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缓缓摇头。
“旻弟,如此安排恐不甚妥也!”
太史慈、周瑜2人,分别是孙策麾下头号猛将、谋臣。惟有此2人坐镇江夏,方可震慑黄祖,使其人不敢于短期内谋夺江夏1郡。
然而,孙策不认同如此安排…
苟哥正有些疑惑时,便听孙策道。
“德谋智勇兼备、老成持重,瑜弟,你与德谋、子义共同驻守江夏郡如何?”
苟哥心中暗叹,当即闭口不言。
旁人或许不知,但苟哥又岂能不知,周瑜与程普关系极为紧张。
(瑜哥)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摘自《吴书周瑜传》
(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周)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
摘自《江表传》
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南郡郡治)。虽事决于(周)瑜,(程)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
摘自《吴书孙皎传》
不言而喻,孙策如今心态逐渐发生变化,其人已开始猜忌周瑜。
于是乎,3商皆高到逆天的苟哥,果断转移话题。
“兄长,黄祖已为我所败、且其麾下兵卒已6续退回竟陵驻守,夏口、沙羡、安6等要冲,兄长当尽早布防、防备黄祖自竟陵顺流而攻方是。”
睁着眼睛说瞎话,是苟哥的另1项优良传统。
不言而喻,苟哥欲搞出来之事,1定小不了。
香妹子嘻嘻1笑。
“大兄何时返乡?”
不管榻上榻下,香妹子向来与夫君苟哥配合无间。
孙策抚须而笑。
“阿香当真与兄同行?”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这1章,咱们聊1聊黄祖之死。
任何名将,无论年轻时多么英明神武,只要活得够长,就必然有老迈昏聩的1天。这点在荆州地界,体现得尤为明显。黄祖如此,关羽亦然。
黄祖之死,与部将甘宁的叛变有直接联系。
甘宁叛变,无疑将江夏地区的“防务信息”泄露给东吴。这也是他得到周瑜、吕蒙力荐的原因。
(甘宁)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吴书甘宁传》
甘宁叛变的具体时间,史书无载。不过大致范围可以推测。
按建安8年(203)吴将凌操讨伐黄祖,被甘宁射杀,可知至少在此时,甘宁仍在黄祖麾下。
(孙)权讨(黄)祖,祖军败奔走,追兵急,(甘)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凌操。--韦曜《吴书》
但建安十2年(207)与建安十3年(208),孙权连续两年发动对江夏的战争,并在十3年破斩黄祖。此时的甘宁,已在吴军服役。
由此可知,甘宁叛入东吴的时间,当在建安8年至十2年之间(203-207)。
甘宁口中的黄祖,是“老迈昏聩,骄矜自负,左右愚弄,上下离心”的庸人。
(黄)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吴书甘宁传》
甘宁评价黄祖的这番说辞,几乎与关羽败亡前夜(219)的情形1模1样。
彼时镇守荆州的重臣中,糜芳、士仁与吕蒙暗通款曲,潘濬、郝普对关羽心怀怨愤。
在上庸太守孟达给刘备的书信中,称“荆人变节,百无1还”。
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1还。--《孟达辞先主表》
不难看出,关羽在暮年的境遇,与当年的黄祖极为相似。
这里简要分析1下甘宁叛变的原因。
按《甘宁传》记载,黄祖轻慢甘宁,以“凡人蓄之”,即用对待路人的礼节对待甘宁。
(甘宁)传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吴书甘宁传》
考虑到甘宁的出身与作为,那他遭到黄祖冷遇,也并不奇怪。
甘宁出身益州巴郡,本是当地的盗匪。
按《华阳国志》记载,巴郡因为地形原因,盛产“剪径贼人”,甚至还有“男扮女装”的强盗,在巴地沿江流窜,蔓延千里。
(巴郡)土界遐远,令尉不能穷诘奸凶。时有贼发……又有女服贼千有余人,布散千里。--《华阳国志巴志》
这种奇装异服的流贼,与甘宁“挟持弓弩,负毦带铃”的形象极为接近。
(甘宁)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吴书甘宁传》
甘宁“贼害郡界,至2十余年”,还在兴平元年(194)参与了东州人针对刘璋的叛乱,战败东奔,入荆州。
刘表是宗室名流,在洛阳时号称“8顾”,对甘宁这种臭名昭彰的强盗头子,自然是1万个看不上,因此打发他另谋高就。
(刘表)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吴书甘宁传》
甘宁遂投黄祖。
前文已述,黄祖是豪族出身,对甘宁这种盗匪,态度可想而知。
黄祖并非文盲,还能屈己敬贤。从祢衡的待遇问题上,可略窥12。
祢衡是中州狂生,被曹操驱逐,入荆州。黄祖“嘉祢衡之才”,每宴宾客,“席有异宾,辄使与祢衡谈。”
虽然祢衡最终被黄祖所杀,但黄祖在“敬贤”方面,最初确实是颇下功夫的。
(黄)祖子(黄)射与(祢)衡善,随到夏口。(黄)祖嘉其才,每在坐,席有异宾,介使与衡谈。--《典略》
至于甘宁,则是彻头彻尾的老粗。
甘宁老粗到什么地步呢?他入吴之后,被吕蒙鄙视为“斗将”;更讽刺的是,吕蒙本身就是个大老粗。
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失(吕)蒙意,又时违(孙)权令,权怒之,蒙辄陈请:“天下未定,斗将如(甘)宁难得,宜容忍之。”--《吴书吕蒙传》
吕蒙是汝南人,少孤贫,十5岁便投身行5,自称“贫贱难可居”,即“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因为吕蒙目不识丁,还被讥笑为“吴下阿蒙”。
(吕)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吴书吕蒙传》
就是这样1个吴下阿蒙,面对甘宁时,都滋生出骄傲心理。他觉得与“斗将”甘宁相比,自己高明到不知哪去了。
须知吕蒙发奋读书,已是很久之后的事情;而甘宁入吴,则是建安8年至十2年(203-207)的事情。彼时的吕蒙,尚处在文盲阶段。
如此看来,荆州门阀出身的黄祖,与益州贼人出身的甘宁,2者的资历、年龄、教养可谓差天共地。
黄祖轻慢甘宁,不足为怪;甘宁背叛黄祖,也势在必行。
欧阳修在评价后唐庄宗时,概述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拟之于黄祖,亦为精洽。
黄祖的人生,可谓典型的“名将兴衰史”。
黄祖鼎盛时,诛孙坚(191),斩徐琨(200),杀凌操(203),打得东吴1片肃杀,逼得孙权迁治柴桑。彼时的黄祖,几乎成了擎天之玉柱,架海之金梁。
然而纵横汉南2十载的黄祖,也无法对抗自然规律,终于迎来“昏耄已甚”的暮年。彼时的江夏重镇,“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1片败亡气象。
自甘宁叛后,江夏地区,便注定成为东吴的囊中之物。黄祖也在人生暮年惨遭枭首,黯然谢幕(208)。
当然,也要看到,甘宁叛变只是黄祖之死导火索;
其本人的“年迈昏聩,上下失和”,才是败亡的核心因素。
讽刺的是,黄祖死后十1年(219),同样的剧本在荆州再度上演——只是彼时的故事主角,换成了关羽。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