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章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上(第2 / 2页)

赵大娘听得心惊胆战。

“阿旻,若你此次出征顺利,天下将仅余刘荆州、孙伯符与本初3诸侯?”

赵旻心中无语。

他抱拳老老实实答道:“大人,尚有辽东公孙升济、交趾士威彦也,黑山亦有张燕作乱。

此外,刘玄德或将吞并交趾苍梧郡。然无论如何,天下将初现1统契机。”

公孙升济便是公孙度。

刘备为刘表屯驻荆州桂阳郡,也根本就没安好心。

他与刘表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

但总而言之,若赵旻此番出征顺利,天下形势将极为明朗:

公孙度占辽东;袁绍雄踞河北、并州及青州;刘表势必将战略收缩,伺机与孙策互相攻伐…别忘了,刘备所在的桂阳郡,与江东庐陵郡毗邻。

张燕已经成不了气候。

至于士燮…

其人必将瑟瑟发抖,并屯重兵于苍梧、南海2郡,防备桂阳刘备、庐陵孙策守军南侵。

无论是刘备,还是孙策麾下精兵强将,士燮都惹不起。

南海郡士燮可以舍弃,但苍梧郡相当于交趾北大门,士燮绝对不敢舍弃。

历史上十年后,当步骘诱杀吴巨、占领苍梧,士燮便乖乖向孙权称臣。

总之,这个纷乱不堪的群雄割据时代即将结束。

然而…赵大娘显然对争霸天下不感兴趣,她感兴趣的是…教训不听话的儿子。

于是赵大娘再次将话题引回伏寿身上。

“阿旻,最近你似乎未经常进宫?皇后今如何?”

赵旻更加无语。

皇后待产在即,老子还频繁进宫?老子又不是傻了吧唧且2百5的刘协!

伏完看透了这对母子的关系:

赵大娘太强势了!

老头儿及时化解了赵旻的尴尬。

“嫂夫人勿忧,小女虽胃口偶尔不佳且嗜酸,然阿旻时常为宫中送酸菜,小女最近颇喜食酸菜鱼、酸菜水饺等,胃口亦见好转。”

赵大娘这才放下心来。

其人与樊夫人约好时间后,便不由分说地拽着儿子离去。

母子2人出门后1言不发,赵旻护送老娘回府后,便带2徒进了书房,考校学问之余,告知2人随自己出征。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阿彰、阿植,这1路,你2人务必多学多记,将来方可牧守1方、造福万民!”

曹彰行礼后,瓮声瓮气道:“先生,彰无心执政,惟愿掌兵。”

赵旻哈哈1笑:“阿彰谬矣!此番出征,我带你认识几名盖世大英雄!”

【作者题外话】:袁绍内部矛盾之事,咱们下1章再说。

总之,袁绍得了赵旻割让汝南之承诺之后,已经暂时被赵旻安抚下来。

公孙度、士燮都是偏安之徒;

张燕被袁绍和高干舅甥2人挤在冀州、幽州和并州之间的太行山,根本不可能有发展。

所以,赵旻的未来大敌,依然还是袁、孙、刘3人。

当然了,赵旻也要时刻注意完成同化杂胡、民族融合工作。

5十6个民族是1家嘛。

今晚突然有临时工作,所以咱们长话短说。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关于2刘的关系问题,尚有1些琐碎细节以及猜想,不便归类,遂统1在此部分略加漫谈。

1是刘封的过继问题:

按《封传》,刘封是罗侯寇氏之子,刘氏之甥。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蜀书刘封传》

罗国,地理位置较特殊,最初在南郡枝江县,后徙至南郡宜城,后徙至长沙。

刘备曾被汉廷赐予“宜城亭侯”,按此,则他与宜城颇富渊源,收养刘封暗合其封爵所在。

宜城为罗故国,1迁于枝江,再迁于长沙也。--《3国志集解》

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枝江(县)、宜城(县)还是长沙(郡),彼时均隶属荆州,即隶属刘表管辖。

刘备想要收养罗侯之子,必然离不开刘表的牵线搭桥。

事实上按刘禅的生年(207)而论,刘封自过继之日起,便被长期视作刘备的继承人。

刘表既对刘备颇富期望,那他便不可能对刘备集团的继承问题毫无干预。

有理由相信,刘备收养刘封的背后,应有刘表的参与。

再来看刘表对刘备的提防心理及历史渊源

从可见史料来看,刘表对刘备的提防之心过重,颇有过犹不及的意味。

诚如前文所述,刘备既与曹操为死敌,那他必不会背叛刘表;

有这层关系在,即使担忧“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刘表也不应长期将刘备软禁,令其无所作为。

其实刘表如此忌惮、猜疑刘备,深层原因恐怕在于荆州北部的历史渊源:

即军阀张绣的所作所为。

张绣亦曾受刘表礼遇,替其抵御曹操;

然而张绣却先后两次背叛刘表,北上降曹。

且不说第2次降曹时(199),张绣已与曹操结下血仇:

其人在建安2年(197)的宛城之战中连杀曹操两名血亲(曹昂、曹安民)加1员大将(典韦)。

如此尴尬的关系,最终都不能阻止张绣再度降曹。

(贾)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雠(仇),从之如何?”诩曰:“……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指曹昂之死),以明德于4海,其宜从3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魏书贾诩传》

作为事件的旁观者与张绣的盟友,刘表必定大受冲击。

若用同样的眼光进行审视,便不得不承认:

无论彼时刘备与曹操的关系看上去有多么恶劣,都很难否定双方有朝1日走向和解的可能性(张绣便是前车之鉴)。

因此,对刘表而言,最好的办法,便是把刘备调离前线,置于樊城,如此则可任意驱使而不必担心后患。

当然,从相关记载来看,既然刘表于临终之际向刘备托孤,说明他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刘备的抗曹决心。

只不过彼时的历史走势,已不再受到刘表的影响,他在荆州建立的基业,亦不免走向瓦解。

从事件的最终结局来看,刘表与刘备毕竟维持了表面上的和睦,虽不乏猜忌之嫌,幸而有克终之美。

刘表在病笃之际向刘备托付后嗣;

刘备在刘表死后亦曾赴墓前拜祭先君。

由此可见,即使在尔虞我诈的险恶乱世,也终有1分良知与恩义行于世间。

而纵观汉末3国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

隐于那丑恶、腥臭、腌臜的文字之下的,正是英雄浩然之气!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