巾3十6方根本就不在益州。

十余年间,(黄巾)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8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3十6方。方犹将军号也。--《后汉书皇甫嵩传》

马相占据益州郡、蜀郡和犍为。

1共占了3郡两县,就开国称帝了。

马相这个皇帝也没蹦跶几天。

其人被益州当地1个土豪贾龙,率千把来人给灭了。

史书称:“数日破走,州界清静。”

简言之,这是个跳梁小丑。

再看袁术。

袁术的建号很有趣。

仲家,1说仲氏。

仲者,行2也,天下第2。

你说都僭逆称帝了,还天下第2,直接“老子天下第1”不就好了吗?

当个皇上还当得这么畏畏缩缩的…

看看之前的张举、张纯、许昭、马相,占领个把县城,手下千余人就敢继位称帝;

人家还动不动“阳明皇帝”、“弥天将军安定王”。

袁术雄踞淮南,割据徐、扬,手下精兵悍将十余万,竟然自号“仲家”,他可能是史上最谦虚的反贼了吧?

这跟元末徐寿辉的“天完”有1拼。

最后看宋建。

灵帝末,凉州乱。

枹罕(今甘肃临夏)宋建,趁乱称王,自号“河首平汉王”。

宋建1个伪王,竟然还改元,不用汉廷年号。

其人前后僭逆3十余年。具体称王时间已难考。

建安十9年(214),夏侯渊进击。1个月不到,宋建乱党全灭。

夏侯渊拜功表中,竟写道,宋建的伪朝廷,还设置了“丞相”和“公卿百官”。真是麻雀虽小、5脏俱全。

陇西宋建自称河首平汉王,聚众枹罕,改元,置百官,3十馀年。--《魏书1》

燕国奠基人公孙度、刘焉和刘表,这些人咱就不提了。

下面重点说1说“代汉者当涂高”。

谶纬学,通俗1些讲,就是与吉凶相关的神话预言学说。

实际操作中,“谶纬”通常都是1些颠3倒4、狗屁不通、前后矛盾、歧义频出的废话。

搁今天完全就是封建迷信、牛鬼蛇神。

但在基础教育不普及、自然科学不发达的时代,这些迷信思维浓郁的鬼话,特别有市场。

比如东汉光武皇帝刘秀,就特别痴迷于图谶学。

其人天天躲在宫里捧着谶纬小册子潜心钻研,滑稽得很。

两汉时期有1句谶言波流极广:

代汉者当涂高。

此话源自西汉武帝,在两汉时期极为流行。

(武帝)行幸河汾,中流与群臣饮宴乃自作《秋风》辞,顾谓群臣曰:

"汉有67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674十2代汉者,当涂高也。"--《太平御览》收录之《汉武故事》

67之厄,即两汉各有十3位皇帝(6加7)。

所谓“代汉者当涂高”,即:

取代汉朝的、必定是大道中间、高大伟岸的事物。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代汉者当涂高”的忠实拥趸。

新莽之乱时,群桀并起。割据川蜀的公孙述、也是个迷信的神棍,根据谶言“废昌帝,立公孙”践祚称帝。

(公孙)述亦好为符命鬼神瑞应之事,妄引谶记。以为明汉至平帝十2代,历数尽也,1姓不得再受命。

又引《录运法》曰:“废昌帝,立公孙。”--《后汉书卷十3》

刘秀闻讯大怒,给公孙述写信,说:

“听说你称帝了。称帝者必须吻合“当涂高”的谶言,你是个小矮子,你和“高”沾边吗?你觉得自己配做“天选之子”吗?”

(光武)帝患之,乃与(公孙)述书曰:“图谶言‘公孙’,即宣帝也。代汉者当涂高,君岂高之身邪?”--《后汉书卷十3》

注意:刘秀解释的“昌帝”,即昌邑王刘贺。

“公孙”即汉武帝曾孙刘病已,也就是汉宣帝。

可见谶言之虚妄悖谬,1句话两头儿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纯属自嗨。

和刘秀相比,公孙述当然不配做“天选之子”,毕竟刘秀是“位面之子”。

虽然按今天的科学观点来看,刘秀与公孙都有点儿精神病倾向。

代汉者当涂高,这句今人眼中的胡言乱语,在东汉末年的诸侯看来,却是有着3百年历史的“伟大预言”。

曹丕篡汉,也是根据这句谶语。

时人有问:“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此何谓也?”

(周)舒曰:“当涂高者,魏也。”乡党学者私传其语。--《蜀书十2》

故白马令李云上事曰:“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于许。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献帝传》

曹氏的国号:魏。

此即吻合代汉者当涂高。

怎么解释呢?

魏者,巍也。

指代山体高大,引申为高大。

涂即途;当涂高者,即大道中间的高大事物。

魏人所言,大道两旁的城门楼子(阙),高大巍峨,完全吻合“当涂高”之义。

这也是为什么魏朝许芝、李云;西川大儒周舒、周群、杜琼、谯周等人都对“魏代汉”深信不疑。

曹操的魏国,是以邺县所在的魏郡为中心塑造的。

经过长期的增益郡国,魏郡最终成了“坐拥十郡”的超级大郡,几乎囊括整个冀州和半个司隶校尉部、还占了青州1小部分。

历来读者,均把魏国得名之始源,与邺县所在之魏郡联系在1起。

实际“魏朝”之得名,不仅是地理因素、更多是倾向贴合“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言。

董卓部将李傕,宠信巫术,就曾听信巫女之言,认为自己是“当涂高”,理当代汉自立。

为什么呢?因为李傕的名字“傕”,与当涂高的“阙”同音异形。

阙者,即大道两侧的城门楼子。

傕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祠祭6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

涂即途也,当涂高者,阙也。傕同阙,另极高之人谓之傕。”--《献帝起居注》

注意:李傕,傕音que,与宫阙的阙同音。

下1章,咱们说1说周瑜与孙策之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