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旻当然不知,宫中发生的那些事。
他此刻正在卫府设宴,为远征而归之功臣接风洗尘。
他与钟繇回卫府时迎面撞见的那人,正是徐晃徐公明。
徐晃既已返还许都,那么不言而喻,匈奴青壮已经妥善安置完毕。
卫府众人皆落座后,坐在1众武将中的徐晃抱拳道。
“主公,十万匈奴青壮,打散安置于关中3辅、北地、弘农5郡,此外,河南、东郡、颖川、河内4郡,亦皆有安置。
如此1来,其众散布于9郡之中,相隔近千里之遥,再难有机会重聚,待十年之后,其众与我汉民又何异之有?”
显而易见,这种损招,1定是出自于段煨、贾诩这俩老狐狸之手。
然而,众人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有效!
此刻,俩老狐狸正得意洋洋地捋须。
鲁肃忍不住问道:“公明兄,然则,匈奴人可懂如何耕种?”
徐晃哈哈1笑:“子敬勿忧,匈奴人在塞外逐水草而居,生存不易。
而我皇汉则不然,某等以耕织为业,定居于1地,无需颠沛流离,只要4体勤奋,便可衣食无忧。
故而,匈奴人皆愿习皇汉耕种之术,为此,其众愿教汉民放牧之术,加之9郡中流民为数不少,是以流民、匈奴牧民间关系融洽,浑不似边郡之地那般彼此仇视。”
曹魏对待匈奴人的策略,是将其众聚集于并州编户,并将匈奴人与汉民天然隔离。
要知道,匈奴人天寒地冻之时,为了生存不得不侵犯汉民打家劫舍。
因此在边郡之地,汉民与匈奴人是仇敌关系。
曹魏将匈奴人编户后,又将这些匈奴人安置到汉民聚集地…
双方既为仇敌,且汉民数量多于匈奴人…
那么这些成为“编户”的匈奴人有多惨,可想而知!
陈泰(陈群之子、荀彧外孙)担任护匈奴中郎将之时,“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泰市奴婢”。
(陈泰)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怀柔夷民,甚有威惠。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泰市奴婢。
摘自《魏书陈群传之附传》。
大意为:
陈泰任…职时,对匈奴人采取所谓怀柔之策,所以洛阳贵人经常给陈泰寄财货,托其人购买奴婢。
考虑到陈泰彼时的居所与职位,其中的奴婢1定包含大量南匈奴人。
西晋时,匈奴贵族刘宣在劝进刘渊时,公开声称“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意思是:晋倒行逆施,驱使我等做奴隶!
此便是在影射这1背景。
由此可知这种贩卖匈奴丁口的行径,在魏晋之时是1以贯之、1脉相承。
最要命之处在于:匈奴人在并州聚集!
以上便是促成5胡乱华的几个重要诱因。
所以说,凡事有果必有因。
匈奴人残杀汉民固然令人发指,但后世之人也要清楚1点:匈奴人为何如此仇视汉民?
段煨、贾诩之策虽够损,却可以有效消弭隐患。
而实际执行者徐晃,又格外关注匈奴、汉民两者之间的关系。
是以赵旻抚须笑道:“公明此举甚善!如此1来,匈奴人终将为汉民矣。且刘元颖今既坐镇平阳,此后匈奴人将6续归附于皇汉。
公明,匈奴人在塞外颠沛流离、朝不保夕;而在我汉地,其众则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此番若匈奴人成功归化,你居功至伟也!”
诚然。
在匈奴人归化1事上,徐晃开了个好头。
历史上,梁习那个“伐大树”的“光头强”,对待匈奴人的政策,最初是编户、打散、归化。
没错,正是赵旻如今采用的策略。
这个策略极为正确,所以在梁习时期,并州匈奴、鲜卑皆先后尊东汉、曹魏为主。
这1时期,并州政绩斐然。
但随着梁习逝世,政策便渐渐偏离其原有轨迹,至陈泰管理并州时,匈奴人与汉民的矛盾,已经日益尖锐。
关键是,陈泰死时,刘豹已经弱冠!
