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六章 稳居中军帐,各方争斗忙6(第2 / 2页)

有鉴于此,孙权向曹操“请降”(217),其实正是为了夺占荆州而做的外交准备。

考虑到合肥之战时(215)孙权几乎被张辽所杀,他搁置旧怨而谄媚仇敌,可谓城府甚深。

(孙)权征合肥还,为张辽所掩袭于津北,几至危殆。--《江表传》

彼时的孙权,甚至与曹操约定“誓重结婚”。

此言是在追溯孙策时代与曹氏集团联姻的历史渊源。

彼时孙贲之女嫁曹彰,曹操侄女嫁孙匡,双方如胶似漆,结秦晋之好。

(曹)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吴书吴主传》

(曹操)乃以弟女配(孙)策小弟(孙)匡,又为子章(即曹彰)取(孙)贲女。--《吴书孙讨逆传》

虽然该条史料没有记载“誓重结婚”的具体内容,但通过《吴主传》注引《魏略》可知,此次双方的联姻人选,是孙权长子孙登与曹氏宗女。

这1问题后文会具体谈到。

当然,鉴于孙权并非诚心归顺,因此这次联姻约定也便不了了之,孙登后来娶了周瑜、芮玄之女。

黄武4年,(孙)权为太子(孙)登娉周瑜女,(程)秉守太常,迎妃于吴。--《吴书程秉传》

(孙)权为子(孙)登拣择淑媛,群臣咸称(芮)玄父祉、兄良并以德义文武显名3世,故遂娉玄女为妃焉。--韦曜《吴书》

建安2十4年(219)关羽北伐时,孙权又“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甚至还向曹操劝进。

孙十万这种露骨的行径,被曹操耻笑为“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

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魏)王以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魏略》

概而论之,孙权向曹操称臣,意在稳定北方局势,图谋荆州。

孙权向曹丕“遣使奉献”,出发点与之前相异。

其人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魏室支援,抵御刘备。

实际在斩杀关羽之后(219),孙权便已经做好迎战刘备的准备。

为此他甚至告诫将领,必须增加个人武备,注意出行安全。

(孙权)下令诸将曰:“夫存不忘亡,安必虑危,古之善教……况今处身疆畔,豺狼交接,而可轻忽不思变难哉?顷闻诸将出入,各尚谦约,不从人兵,甚非备虑爱身之谓。”--《吴书吴主传》

孙权认为“处身疆畔,豺狼交接”,如果“不从人兵”,便有死于非命的可能。

按照翌年(220)曹丕戏称孟达为“刘备刺客”的记载看,彼时的刘备无疑已经派出了大量细作,准备向东吴的将领动手。

(曹丕)执(孟)达手,抚其背戏之曰:“卿得无为刘备刺客邪?”--《魏略》

道理其实很简单。

既然蜀汉大将张飞能被帐下叛将所杀,那东吴将领自然也可能死于敌国刺客之手。

因此为了应对刘备的兵锋,孙权不仅注意内部防范,更着力于结交外援。

孙权向曹丕称臣,无疑是为了获得魏廷的军事援助,至少可孙权既然是政治家,他的1切举动自然是为政治目的服务。

因此在击退刘备之后(222),孙权便开始致力于维护地方均势。

理由很简单,1旦曹魏占据益州,便可以顺江东下。

西晋灭吴(280)便是如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沈江底,1片降幡出石头。--《西塞山怀古》

因此猇亭之战后,孙权便对曹丕越发怠慢,最终发展至撕毁盟约,与蜀复盟。

不过在孙权与曹魏彻底撕破脸之前,他还谆谆不倦地对曹丕进行了数次心理按摩,以为缓兵之计。

(孙)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然犹与魏文帝相往来,至后年乃绝。--《吴书吴主传》

孙权先是信口开河,表示之前抵御魏军实乃“临时交锋”,自己并不知情,因此闻讯之后“情用恐惧”。

这番说辞极为敷衍,近乎妄言。

孙权比1本正经胡说8道的赵旻还要过分1百倍!

(孙权)又曰:“权本性空薄,文武不昭……(全)琮等闻有兵马渡江,视之,为兵马所击,临时交锋,大相杀伤。卒得此问,情用恐惧。”--《魏略》

因此孙权又祭出借口,再度抛出孙登为橄榄枝;

其人表示之所以未按约定遣送质子,是因为孙登年幼,“欲假年岁”;

其人又说孙登尚未娶妻,希望可以像夏侯家族那样与曹氏宗女联姻。

昔君之来,欲令遣子入侍,于时倾心欢以承命,徒以(孙)登年幼,欲假年岁之间耳。--《魏略》

今子(孙登)当入侍,而未有妃耦,昔君念之,以为可上连缀宗室若夏侯氏。--《魏略》

在这套组合拳打出之后,曹丕方面便略有松动。

孙权随即趁热打铁,表示愿意派遣孙邵、张昭2人作为孙登的陪同人员,1同赴魏。

如是欲遣孙长绪(孙邵字长绪)与小儿(孙登)俱入,奉行礼聘,成之在君……又欲遣张子布(张昭字子布)追辅护之。--《魏略》

张昭是曹魏心仪已久的名士(见《张昭传》),孙邵则是东吴的首任丞相(见《吴录》)。

此2人加上东吴太子孙登,分量十足。

因此曹丕利令智昏,又听信了孙权的鬼话,再度遭到愚弄。

(文)帝既信(孙)权甘言,且谓(浩)周为得其真,而权但华伪,竟无遣子意。--《魏略》

糊弄完曹丕之后,孙权又火速致信刘备,表示了修好之意。

不过鉴于东吴的战胜国身份,孙权的态度颇为倨傲,劝刘备自去帝号,改称汉中王。

(孙)权云:“近得玄德书,已深引咎,求复旧好。前所以名西为蜀者,以汉帝尚存故耳,今汉已废,自可名为汉中王也。”--《江表传》

吴使郑泉出使蜀汉时,对刘备僭号自立的行为也颇多讥毁,刘备为此“甚惭恧”。

可见孙权极善因势利导,从中渔利。

(郑)泉曰:“曹操父子陵轹汉室,终夺其位。殿下(指刘备)既为宗室,有维城之责,不荷戈执殳为海内率先,而于是自名,未合天下之议,是以寡君未复书耳。”备甚惭恧。--韦曜《吴书》

