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六章 汉中一夕定,川地数十惊终(第2 / 2页)

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蜀书1刘焉传》

有趣之处是、董扶是益州广汉人,赵韪是益州巴西人。

2人与击破马相、迎接刘璋的“州中大族”贾龙相似,皆川地豪右。

亦可推测,刘焉身边的两位“益州朋友”,无疑充当了与贾龙集团“往来周旋”的谈客,因此焉才得入川蜀。

焉入川之始,无疑是川地豪族扶持的傀儡。

“牧史守令抱膝长啸、功曹郡吏鸠占鹊巢”1类的事情,在汉末不可胜数,已经形成“不成文的制度”。

刘焉自然不甘心长久蛰居,便积极联络外援,抗衡川地豪右。

其帮手大抵来自3类。

其1是沛人张鲁;

其2是南阳和3辅的东州人;

其3是西南蛮夷。

张鲁号称“5斗米道”嫡系传人。

刘焉与鲁母通奸,故遣“假子”张鲁入侵汉中,击溃“妖巫”张修,又杀汉中太守苏固;

说白了,刘焉是扶持张鲁截断斜谷,割据巴汉。

(焉)任鲁以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脩将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断绝斜谷,杀使者。--《后汉书卷7十5刘焉传》

东州人是来自3辅和南阳的侨姓。

董卓上洛(189),天下大乱,故荆州南阳和司隶3辅地区,有大量人户流亡入川。

注意:法正、孟达等人即属“东州系”。

虽然2人入川是在兴平2年刘焉死后。

时南阳、3辅民数万家避地入蜀,焉恣饶之,引为党与,号“东州士”。--《华阳国志卷5刘2牧志》

注意:正、达为扶风人,属3辅。3辅即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

西南蛮夷是刘焉积极拉拢的另1类武装力量,主要充当打手。

这与夷陵之战时(222)刘备遣马良联络武陵“洞溪蛮”是类似的。

董卓使司徒赵谦将兵向州,说校尉贾龙,使引兵还击焉。

焉出青羌与战,故能破杀。--《英雄记》

刘焉麾下有“青羌”,刘璋麾下又有“叟夷”。

可见征调境内蛮族作战,是刘2牧的“传统艺能”。

刘焉在拉拢帮手之后,迅速调转枪口,凶狠镇压川地豪右。

其人无故诛杀十余名地方大姓,蜀中震怖。

(焉)枉诛大姓巴郡太守王咸、李权等十馀人以立威刑。--《华阳国志卷5》

原因上文已提及,是因为刘焉不甘心被益州豪族架空。

简言之,刘焉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好诸侯。

按记载“士民皆怨”,可知川地大族对刘焉“恩将仇报”的铁腕统治,心怀怨愤。

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乃托以佗事,杀州中豪强十余人,士民皆怨。--《后汉书卷7十5-刘焉传》

当年镇压流贼,迎接刘焉入蜀的益州大族贾龙,率先发难,与犍为太守任歧反叛刘焉。

结果2人惨遭刘焉的“青羌兵”镇压,皆死。

自此刘焉坐稳益州,从“傀儡州牧”1跃实现“政由己出”。

注意:犍为太守任岐,亦是川地豪族。

(任)岐、(贾)龙等皆蜀郡人。--《英雄记》

从刘焉在绵竹“大造车具乘舆”、“发兵攻袭长安”的记载来看,其在益州的统治,可谓相当稳固。

刘焉对川中人力、财力的支配之深,威望之隆,均为不俗。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馀乘。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蜀书1刘焉传》

注意:乘舆即“天子御辇”。

刘焉造乘舆,被刘表密奏弹劾,颇为可笑。

因为刘表根本不是良善之辈。

更可笑的是,刘表1面弹劾刘焉“制作伪具”,1面自己在荆州“郊祀天地”。更令人哭笑不得。

与其说刘焉暴虐放纵、不如说其实现了“门阀政治”到“专制统治”的转化,虽然手段颇为血腥。

兴平元年(194)刘焉死,情况为之1变。

原因很简单!

