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旻正逗得怀中的美少女“咯咯”娇笑时…
吴景黑着1张老脸走了进来。
“阿香,天色不早,速归后宅!”
美少女小嘴儿撅起老高,盈盈1礼道:“舅父,妾欲与夫君同眠。”
吴景眼皮突突直跳。
“休得胡闹!”
【作者题外话】:呃…下1章咱们再聊孙夫人。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咱们说到了孙吴第2任丞相顾雍,本章从6逊继续说。
顾雍死后,孙权擢拔6逊为丞相。
赤乌7年,(6逊)代顾雍为丞相。--《吴书6逊传》
顾雍与6逊,均出身吴郡4姓,属于江东集团的代表人物。
从表面上看,这是孙氏“江东化”的信号,但其实并非如此。
对孙权而言,无论是顾雍还是6逊,他们作为“著籍本地”的豪强人物,发迹自有“正途”(先出任州郡吏,再举孝廉、茂才为官),并不需要依附孙权,因此受信任程度明显不如“脱离本籍”的淮泗子弟。
6逊能得到孙权信赖,原因大抵有3。
其1是6逊并非6氏嫡支,而是疏脉。
6氏的正支6康被孙策所杀,6康之子6绩又被孙权流放。
因此孙权擢拔6逊,不仅没有危险,还可以借此“市恩”,缓解双方关系。
袁术与(6)康有隙,(孙策)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6)逊年长于康子(6)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吴书6逊传》
孙权统事,辟(6绩)为奏曹掾,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年3十2卒。--《吴书6绩传》
其2是6逊懂得审时度势。
黄武2年(西历223),6逊曾以大将军身份,与丞相孙邵1起上表劝进,这无疑是1种诚心屈服的政治表态。
丞相孙邵、大将军6逊,率群臣上表称天命符瑞,劝(吴)王即帝位。--《建康实录》
其3是6逊娶孙策之女,结为姻亲。6逊此举,不仅化解了昔日的家族宿怨,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的政治地位。
6逊出任丞相,1度受宠,但很快又失去孙权信任。原因大抵也可以归纳为3类。
其1是政见牴牾。
在政治问题上,6逊主张“德政”。需要注意,“德”在魏晋时代,是“名士”的代名词,隐喻门第阀阅。因此6逊此举,实际是在维护江东豪强的利益。
注:“德”的释义,见柳春新《曹操用人政策考实》。
孙权1贯主张以法御下,对此十分反感,遂借用曹魏案例加以反驳,还骂6逊“常长于计校,恐此1事小短”。
闻(曹叡)任陈长文(陈群)、曹子丹(曹真)辈,或文人诸生,或宗室戚臣,宁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夫威柄不专,则其事乖错……伯言(6逊字伯言)常长于计校,恐此1事小短也。--《吴书诸葛瑾传》
其2是军事战略冲突。
在军事问题上,6逊主张“限江自保”,孙权则念念不忘“竟长江所极,僭号帝王”,因此双方又结下矛盾。
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指吞并益州),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吴书鲁肃传》
孙权其人,是很有些自负色彩的,他1生不曾郊祀(曾祀南郊,不祀北郊),理由竟然是“不在土中,施此何为”。
(孙)权曰:“郊祀当于土中,今非其所,于何施此?”--《江表传》
所谓“土中”,即天下正中,指洛阳。可见孙权1生都在梦想混1全国,他晚年甚至1度准备“亲征辽东”,偏执到不可理喻。
(孙)权怒曰:“朕年6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指公孙渊)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不自截鼠子头以掷于海,无颜复临万国。”--《江表传》
其3是介入立嗣之争。
6逊先后出任孙登与孙和的辅弼之臣。
在6逊的教诲下,孙登与孙和都具备儒士色彩,同时亲善江东大族。
孙权1贯王霸间杂,手段冷酷,对这种苗头十分担忧。
他实际是担心自己死后,仁弱的新主会沦为江东大族的傀儡。
孙权曾说“群下争利,主幼不御,其为败也焉得久乎”(见《诸葛瑾传》)。
在此背景下,孙权最终掀起了2宫案,也就是南鲁之争,将孙和背后的江东集团与鲁王背后的淮泗集团1网打尽。
1尔已往,群下争利,主幼不御,其为败也焉得久乎?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45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刺转相蹄啮者也!--《吴书诸葛瑾传》
谁说孙权靠父兄?孙权的手腕明显比曹丕还要强!
