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大军于山间前行不久,苍茫暮色便已降临。
张辽高呼道:“儿郎们无须惧区区猛兽,尽管前行,待亥时我等寻1平地扎营。”
兵卒们轰然应诺,惊起无数宿鸟。
又前行1阵后,山林中兽啸之声不绝于耳。
张辽前行中,陡然将弓拉成满月,于星光下觑准1处草丛将箭“嗖”地1下射出。
【作者题外话】:这1章需解释的内容较少,下1章咱们再聊诸葛亮出祁山的战术问题。
陈寿先生先父为马谡麾下,所以陈寿对诸葛亮有仇,云某只能说,其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有失偏颇。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咱们说到“先主遂去楷归谦”,这1章咱们聊聊,刘备与袁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和解。
刘备入徐州同年(西历194),陶谦死。
在陈登、糜竺等豪强的拥戴下,刘备成了徐州的新主人。
刘备上任之后的第1件事,便是袁绍集团和解。这1招棋分两步走:其1是请袁绍“承制封拜”,其2是表奏袁绍之子袁谭为茂才。
那么问题来了,大耳朵为何如此做呢?
因为彼时袁术自称“徐州伯”!
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刘备必须寻求袁绍的支持。
那么大耳朵是如何做的呢?
最初,刘备曾试探徐州豪强口风,假意让贤。
先主曰:“袁公路(袁术字公路)近在寿春,此君4世5公,海内所归,君(指陈登)可以(徐)州与之。”--《蜀书先主传》
在确定徐州豪强的立场之后,刘备立刻遣使向袁绍示好,求袁绍“承制封拜”,册封自己为徐州之主。
陈登等遣使诣袁绍曰:“天降灾沴,祸臻鄙州(指徐州)……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献帝春秋》
袁绍本人并不具备册封官职的权力,但他曾拥戴幽州牧刘虞为天子(刘虞不敢受),遂假借刘虞的名目,使用“录尚书事”的职权,滥封官爵。
(袁绍)推(刘)虞为帝。遣使诣虞,虞终不肯受。绍等复劝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虞又不听,然犹与(袁)绍等连和。--《魏书公孙瓒传》
初平4年(193)吕布投靠袁绍时,便对袁绍“擅署伪职”的行为大加讥讽,以为“不足贵也”。
(吕)布自以有功于袁氏,轻傲(袁)绍下诸将,以为擅相署置,不足贵也。--《英雄记》
彼时(194)刘虞已死,袁绍失去了“录尚书事”的借口。因此刘备的主动示好,自然令袁绍十分开心,立刻承认刘备对徐州的统治权。
(袁)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献帝春秋》
刘备其实颇有心术。
他向袁绍示好时,暗中提出了1个对方难以拒绝的要求。
刘备对袁绍说:如果不让我做徐州之主,便会有“奸雄乘隙”。所谓奸雄,说的便是自封为“徐州伯”的袁术。
众所周知,这哥俩已经彻底撕破了脸!
陈登等遣使诣袁绍曰:“天降灾沴,祸臻鄙州(指徐州),州将(指陶谦)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指袁术)1旦承隙。”--《献帝春秋》
2袁不睦,人所共知。因此刘备笃定了袁绍会答应自己的请求。果不其然,在袁绍的支持下,刘备提领徐州。
此事可以视作“下克上”。刘备舍弃宗主(袁术)而自领大州,同时向敌对集团的头目(袁绍)示好,可见公孙瓒集团,随着刘备出走独立,已经分崩离析。
至于建安元年(196)袁术引兵讨伐刘备(见《先主传》),更是宣示着公孙瓒集团的名存实亡。
刘备与袁绍集团和解的另1步棋,便是举荐袁谭为茂才。
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蜀书先主传》
茂才即秀才,为避刘秀名讳而改易。察举制度下,孝廉为郡举,茂才为州举,1岁1举,属于高级储备干部,是士人晋身的正途,名额有限,地位尊贵。
兴平元年(194)之前,刘备不具备举荐茂才的权力,因为他仅为国相(位同郡守),同时又在青州任职(平原国)。
袁谭的籍贯是豫州汝南郡汝阳县,而刘备恰好被陶谦表奏为豫州刺史,因此刘备以“本州刺史”举荐“本州子弟”,合情合理。
(陶)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蜀书先主传》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魏书袁绍传》