因为:

刘璋之立,非焉本意。

刘璋是焉幼子,本在长安做奉车都尉,即质子。

因焉外镇益州,故留其子在西京为质。

璋与长兄范、次兄诞并留长安。

跟随刘焉入蜀的是3子刘瑁,也是刘焉的“原定继承人”。

刘瑁的储君身份、至少有两条佐证。

其1是焉有4子,其人入川时不带长子、不带幼子,却携3子,可见瑁之地位。

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叔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蜀书1刘焉传》

其2是随焉入蜀的陈留吴1(吴懿,避司马懿讳)之妹有“大贵之相”。

焉因此为瑁娶之。

瑁妻(吴懿之妹,即季汉吴皇后)后嫁刘备,亦出于“大贵之相”。

结合刘焉“制作乘舆车具”的不轨举动,可知其帝王野心。

故为刘瑁聘娶吴氏,无疑是对其“继承人”地位的宣示。

1父素与刘焉有旧,是以举家随焉入蜀。

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蜀书4后妃传》

但刘焉死后,瑁不得立,川地大族转而拥戴焉幼子刘璋为益州牧。

注意:焉在川地僭逆时,长安朝廷遣刘璋入川劝谏,焉借机留璋不遣。

带头矫诏的,是当年随刘焉入川的太仓令赵韪。

注意:赵韪,益州巴西豪强,本书中的老狐狸、益州造反头子。

废长立幼的理由更为露骨,是“贪璋温仁”。

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蜀书1刘璋传》

注意:刘焉长子与次子,死于“长安兴平之乱”。

故幸存子嗣中,刘瑁为长。

由此,刘焉死后的“继承人风波”,本质是益州豪强的“反攻倒算”。

他们对刘焉重用张鲁、重用东州、重用青羌,却排斥打压川蜀豪强的行为极为反感,希望拥立1个软弱可欺、随人俯仰的“弱主”。

是故,其众废瑁立璋。

这与冀州豪强拥立袁尚而废谭;

荆州大族拥立刘琮而废琦,何其相似!

刘璋没有令益州豪族们失望。

其统治期间,1改乃父旧制,疏远东州人,而重用川蜀土著。

建安年间自扶风流浪入蜀的法正、孟达遭“毁谤中伤”而不得发迹;

南阳士人李严,入蜀官止令长。

东州系的失势,可见1斑。

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蜀书7法正传》

相反,益州豪强的春天则迅速到来。

蜀郡张肃、张松兄弟,皆为别驾,显赫州里,被法正称作“州之肱骨”。

(正)阴献策於先主曰:“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於内。”--《蜀书7法正传》

广汉王商担任治中从事、又迁蜀郡太守(成都即蜀郡郡治)。

王商字文表,广汉人也,博学多闻。州牧刘璋辟为治中,试守蜀郡太守。--《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

蜀郡张裔举孝廉,又为州从事。犍为杨洪,“历部诸郡”。

犍为费诗镇守绵竹。

张裔字君嗣,刘璋时,举孝廉,为鱼复长,还州署从事,领帐下司马。--《蜀书十1张裔传》

费诗字公举,犍为南安人也。刘璋时为绵竹令。--《蜀书十1费诗传》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也。刘璋时历部诸郡。--《蜀书十1杨洪传》

至于川地诸生学者如杜微、周群、杜琼等人,皆被刘璋礼聘为从事。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人也。少受学於广汉任安。刘璋辟为从事。--《蜀书十2杜微传》

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也。少受学於任安,精究安术。刘璋时辟为从事。--《蜀书十2杜琼传》

更不用说还有蜀郡张裕,系璋心腹,又是益州的“后部司马”,显赫无比,涪城相会时,裕竟敢当众嘲笑“刘备无须”。

注意:先主刘帮主无须事件,详见《蜀书十2周群传-附传》,前文曾多次提及。

“后部司马”是刘焉时增设。

置前后左右4部司马,秩阶2千石,同郡守。

(焉设)前后左右部司马拟4军,统兵,位皆2千石。--《华阳国志卷5》

益州土著虽然受到刘璋重用,对这位庸懦昏昧的“少东家”,却极端鄙视。

因此,历史上后来张松勾结刘备,谋夺益州。

而遭到疏远、不得发迹的东州人法正、孟达,也与松沆瀣1气,倾覆家业。

刘备入蜀后,诸葛亮对刘璋的“暗弱”非常不屑,写信给法正,指桑骂槐地说“刘璋的宽政,养了1群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诸葛亮答法正书》

注意:诸葛亮也是借此骂辱法正,彼时法正专恣,擅杀人命。

刘璋背弃乃父的既定方针,实际是对川蜀豪族“拥立自己上位”的酬报。

可惜,刘璋的“温仁”既没有换来川中大姓的感激,兼且同时又得罪了被日渐疏远的东州兵。

简言之,刘璋两头不落好。

最后东州兵横暴州里,而拥立刘璋上台的川蜀豪强赵韪又复叛乱,1通火并,赵韪见杀。

呵呵,刘璋玩了个寂寞。

因剧情至此,故云某不得不解释刘璋麾下2派的争斗由来…

总之,《隆中对》最后的内容,咱们只好下章再说。

最后强调1句:

东州人之所以主张投降,其实被王累说中了。

赵旻偷偷摸摸给东州人写了几封密信。

这些东州人,呵呵,不简单!

此事详情,咱们下章再讲。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