6逊在2宫案中,党附太子孙和,深度参与了夺嫡之事,因此被孙权赐死。
(6)逊外生(外甥)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6)逊交书,下狱死。(孙)权累遣中使责让(6)逊,逊愤恚致卒。--《吴书6逊传》
由此可见,孙权虽然提拔6逊为丞相,但对江东集团的代表人物,却依然严密提防,甚至不惜加以杀害。
6逊死后,孙权擢拔步骘为丞相。
赤乌9年,(步骘)代6逊为丞相。--《吴书步骘传》
步骘出山,可以视作孙吴国策的1次回溯逆流,是淮泗集团再度占据上风的政治隐喻。
步骘出身徐州广陵,是淮泗集团的首脑人物。
步骘同族侄女步练师是孙权宠妃。
步练师2女孙鲁班与孙鲁育,1嫁全琮,1嫁朱据。
吴主权步夫人,临淮淮阴人也,与丞相(步)骘同族。--《吴书步夫人传》
在2宫案中,步骘、全琮皆党附鲁王。
鲁王集团由江北地主构成;
太子集团则由江东豪族组成。
可知“2宫案”实际是淮泗与江东两党的政治厮杀。
丞相6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通语》
虽然最终结局是孙和被废,孙霸赐死,但代替6逊的却是步骘。
不难看出,孙权的态度,实际是扶持淮泗武人,打压江东土著。
步骘之后,朱据代为丞相。
(赤乌十2年4月)丙寅,骠骑将军朱据领丞相,燎鹊以祭。--《吴书吴主传》
朱据出身吴郡4姓,属于江东集团成员,但他本人是孙权的女婿,而且在任未久便因为卷入“2宫案”而遭赐死。
需要注意,朱据是孙和党羽,孙和背后是江东集团。
因此朱据赐死,反映出孙权对江东集团的打压。
遭2宫构争,(朱)据拥护太子,言则恳至,义形于色。--《吴书朱据传》
步骘与朱据在丞相任上时间极短,政绩未显,便无功而逝。
然而孙权临终时(252)的辅政大臣人选,充分体现出扶持淮泗集团的意图。
孙权临终时的辅政班子,由诸葛恪、滕胤、吕据、孙峻、孙弘5人构成。
其中诸葛恪出身徐州琅琊,滕胤、吕据出身豫州汝南,孙峻是宗室,孙弘出身扬州会稽。
权疾困,召(诸葛)恪、(孙)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后事。--《吴书诸葛恪传》
可以看出,孙权临崩,辅政班子实际是以淮泗人和宗室为主导,江东出身者,竟然仅有孙弘1人。
更不必说,孙权刚刚驾崩,诸葛恪就发动政变杀了孙弘(见《诸葛恪传》),把唯1的江东因素也剔除掉了。
江东集团与淮泗集团的政治争斗,由来已久,贯穿半个世纪,与孙策、孙权相始终。
从孙权时代的5任丞相而论,孙邵代表着淮泗力量,也是草创之初的奠基人物。
顾雍与6逊的上台,则代表着孙氏与江东豪族的和解与合流。
顾雍因为品性谦退得以善终;
6逊与孙权的政见不和,又深度参与夺嫡之争,因此惨遭赐死。
步骘代6逊上台,代表着淮泗力量的再度抬头;
步骘之后的朱据,因党附太子惨遭赐死,亦反映出孙权对江东人物的打压。
从孙权临终的辅政班子来看,他对江东集团可谓严密防范。
辅政的5人之中,竟然仅有孙弘1人是江东出身;
更不必说孙弘随即被诸葛恪所杀。
可见两大派系之间的冲突,由来已甚,趋于失控。
(孙)弘素与(诸葛)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孙)权死问,欲矫诏除恪。(孙)峻以告恪,恪请(孙)弘咨事,于坐中诛之。--《吴书诸葛恪传》
从孙权晚年的1系列举动看,他无疑重新思考过东吴的未来。
最终孙权决定舍弃江东集团,支持淮泗集团,构建起“后孙权时代”的政权架构。
即宗室成员(孙峻、孙綝)与淮泗武人(诸葛恪、滕胤、吕据)共同分享权力。
至于后来统治阶层内部相残,宗室专权,就非孙权所能逆料了。
彼时其人已经完犊子了。
丞相是百僚之首,因此丞相的选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权内部势力的盛衰兴废。
孙邵、顾雍、6逊、步骘、朱据的沉浮史,清楚描绘了江东两大政治派系的兴废盛衰。
平心而论,孙策根本玩不转如此复杂的政治生态。
在曹操虎视眈眈之下,孙策很有可能步公孙瓒之后尘。
所以,孙策遇刺身亡,绝非偶然。
其实,所有的偶然,都是蓄谋已久的必然。
众所周知,自古至今,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若非孙权,孙氏焉能立足孙吴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