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十二章 谯县访故友,征讨或难休中(第2 / 2页)

虽然贾诩和贾逵没有直接关系。

云某就纳闷,两晋南北朝那种恶世,为何颇受女频1众写手们青睐?搞不懂。

本章重点聊1聊,在史书之中消失的记录。

也就是建安初年,曹操脱离自己主公袁绍自立门户后,诸曹、诸夏侯的情况。

为了掩盖曹操曾为袁绍臣属的历史,曹魏、西晋1众史官们,以及那些姓司马的,可谓挖空心思。

当然,他们的付出不是没有回报,因为某人在某某讲坛讲课时,便从未提及此事。

是他不懂?还是他祖上姓司马?还是姓贾?贾南风跟他有何干系?

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欢迎收看…啊呸!

言归正传。

陈寿对“草蛇灰线”笔法的运用,精熟到令人惊叹。

《3国志曹仁传》中有1条特殊记载,即建安元年(196)天子都许,拜曹仁为广阳太守。

而曹操滞留不遣,改拜仁为议郎。

(操)迎天子都许,仁数有功,拜广阳太守。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议郎督骑。--《魏书9曹仁传》

太守秩2千石,议郎秩6百石。

很明显,曹仁的官阶不升反降,双方却皆持默认态度。

可知其中必有隐情。

广阳郡在幽州,彼时处在袁绍与公孙瓒的争夺之中。

换言之,建安初年(196)的广阳太守,是故意使曹仁“脱离兖州、改入河北”。

这与刘表系的韩嵩、刘璋系的张肃、孙权系的华歆,被“征召入朝、另仕新主”是相似道理。

从曹仁“广阳太守→议郎”的履历变迁,可以发现“诸夏侯曹氏”在建安初年(196)的职官记录,几乎都有问题。

或授“议郎”滞留许县,或干脆失载。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等宗室姻亲,无1例外。

曹营宿将的“阵营变迁”,必有隐情。

考虑到天子迁都未久,自顾不暇;故幕后黑手,大概率是曹操彼时的“盟友兼主公”,即袁绍。

广阳太守,是破译真相的钥匙。

曹仁非文吏,而是“好弓马弋猎”的侠客。

其青年时避难他乡,纠结千余部曲,在淮、泗1带(9江1带)落草抄掠。后从曹操征伐,为别部司马。

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魏书9曹仁传》

“别部司马”即军阀麾下“半独立的小头目”,特点是“自带部曲”。

如张修曾为刘焉的别部司马、刘备曾为公孙瓒的别部司马,关张曾为刘备的别部司马云云。

曹仁被假授的名号、亦属军职系统,如“厉锋校尉”、“骑督”等等。

1言蔽之,“游侠出身”的曹仁,本不以治民见称,其人骤然擢为太守,其中必有内情。

更值得探讨的则是“广阳太守”的隐喻。

广阳郡属幽州(今廊坊、通州1带),是两汉北部边境。

曹仁彼时(196)在豫州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相去千里。

仁若赴任,必1去不返。

且广阳处在公孙瓒与袁绍的争夺下,屡易其主。

从各方材料中可推知,彼时的广阳郡、刚刚脱离公孙阵营,正与袁绍合纵。

虞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率州兵欲报瓒。--《魏书8公孙瓒传》

兴平至建安初年(194-196),因公孙瓒矫诏杀(幽)州牧刘虞(193),刘虞旧部遂集体叛乱。

田畴、齐周、鲜于辅等地方豪强,煽动州郡,代郡、广阳郡、上谷郡、右北平郡遂驱逐公孙瓒所署官吏,与叛军合流。

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瓒所置长吏,复与(鲜于)辅、(刘)和兵合。--《后汉书公孙瓒传》

刘虞之子刘和,亦在叛军之中。按《后汉书刘虞传》记载,虞死,和为报父仇,遂与(公孙瓒死敌)袁绍合纵。

(刘)和后从袁绍报瓒云。--《后汉书刘虞传》

因此,彼时权力真空的幽州诸郡(包括广阳在内),政治立场无疑倾向袁绍。

换言之,建安初年(196)天子拜曹仁为广阳太守,应出自袁绍授意。

即“征调联军悍将、协助平定河北”。

这也能解释,为何“疏于治民、长于征伐”的骑督曹仁,被1眼相中。

因为“太守”本就是幌子,广阳则是处在暴乱倾覆中的险地。

此时(196)袁绍恰恰需要曹仁这种轻悍武夫,将“摇摆中”的幽州郡县,纳入麾下。

袁绍征发曹操部曲很好理解,前文已揭示真相。

其1是“袁曹方睦”,本属1家的上下级。

其2是兴平年间(194-195)兖州之乱,曹操1败涂地、百城皆叛;是在袁绍的“重兵支援”下,才6续收复失地。

因此,曹操欠袁绍的人情,不得不还。

(曹操)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袁绍)唯强干弱枝之义……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任,是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为袁绍檄豫州》

