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七章 许都运帷幄,江夏谋千里9(第2 / 2页)

夏侯惇、曹仁和曹洪3人,都对刘帮主恨之入骨。

所以,暴脾气的惇哥拍案而起。

“主公之意某已知之,某等夺得江夏郡后,便顺势攻长沙、夺桂阳、收荆南4郡!杀大耳贼为孟德兄报仇!”

曹仁咬牙切齿。

“大耳贼忘恩负义!某早欲取竖子狗命也!”

曹洪1张清瘦狭长的脸上迸出青筋。

“某与大耳贼不共戴天!”

苟哥当场傻眼。

他这才看出来,因为曹操这个特大号笔袋隐藏得极好,且始终对大耳朵刘备礼敬有加,所以这些人其实并不知,曹操早就想除掉刘备。

因轻狂而捱了当头1棒的苟哥,立即沉稳下来。

“诸君且稍安勿躁。若我所料无误,刘玄德必不会坐失此天赐良机,其人必将以驰援刘荆州为名,借道长沙郡进逼江夏,妄图分1杯羹。”

惇哥纵声长笑。

“哈哈!若如此,某必教刘玄德、关云长2贼有来无回!”

苟哥暗暗撇嘴:

惇哥你吹的好大牛皮!

历史上险些被大耳贼在叶县1把火烧死的,难道是惇哥你的孪生兄弟?

若非李典及时率近两万部曲驰援、若非绍叔死得及时,惇哥你早就呜呼哀哉了好不好!

别的不提,惇哥你可是关2爷十招之敌?

更何况,你可知长沙郡都有何人坐镇?其人又是何等英勇?

苟哥心中作是念,却并未反驳大言不惭的惇哥。

显而易见,在惇哥的认知之中,刘备和关羽都是白眼狼。

“元让将军果然悍勇无双!既如此,拦截刘玄德、关云长之重任,我便交于诸君!”

对这俩“白眼狼”深恶痛绝的曹家、夏侯家众人,当即轰然应诺。

实话实说,除了曹家夏侯家这些人,苟哥委实想不出,自己麾下还有哪个团队能阻拦刘备、关羽、张飞、魏延、陈到加刘磐、黄忠组合。

苟哥暗暗点头:军心可用,大事定矣!

事实证明,苟哥、贾诩这两个老银币,外加荀攸这个智者所碰撞出的智慧火花,足以烧遍荆州广袤山河。

因为同1时间…

桂阳郡郡治、郴县桂阳太守衙署之中。

“主公,急报!”

“急报来自于何处?”

【作者题外话】:9品官人法前文已多次解释,是以云某不再赘述。

总而言之,曹魏、两晋因9品官人法,导致门阀垄断官位、甚至世袭官位,所以下3品的地主士人们,也就是所谓的“寒门”、“庶族”和“单家”上升无望。

而且,士家,也就是下层军官和兵卒,在魏晋地位极低。

更为关键的是,社会各阶层之间,犹如隔着天堑,根本无法做到跃迁,知识改变命运,在魏晋南北朝就是1句屁话!

当时整个社会都弥漫着绝望和迷茫。

1言蔽之,当时的社会,毫无进取心。

您问毫无进取心的社会有多可怕?

答案就是5胡乱华!

魏晋风骨,特喵的全是大放狗屁!

若有希望改变命运,谁又会整日清淡不干正事儿?

苟哥想改变的,就是这种历史变革的趋势。

1群不懂历史的小学生大放厥词,骂完隋炀帝骂唐高宗,骂完唐高宗骂则天大帝,殊不知若没有这3人,黑暗、绝望的中古时代根本就遥遥无期!

科举制,在古代绝对是1项不得了的选举制。

其实,早在汉末,便已弥漫着颓废的思想情绪。

在《古诗十9首》中,这种情绪被集中体现。

诸君不要以为黄祖是善茬。

苟哥与黄祖,实际上是各取所需而已。

后文1定会详细解释苟哥清除细作之事,请诸君勿要着急。

被那可耻教授误导的小学生们,1定要秉承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千万不要1边倒。

曹老板那是对刘帮主礼敬有加?

那分明是笑里藏刀、口蜜腹剑、麻痹刘帮主使其人放松警惕好不好!

当曹老板说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其人所显露出的杀气,简直不要太明显!

所以,刘帮主才会不顾1切尽快逃离许都,他但凡晚走1步,历史便将被改写。

曹刘2人,太了解彼此了!