刘豹、刘渊父子的操作,与近8百年后的定难军李继迁、李德明父子极为相似。
所以,等西晋反应过来时,“赵汉”1如李德明时期的定难军1般,气候已成,西晋再想讨伐时,为时已晚。
遂有了永嘉之乱。
党项人李氏父子的操作…极为猥琐,与苟哥赵旻有1拼。
父子2人明着向宋、辽称臣,却暗戳戳地1统西北…
最终,嵬名元昊,也就是赵元昊,也叫拓跋元昊,或者叫李元昊,在其人爷爷、老爹苦心奋斗6十年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用各种诡计建立了西夏国。
这与刘豹父子何其相似?
刘豹、刘渊苦心经营6十年,最后刘聪灭了西晋。
综上所述。
在徐晃的实际执行之下,赵旻针对南匈奴的策略,有了1个极为良好的开端。
2十年之内,或者说在历史上的建安2十4年之前,赵旻有信心彻底消除匈奴、鲜卑、氐羌人乃至乌桓人的隐患。
于是乎,因徐晃安置匈奴青壮立功、第1批糖类大批量制成之故,卫府皆大欢喜。
翌日,赵旻被荀彧请到尚书台。
赵旻甫1进荀彧公廨,后者便兴冲冲地取来1摞文书。
其人正欲开口,赵旻便当先行礼。
“大人,旻欲于3日内裁撤冗员!”
早在岁除那1地鸡毛的晚宴时,赵旻便已有意裁撤冗员。
值此乱世,赵旻不认为汉廷设如此数量冗官有何意义可言。
他们是能领兵打仗?还是能推行新政?
这些冗官,都是不折不扣的寄生虫!
遑论这些寄生虫们的俸禄,皆由赵旻出。
荀彧微微1怔,旋即释然。
因为赵旻选择的这个时间点,再合适不过。
赵旻最多1个月,便要出征凉州,临行前整顿冗官、释放出俸禄空间,刚好可将这部分粮帛用于凉州建设。
何况,赵旻在临近出征之时提出此事,无论杨彪还是荀彧,都无法拒绝。
1是因为赵旻身上,背负着天下1统之重任;
2是赵旻出征作战,势必需要大量军粮。
以荀彧之智,其人只是略1思忖,便欣然应允。
“阿旻可有何高见?是否需尚书台配合?”
赵旻颔首后,取出1摞名单。
“大人,此名单上之人,有劳尚书台削其职,大人可声明,此乃卫府之意。”
荀彧笑着摇头:“阿旻大可不必如此。此事易耳!某告知颖川各家,由颖川各家之闲散官员带头辞官、发起此事即可。
阿旻不必心忧,此事交给杨公、元常兄及某即可。只是…阿旻,你不妨先看1看此3学制。”
赵旻见荀彧丝毫不反对自己提出的裁撤冗员之事,心中大定。
其人与荀彧落座后,便展开荀彧的落地版方案,仔细读了起来。
作为这时代的土著,荀彧对东汉太学制、当今国情了若指掌;
同时,作为饱读诗书的大儒,荀彧对先秦、西汉学制也了然于胸…
所以,赵旻提出的这个以科举制为主的所谓“3学制”,经过荀彧改编后,便有些变了味儿。
如果说,赵旻那科举制版本的3学制,是以选贤任能为主要目的;
那么荀彧改编的3学制,则是以教书育人为首要之务。
联想到察举制那少得可怜的选官名额,赵旻瞬间释然。
此外,荀彧还提出,除传统5经、《论语》、《孟子》之外,3学教材还应加入《孝经》、《3传》及《尔雅》。
赵旻忍不住叫绝。
若再加上《周礼》及《仪礼》,这就是南宋时期广为流传的《十3经》。
《3传》为《春秋3传》,赵旻偏爱《左传》;《周礼》为传统儒家教材,《仪礼》则相当于东汉版的良好公民行为规范…
至于《孝经》,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
百善孝为先。
荀彧这套选举制,不但将教材拓宽,且以教学为主,选举为辅。
唯1的瑕疵…
【作者题外话】:汉末魏晋匈奴人的历史沿革、变迁及与汉人的矛盾,在其他3国文、甚至晋历史文中皆语焉不详。
此事说来极为简单,因汉人压迫匈奴人,所以匈奴人、羯人(石勒),甚至氐人和羌人,在刘豹、刘渊父子联合之下,奋起反抗汉人。
为了证明自己血脉的正统性,刘豹这个休屠人,甚至冒认于夫罗是其人老爹…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