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冲曾与曹操同乘车舆。有此待遇者,仅见夏侯惇。
(仪)父(丁)冲,宿与太祖亲善,时随乘舆。--《魏略》
夏侯惇是最早跟随曹操在陈留起兵(190)并南下扬州募兵的大军头。晋武帝司马炎给予其高度评价。
(晋武帝)诏曰:“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晋阳秋》
而夏侯惇与曹操同乘车舆,得到巨大羡慕,时人荣之。
(太祖)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魏书9》
夏侯惇出身谯沛夏侯氏,不仅与曹氏长期联姻,惇子夏侯懋还娶了曹操长女清河公主。
初,太祖以女妻(夏侯)楙,即清河公主也。--《魏书9》
尚公主者已是巨大荣耀,尚长公主者、基本是铁杆心腹、社稷之臣的待遇。
而长公主最早的驸马人选,恰恰是丁冲之子丁仪。
丁冲与曹操同乘,大见亲待;参考同郡姻亲夏侯氏,也侧面反映了丁氏在曹魏阵营的地位。
丁冲之名,完全不见《3国志》原本,《后汉书》亦无迹可寻,仅能从破碎的史料引注中略窥12。
但即使从如此稀薄吝啬的记载中,也能大致勾勒出丁冲在魏武初起时的重要地位。
丁冲曾力劝曹操、迎天子以令诸侯。
(丁冲)见国家未定,乃与太祖书曰:“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时矣。”
是时张杨適还河内,太祖得其书,乃引军迎天子东诣许。--《魏略》
由于丁冲的记载被刻意抹杀,迎接献帝的“画策殊荣”,最终被荀彧和毛玠分享。
(荀)彧劝太祖曰:“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魏书十》
(毛)玠谓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魏书十2》
丁冲不仅是迎接天子的画策者,还是身体力行的执行人。
中平(190-193)或兴平年间(194-195),丁冲曾受命前往长安,在李傕、郭汜的“关中伪政府”中供职,长期扎根敌后。
丁冲的敌占区潜伏史,效果喜人。看其“黄门侍郎”官衔即1目了然。
黄门侍郎。这是天子近臣、清途冗员的专职。
侍中杨琦,黄门侍郎丁冲、钟繇……--袁宏《后汉纪》
丁冲在长安,联合钟繇等人策动了针对李、郭2人的兵变。
丁冲、钟繇,尚书左丞鲁充,尚书郎韩斌,与傕将杨奉、军吏杨帛谋共杀(李)傕。--袁宏《后汉纪》
丁冲、董承、白波军,携天子东奔弘农(张济)、出逃陕县、之后赴安邑(张杨)、流浪至洛阳。
曹操迎天子迁治许县,丁冲功不可没。
而丁冲在“长安政变”中的大功,被陈寿刻意忽略。《3国志》中甚至不见其名讳,原因之后会解释。
曹操对丁冲的工作业绩极端满意,授予丁冲司隶校尉的职务。
太祖得其书,乃引军迎天子东诣许,以(丁)冲为司隶校尉。--《魏略》
司隶校尉,即汉末刺史头目;负责监察司隶校尉部(前文提过,包含两都3辅、河南尹(郡)、3河为核心的京畿地区),同时监管十3州刺史。
用今,就是监管各巡察组的总组长。
注:长安后被划入雍州,不做展开。
注:司隶为显职。袁绍起兵初期,实职便是司隶校尉(其自领车骑将军)。吕布投袁绍时,亦求做司隶校尉。
丁冲死后的继任司隶校尉是钟繇。
钟繇是颍川士族,被荀彧保荐。钟元常都督关中,位尊权重,凭司隶校尉任上的功绩累官至3公。
丁冲之“司隶校尉”,其权重非同寻常。丁冲在曹魏阵营的地位也可见1斑。
丁冲之死,记载是极端隐晦的。
史料说,丁冲在司隶校尉任上,做了不长时间,返京叙职时“饮酒醉死”。
后(丁冲)数来过诸将饮,酒美不能止,醉烂肠死。--《魏略》
饮酒醉死是假,隐诛方才是真。
云某开玩笑说其人未能酒精考验,然则,云某也提过,汉末之酒基本为米酒,35度的米酒,焉能醉烂肠死?
丁冲死时大量呕血,非同寻常。放到现代,当然是典型的胃穿孔失血,然而,那是汉末啊!
断句为:醉、烂肠、死。
死因归于“烂肠”,死时必定伴随大量吐血。
丁冲正值壮年(以其子丁仪曾被考虑招赘驸马可知),当时的酿造技术没有蒸馏,喝点儿米酒,焉能吐血至烂肠?