所以,才有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

3国历史中,曹刘恩怨绝对是最为浓墨重彩的1笔。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隐蕃交结的另1类人物,便是吴郡豪族。

孙权统治江东,奉行制衡之术,即利用宗室、淮泗集团、江东集团3家相互制约。

其中吴郡与会稽门阀是特别受到孙权猜忌的势力,屡受打压。

在此背景下,隐蕃主动交好吴郡大姓,以备日后之用。

朱据、全琮等人,均被隐蕃顺利收买。朱据盛赞其“有王佐之才”,全琮则“倾心敬待”。

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隐)蕃有王佐之才。--《吴书胡综传》

时廷尉监隐蕃交结豪杰,自卫将军全琮等皆倾心敬待。--韦曜《吴书》

需要注意,朱据与全琮的身份非同1般。朱据尚孙鲁育,全琮尚孙鲁班,2人不仅是贵戚子弟,还是孙权的女婿。

黄龙元年,(孙)权迁都建业,征(朱)据尚公主。--《吴书朱据传》

黄龙元年,(全琮)迁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尚公主。--《吴书全琮传》

孙鲁育与孙鲁班的生母步夫人,“宠冠后庭,号为中宫”,实际上具备了皇后的地位(彼时孙权尚未正式立后)。

(步夫人)以美丽得幸于(孙)权,宠冠后庭……宫内皆称皇后,亲戚上疏称中宫。--《吴书步夫人传》

换言之,隐蕃在东吴短短1年(230-231),不仅成功迷惑了郝普、潘翥等蜀汉旧将,连孙权身边的至亲之人,也都成为隐蕃的支持者。

最终东窗事发,郝普被逼自尽,朱据遭到禁锢。

全琮大概由于没有实际罪证,再加上孙鲁班的缘故(全公主孙鲁班最受孙权喜爱),被轻拿轻放,侥幸脱罪。

那么问题来了,隐蕃是如何暴露的?

情报人员的暴露,往往不是因为个人素质问题,而是出于不得已的理由。隐蕃的情况也是如此。

实际就隐蕃的社交能力、升迁速度、以及学术水平而言,他如果不主动采取行动,绝不可能被轻易抓住把柄。

隐蕃暴露的原因,虽然史书语焉不详,但通过对比时间线索可以基本确定:隐蕃是为了维护魏国利益而被迫提前行动,因此泄露身份。

吴黄龙3年(231),即隐蕃在东吴潜伏1年之后,孙权遣中郎将孙布诈降魏将王凌,并设下重兵准备伏击对方。

中郎将孙布诈降以诱魏将王凌,凌以军迎布。--《吴书吴主传》

类似的手段,孙权不久前曾经使用过1次。3年前(228)他曾遣鄱阳太守周鲂诈降魏将曹休,设伏痛歼魏军,导致曹休发病猝死。

(曹)休果信(周)鲂,帅步骑十万,辎重满道,径来入皖。鲂亦合众,随6逊横截(曹)休,休幅裂瓦解,斩获万计。--《吴书周鲂传》

(曹)休上书谢罪,(明)帝遣屯骑校尉杨暨慰谕,礼赐益隆。休因此痈发背薨。--《魏书曹休传》

此次孙权故技重施,王凌的处境可想而知。隐蕃被迫提前行动,不幸泄密,“事觉亡走”,最终被捕遇害。

及至事觉,(隐)蕃亡走,捕得。--《吴录》

事实上,隐蕃的提前行动,确实拯救了王凌的性命。《吴主传》记载“王凌觉而走”。虽然史书未明言王凌逃走的原因,但结合时间背景(231),可知隐蕃在其中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

冬十月,(孙)权以大兵潜伏于阜陵俟之,(王)凌觉而走。--《吴书吴主传》

隐蕃受戮前,孙权曾亲自审讯,威以刀杖之刑。但隐蕃不为所屈,还称“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

(隐)蕃曰:“孙君,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遂闭口而死。--《吴录》

隐蕃这番话,相当于明确告知孙权,此次秘密行动是有同党的(丈夫图事,岂有无伴),但他宁死都不肯吐露同党(不足相牵,闭口而死),确实是个素质出色的情报工作者。

隐蕃案虽然记载甚少,但通过对史料的梳理串联,依然可以还原事件原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时代背景与历史进程。

实际上,除了上述的微观分析之外,隐蕃案还牵扯出后来的另1桩历史大案,即吕1案。

概而论之,隐蕃南下的时间节点,是在孙吴向曹魏用间、谗害吴质之后,因此可以视作魏、吴双方的渗透与反渗透。以此案为线索,又能串联起之后的吕1案,有助于理解东吴的政治生态以及孙权的行为逻辑。

下1章,咱们继续聊吕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