刘备借着豫州刺史的名目,多次举荐豫州士人;诸如颍川陈群、陈郡袁涣,均受到刘备延揽。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刘备之为豫州,举(袁)涣茂才。--《魏书袁涣传》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也。刘备临豫州,辟(陈)群为别驾。--《魏书陈群传》
当然,需要强调1点,无论是刘备的豫州刺史,还是袁谭的茂才,实际都是伪职,并未获得汉廷的正式封拜。
但是刘备“举袁谭为茂才”的行为,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这充分说明,刘备不仅愿意与袁绍集团和解,同时有结盟示好的打算。
在此背景下,袁谭开始以平原(刘备旧治所)为根据,6续向青州的齐国、北海等地用兵。
齐国是田楷的驻防区,北海是孔融的驻防区,2人均是刘备昔日的盟友。
其(袁谭)土自河而西,盖不过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9州春秋》
在袁谭“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之际,刘备听之任之,坐视2人被袁谭攻灭。
最终田楷逃回幽州,孔融则投奔曹操。
孔融被袁谭驱逐,事在建安元年(196)。
可知最晚在建安初年,刘备便已彻底脱离公孙瓒集团,坐视袁绍吞并公孙瓒在青州的地盘。
刘备改换门庭的行为,也获得了丰厚的政治回报,甚至1度挽救了自己的性命。
建安5年(200)刘备被曹操击溃之后,穷途末路,北投青州,袁谭亲自奉迎,车骑甚众。
袁绍听闻刘备来归,“身去邺2百里,与之相见”。
(袁谭)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袁)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2百里。--《蜀书先主传》
至于刘备的故主公孙瓒,已在前1年(199)自焚于易京楼。
如果彼时刘备仍在公孙瓒麾下,恐怕也难逃为主子殉葬的可悲下场。
初平4年(193)是公孙瓒联盟分崩离析的开始。
是年,公孙瓒杀幽州牧刘虞,又杀常山国相孙瑾、副官张逸、张瓒等人,导致常山人赵云失望透顶,出走不归。
(刘)虞之见杀,故常山相孙瑾、掾张逸、张瓒等忠义愤发,相与就虞,骂(公孙)瓒极口,然后同死。--《英雄记》
(赵)云以兄丧,辞(公孙)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通“返”),捉手而别。--《云别传》
刘备目睹了赵云的出走,又受困于公孙瓒集团的穷兵黩武,预料到未来的险境。因此也萌生去意。
(刘)虞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率(幽)州兵欲报(公孙)瓒……得胡、汉数万人,与(公孙)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大破之。--《魏书公孙瓒传》
在田楷麾下,刘备陷入了与袁谭鏖战的被动局面。
1年之内(193-194),刘备麾下的3千精兵,竟然仅剩“杂胡千余”,实力严重受损。
兴平元年(194)曹操东征,陶谦求援,给了刘备1个绝佳机会。
他借口援助徐州而出走不归,被称作“去楷归谦”。
刘备入徐州的第1件事,便是从陶谦处补充了“4千丹阳兵”,可见彼时的刘备,已经虚弱至极。
(刘备)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徐州),(陶)谦以丹杨兵4千益先主。--《蜀书先主传》
陶谦的过世(194),又给了刘备1个自立的机会。
他控制徐州之后,迅速与袁绍和解,又表奏袁谭为茂才,化敌为友,大大减轻了自己的军事压力,同时为自己跻身群雄之列奠定了基础。
在孙策幕僚张纮的笔下,3十出头的刘备,已经是“争盟淮隅”的大军阀,与袁绍、袁术、公孙瓒并驾齐驱,成为割据1方的诸侯。不得不说,这确实是1次精彩的政治冒险。
曹操放毒东齐,刘表称乱南荆,公孙瓒炰烋北幽,刘繇决力江浒,刘备争盟淮隅,是以未获承命櫜弓戢戈也。--《吴录》
至于田楷、孔融等人,则沦为谈判桌下的筹码。
在袁谭大举用兵、攻伐青州的时期,刘备坐视不理,听任其覆亡。
乱世争雄,本无道义,刘备没有助纣为虐,已颇为仁义。
相比于曹操叛出袁绍集团自立门户,陶谦叛出袁术集团自立门户,刘备简直是圣人!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1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上午开会时,摸鱼以手机码字,因屏幕小,或有错别字,请诸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