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272.第269章 解放京师(第2 / 2页)

面对民众军两路大军的进攻,崇祯也在积极备战,首先启用年届七旬、已经退休在籍的孙承宗做统帅,负责京畿地区的防务。虽然遭到前任兵部尚书王在晋的反对,不过最终崇祯还是决定启用了孙承宗。

让孙承宗从老家高阳(今河北高阳)赶到京师,崇祯火速任命他为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督理军务,派他前往通州督理兵马钱粮。

同时崇祯谕祖大寿火速调度各镇援兵,相机进止。

再次,加强北京城防。

崇祯帝下令,在京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带着自己的家丁到城墙巡逻和守卫。

同时,还让太监来守城监军以补充不足。

不过其实南北的两路民众军也并未完全按兵不动,而是试探性进攻后发现靠近京师的各处明军并未像想象中十几年后遇着李自成大军那样望风而降,投降者有,而力战殉国的官兵也为数不少,而本地知县文官几乎没有投降的,而市大多数都弃城而逃,尽力守城尽职尽责的仅有十之一二,但足以看出大明民心并未崩坏。

为了避免太多的杀戮,又因为侦查得知大明的辽兵主力已经开来,这才是民众军前锋不攻城的原因,不过并不是像王承恩所说的那样死板的按兵不动,而是在等待后续主力部队张开一张大网,等待辽兵这支北方地区最后的大明精锐。

短短三天之后,激烈的枪炮声从东方传来,此时的皇极殿屋内一片慌乱,惊的崇祯也跑到门口往东方张望。

半日后一个小太监急速奔来,交给王承恩一封信,信封上盖着火漆盖着兵部的印鉴。

王承恩拿着那封信,当着崇祯的面拆开了信,呈给了崇祯,这时候才得知半日前刚至通州的辽兵前军四千马步兵被早已埋伏的民众军围歼,逃脱者寥寥。

崇祯看了一眼信件,脸色有些难看,过了许久,他才抬起头来,对着王承恩道:“战事从何得知?”

王承恩小声道:“副总兵刘恩方所帅的二十余骑辽军败兵带来的消息,已经查过了。”

“刘恩方!”崇祯面色阴晴不定,良久之后,才轻声道:“真该死!”

王承恩微微俯下了身体。等着皇上继续说下去,崇祯却不再说刘恩方的事,而是长叹一声,看向王承恩道:“四千精兵,仅仅只守了半日便全军覆没?”

“还有祖总兵的大军在。”

不过心存侥幸的京师在一日后陷入了更大的恐慌中,祖大寿所帅辽兵主力在通州东六十里处被围,一夜尽没,民众军占领通州大运河各处渡口,缴获大约一千艘舟船及其辎重无数。

第二日,民众军终于抵达京师城下,并以飞艇的高音喇叭公开对城内喊话要求投降,并承诺:

第一条,崇祯投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顾念其历史地位,民众联盟将以待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名号之礼相待,其后代皆享受民众联盟公民待遇。

第二条,崇祯投降之后,供给其直系家族每年第三世界人民币一千万元作为生活开销资金,五十年不变。

第三条,崇祯投降后可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条,崇祯投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众联盟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第五条,崇祯原有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民众联盟支出。

第六条,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人。

第七条,其原有之皇庄私产,皆归属全国民众所有。

第八条,原有各地明军固守各地,等待民众军接收;命令一切民政的、军事的大明官员,服从与实行民众联盟授权下所颁布的一切宣言、命令与指令;命令各地大明官员即刻释放在其控制下的一切民众联盟的俘虏与被拘禁的人员;大明朝廷统治国家的权力将无条件服从民众联盟。

面对这些条件,历史上宁死不降的崇祯犹豫了,他手中握着的是随飞艇撒下传单一同丢下来的明史节选(崇祯元年后至南明灭亡的历史)和第三世界历史博物馆的高清实景照片,这些几乎都是民众联盟公开的资料,为的就是将其作为思想武器减少抵抗。

不过留给崇祯思考的时间并不多,当夜由第一军和第二军联合组织的持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特种大队,连夜空降紫荆城,几乎与当时抓捕袁崇焕的战术步奏雷同,只不过人员更多,武器装备更加先进,极为顺利的用麻醉枪俘获崇祯及其皇后周氏。

在这种情况下,天明时分,京师即被宣布解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