孙权既然是政治家,他的1切举动自然是为政治目的服务。

因此在击退刘备之后(222),孙权便开始致力于维护地方均势。

理由很简单,1旦曹魏占据益州,便可以顺江东下。西晋灭吴(280)便是如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沈江底,1片降幡出石头。--《西塞山怀古》

因此猇亭之战后,孙权便对曹丕越发怠慢,最终发展至撕毁盟约,与蜀复盟。

不过在孙权与曹魏撕彻底破脸破之前,他还谆谆不倦地对曹丕进行了数次心理按摩,以为缓兵之计。

(孙)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然犹与魏文帝相往来,至后年乃绝。--《吴书吴主传》

孙权先是信口开河,表示之前抵御魏军实乃“临时交锋”,自己并不知情,因此闻讯之后“情用恐惧”。这番说辞极为敷衍,近乎妄言。

(孙权)又曰:“权本性空薄,文武不昭……(全)琮等闻有兵马渡江,视之,为兵马所击,临时交锋,大相杀伤。卒得此问,情用恐惧。”--《魏略》

因此孙权又祭出借口,再度抛出孙登为橄榄枝;表示之所以未按约定遣送质子,是因为孙登年幼,“欲假年岁”;又说孙登尚未娶妻,希望可以像夏侯家族那样与曹氏宗女联姻。

昔君之来,欲令遣子入侍,于时倾心欢以承命,徒以(孙)登年幼,欲假年岁之间耳。--《魏略》

今子(孙登)当入侍,而未有妃耦,昔君念之,以为可上连缀宗室若夏侯氏。--《魏略》

在这套组合拳打出之后,曹丕方面便略有松动。

孙权随即趁热打铁,表示愿意派遣孙邵、张昭2人作为孙登的陪同人员,1同赴魏。

如是欲遣孙长绪(孙邵字长绪)与小儿(孙登)俱入,奉行礼聘,成之在君……又欲遣张子布(张昭字子布)追辅护之。--《魏略》

张昭是曹魏心仪已久的名士(见《张昭传》),孙邵则是东吴的首任丞相(见《吴录》)。此2人加上东吴太子孙登,分量十足。因此曹丕利令智昏,又听信了孙权的鬼话,再度遭到愚弄。

(文)帝既信(孙)权甘言,且谓(浩)周为得其真,而权但华伪,竟无遣子意。--《魏略》

糊弄完曹丕之后,孙权又火速致信刘备,表示了修好之意。

不过鉴于东吴的战胜国身份,孙权的态度颇为倨傲,劝刘备自去帝号,改称汉中王。

(孙)权云:“近得玄德书,已深引咎,求复旧好。前所以名西为蜀者,以汉帝尚存故耳,今汉已废,自可名为汉中王也。”--《江表传》

吴使郑泉出使蜀汉时,对刘备僭号自立的行为也颇多讥毁,刘备为此“甚惭恧”。

可见孙权极善因势利导,从中渔利。

(郑)泉曰:“曹操父子陵轹汉室,终夺其位。殿下(指刘备)既为宗室,有维城之责,不荷戈执殳为海内率先,而于是自名,未合天下之议,是以寡君未复书耳。”备甚惭恧。--韦曜《吴书》

刘备死后(223),蜀使邓芝出访东吴,试图巩固盟好,结果被孙权刻意怠慢,迁延不见。

会面之后,孙权又出言不逊,对蜀汉大加嘲讽。

(诸葛亮)乃遣(邓)芝修好于(孙)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指刘禅)幼弱,国小势偪,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蜀书邓芝传》

可见孙权对刘备父子,亦颇多侮慢。

所谓的重修盟好,不过是魏、吴交恶背景下的权宜之计。

1旦外部压力得到减轻,孙权便立刻张牙舞爪起来。

借用尉缭评价秦王政的话,便是“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孙策是绝无可能有如此手腕的。

黄龙元年(229)孙权践祚,正式与蜀汉缔结盟约时,他又能义正辞严地痛骂曹氏父子,称曹操“穷凶极恶”,称曹丕“桀逆遗丑”,几乎忘记了自己当年谄媚曹氏父子时的种种丑态。

这厮臭不要脸到这种程度,也难怪罗先生贼烦孙十万。

逆臣乘衅,劫夺国柄,始于董卓,终于曹操,穷凶极恶,以覆4海……及操子(曹)丕,桀逆遗丑,荐作奸回,偷取天位。--《吴书吴主传》

概而论之,孙权可谓天生的阴谋家,而汉末乱世则是他展示天赋的舞台。

也正是因为孙权具备极高的心理素质与极低的道德约束,他才能够“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这也侧面印证了孙策“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的政治预言。

综上所述,没有孙十万,绝对不可能有孙吴!

事实也的确如此,孙十万的功绩,确实高于其人父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