注:关于“袁绍协助曹操收复兖州”,见《为袁绍檄豫州》与《徐晃传》(朱灵的记载附在徐晃传后,为掩盖真相,曹魏、西晋连脸都不要了)、《臧洪传》引注。

曹魏史书对此讳言,但依然不能彻底抹杀。

但曹操根本不愿遣曹仁赴前线助战。

其人遂违绍意,改授仁为议郎,使留身边。

有趣之处,是曹仁彼时的官衔是“以议郎督骑”。

换言之,其依然是骑督,只不过挂个“议郎”(即京官儿)的虚衔儿,掩人耳目。

重点来了!

咱们看看彼时,曹氏、夏侯氏的履历变迁。

嘿嘿,当然先从曹纯说起。

曹纯是曹仁同母弟,曾在洛阳为官(黄门侍郎)。

曹操起兵,遂从征伐。

《纯传》极短,开篇第1句竟是“以议郎参司空军事”。

仁弟纯,初以议郎参司空军事。--《魏书9曹纯传》

这句话信息量大到爆炸。陈寿先生高人也!

“司空”是曹操在建安初年(196)的官职。

操最初自领大将军,在袁绍的干涉下,退为司空(即御史大夫),将“大将军”转授于绍。

以此可知,曹纯为“议郎”,与其兄曹仁1样,亦在建安元年(196)。

而曹纯的“以议郎参司空(府)军事”,直译即“议郎、兼司空幕府参军”。

其本质与曹仁的“以议郎督骑”1样,曹纯的真正职位其实是“司空参军”。

“议郎”则是掩人耳目的虚名。

曹纯又是首任“虎豹骑督”,于白狼山督斩蹋顿(207)、又在当阳大破刘备(208);

其人无疑是知名悍将。

北征3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以前后功封高陵亭侯,邑3百户。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2女辎重。--《魏书9曹纯传》

曹纯“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的古怪头衔,无疑是因其受到(袁绍)征召,借此得免。

从曹仁的记载,不难推测,曹纯被授予的职位、大约亦在幽州战区。

陈寿对曹纯的记载颇为隐讳。

开篇陈寿说纯为“司空参军”(196),第2句竟是“督虎豹骑从围南皮”。

(纯)初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魏书9曹纯传》

须知“围攻南皮”在建安十年(205),与曹纯为司空参军,相隔9年之久。

而从《英雄记》可知,曹纯曾随太祖赴襄邑募兵(190或193),是从龙元勋。

(纯)年十8,为黄门侍郎。2十,从太祖到襄邑募兵,遂常从征战。

注意:襄邑在陈留,“募兵”当指酸枣联盟(190)或封丘之战(193)。

曹纯本传的记载,时间跨度极大,对其早期故事“语焉不详”。

我们有理由高度怀疑,曹纯可能有过被袁绍征调的经历,故言辞闪烁、缺载颇多。

彼时军阀联盟内部,“子公司之间相互借调”是常见现象。

朱灵、荀彧、荀悦、郭嘉等人,皆是曹操从袁绍内部“有借无还”的将领。

虽然诸人本传皆称“自愿投曹”,实际隐情颇多,不再展开。

反正信者恒信,不信者总不信。

绍使灵督3营助太祖,战有功。绍所遣诸将各罢归,(朱)灵曰:“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遂留不去。--《魏书十7徐晃传-附传》

以上这段,就是1派胡言!

另有张飞,在“孙刘联盟”时期、亦曾替周瑜征战(江陵之战)。

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2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2千人益之。--《吴录》

周瑜遗计,亦是“分隔关张、各置1方”,前后呼应。

本章先说到这里,云某既对某教授摒之,便不再多阐述其人。

1言以赠之:你收了资本的钱,骂自己家老祖宗,我就问你良心亏不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