纵观《3国志》通篇,毫无征兆的“忧死”、“惭愧发病死”、“狂疾物故”、“染疾暴死”等,多为春秋笔法。
可考者甚多。如董太后、荀彧、于禁、刘瑁、糜竺、蒋济、陈泰、赵娥兄弟等等。
对死亡原因的反常写法,是常见的曲笔。
丁冲之死,其真实原因在于“丁夫人离异事件”。
建安2年(197),张绣降而复叛,曹昂败死。丁夫人大怒,与曹操分居绝婚。
丁(夫人)常言:“将我儿(曹昂)杀之,都不复念!”遂哭泣无节。
太祖忿之,遣归家,欲其意折。
后太祖就见之,夫人不顾,又不应。遂与绝。--《魏略》
曹昂战死、丁夫人离异,这是丁氏衰落的转折点。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口衔天宪、乾纲独断。如此身份竟被原配踹了,颜面扫地。其心情可想而知。
丁冲在建安元年(196)出任司隶校尉。其身为曹昂舅父、丁夫人兄弟,又是迎立天子的佐命元勋,镇守司隶,位高权重。
丁夫人与曹操绝婚、嫡子曹昂又败殁。此时,丁冲的立场便很尴尬了。司隶校尉不可能再让其担任了。
丁夫人废放后,丁冲“狂疾发作”。遭魏武戏谑,称:
“丁冲你犯病时、要是拿把刀子,我都怕你。”
昔吾同县有丁幼阳者,其人衣冠良士,又学问材器,吾爱之。后以忧恚得狂病,即差愈,往来故当共宿止。
吾常遣归,谓之曰:“昔狂病,傥发作持兵刃,我畏汝。”--《太平御览》
狂病。这和川地原继承人【刘瑁】的死因1模1样。
(魏武)加(刘)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瑁狂疾物故。--《蜀书1》
丁冲也从此失去了和曹操同乘车舆、同宿1宅的待遇。
(魏武与丁冲)俱共大笑,辄遣(冲)不与共宿。--《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中的丁幼阳,即丁冲。
冲者,幼也。常见搭配:冲龄践祚、朕以幼冲、冲弱、冲昧等。
丁冲字幼阳,完全符合表字命名方式,即其中1字与名“同义而异音”。
类似诸葛亮字明;曹操字德;周瑜字瑾;诸葛瑾字瑜等等。
丁夫人废放之后,丁冲返京述职“饮酒醉死”,死的恰到好处。
醉烂肠死是假,毒药鸩杀是真。
丁冲死后,卞氏曾去探望过离异寡居的丁夫人。
丁夫人本是瞧不起卞氏母子的。此时却1改常态、前倨后恭,自贬为“废放之人”。
可见丁冲死于非命。
(卞)后为继室,不念旧恶,迎来送去,有如昔日。
丁谢曰:“废放之人,夫人何能常尔邪!”--《魏略》
丁夫人是主动把曹操踹了的,不是被曹操“废黜放逐”的。
丁夫人反常的谦词,侧面证明了丁冲之死、事出蹊跷。
再看丁冲的两个儿子。
丁仪、丁廙官不过右刺奸掾及黄门侍郎,外无摧锋接刃之功,内无升堂庙胜之效,党于陈思王,冀摇冢嗣,启衅骨肉。
丁冲死后,膝下有2子丁仪、丁廙。简称丁丁…啊呸!2丁。
2丁少年失怙,过得很不顺心。
原因是丁夫人昔日与卞氏不睦。
丁夫人做正室时,卞氏不过1歌女出身的小妾。
按《大宅门》剧情,这完全是黄春儿与杨9红,且丁夫人还是个脾气暴躁、言语刻毒版黄春。卞氏母子颇受欺侮。
初,丁夫人既为嫡,加有子修,丁视(卞)后母子不足。--《魏略》
注:子修即曹昂。
卞氏长子曹丕,以年长缘故,对此忌恨最为强烈。
曹丕登基后,曾下诏诛杀在自己年幼时、轻视自己的叔父曹洪。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魏书9》
曹洪是开国元勋、先帝救命恩人,下场尚且如此。丁氏歧视卞氏母子,仇怨相及、连累着侄子丁仪、丁廙被曹丕敌视,也顺理成章。
丁仪成年后,曹操曾想招丁仪做驸马,将长女清河公主下嫁。两家再次联姻。
(魏武)闻(丁)仪为令士,虽未见,欲以爱女妻之。--《魏略》
此女便是长公主“清河公主”。
清河公主是丁夫人1手带大。生母是刘氏,丁夫人的侍女。
将长女嫁给老乡儿子,也完全符合曹氏、夏侯氏、丁氏3家相互通婚的传统。
曹丕听闻,念及旧怨,挟私报复,从中作梗。
曹丕找到父亲,摆出1副真诚脸,说丁仪“眼神儿不好”(单目失明),而姐姐是个“颜值党”,担心姐姐嫁过去受委屈。力主将清河公主嫁给夏侯懋。
5官将曰:“女人观貌,而正礼目不便,诚恐爱女未必悦也。以为不如与伏波子(夏侯)楙。”--《魏略》
5官将即5官中郎将曹丕,正礼即丁仪,伏波即夏侯惇。
丁仪与驸马之位,失之交臂,大受打击。
此后,2丁对曹丕更加忌惮怨恨。遂拜入曹植门下,各种乱咬、各种打黑枪,完全成了王莽的孔光、曹操的郗虑。
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魏书2十2》
崔琰、徐奕,1时清贤,皆以忠信显于魏朝;丁仪间之,徐奕失位而崔琰被诛。--《傅子》
按说曹植也是卞氏之子。2丁理当远离。为何改投曹植门下?
原因有2:
1者、曹植年幼。对丁氏离异(197)前的事情印象不深。
曹昂死时,曹丕十岁,曹植仅5岁。
曹丕那时已经记事儿了。《典论自叙》中还记载了自己在宛城骑马逃生的惊险回忆。
以此度之,曹丕对丁夫人的刻薄,必然印象更深。
建安初,上(即魏武)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
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
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典论自叙》
2者,曹植轻佻放纵,不施威仪,无人君之相,换句话说,1身市井游侠气!
(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魏书十9》
这是为尊者讳之言,要结合语境理解…云某不赘言,总之,这绝非是在夸陈思王曹植。大意便是云某所说之意。
虽然同为卞氏之子,相比阴刻寡恩、睚眦必报的曹丕,曹植的性格无疑是好太多了。
云某在说1句,丁冲字幼阳,丁原字建阳,由3互法可知,并州刺史丁原绝非并州人,那么,他有没有可能是豫州沛国谯县人?与丁冲有何关联?
丁原籍贯,云某无能,未查出来。
今日朋友盛情难却,云某多喝了那么23两,万幸情绪并未激动。
本章先说到这里,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