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长崎总督府,设立在长崎一个名叫十善寺的地方,从堪舆图上看,离海港并不遥远,紧邻长崎大浦罗马教区,罗马教区已经被徐渭、麻锦给弄成了一片废墟,几乎没有红毛番居住。
在十善寺附近划出了大约三百亩的地方,建起了20栋两层的联排大屋,可以容纳将近两千人到三千人居住和生活,整个总督区不得普通的倭人进入,除了获批的日本官员和商贾,同样,大明人也不会轻易越过界河和倭人发生冲突。
总督区外有界河,这个界河会随着总督府的扩张而扩张。
总督府是总督府,总督区是总督区。
总督府眼下之后三百亩,而总督区包括了整个长崎。
当然,有一种人可以随意出入总督府,那就是倭国游女,也就是娼妓,在整个唐馆附近,大约活动着近千名游女,之所以不叫她们娼妓,是因为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的女子,并非娼妓,而是良家,这些良家出身可不普通,都是抱着度种的目的前往总督府。
倭人在万历年间,仍然以矮小为主,一个大明军合格的身高,大抵和小皇帝的身高相同,为五尺一寸(175cm),而一个倭人在万历年间普遍为四尺,像戚继光、李如松等人,身高近六尺,一个倭人也就到他们的腰的地方。
身高、体重在战场上有绝对优势,戚继光和李如松这样的悍将,挥舞一个狼牙棒,一棒子就能抡飞一个倭人。
身高和体重在择偶的战场上也有极大的优势,所以,即便是知道在唐馆活动的大明人,不会娶她们为妻,仍然如同飞蛾扑火一样,趋之如骛。
在这三百亩之外,仍有规划,总计能容纳两万大明人的总督府正在缓慢形成,大明在倭国活动的确实有这么多人,主要以福建和浙江人为主,在徐渭他们到长崎之前,长崎就有一个福建同乡馆,来自福建的商贾、船员都聚集在同乡馆的附近。
而总督区的总督,是长崎最高的行政和军事长官,随着人数的增加,总督区的面积会逐渐的扩大,福建同乡馆和唐馆,共同推举的总督是徐渭。
这就是问朝廷要个名分,朝廷给名分那自然是极好,不给名分,徐渭仍然还要在倭国活动。
“为什么叫唐馆?”朱翊钧有些疑惑的说道:“大明人建立的聚集地,不应该叫明馆吗?”
朱翊钧这个小疑惑,并没有人解答,但是他很快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名字的形成是有其清晰的脉络,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个,第一侨居倭国是从唐朝就开始的,聚集区形成的时间比朱翊钧想的要早。第二,就是大唐在倭国的影响力,超过了大明,尤其是在倭国民间。
所以,大明人居住、生活、囤积货物、经商、贸易的聚集地,名叫唐人屋敷,也就是唐馆,而不是明馆。
发现这个事实后,朱翊钧摊了摊手,缓解了下群臣们的尴尬,示意可以开始廷议了。
“徐渭…此人对朝廷怀恨在心。”吕调阳对徐渭还是有些了解的,这个人被关在天牢里整整七年,而且胡宗宪的瘐死,让徐渭对朝廷有着天然的不信任感,所以,总督没问题,人选上却需要商榷一番,毕竟涉及到了张居正二十年灭倭大计。
徐渭从来不掩饰他对朝廷的厌恶,即便是麻锦这个大明的把总在侧,也是直言不讳,根本不怕麻锦告他的黑状。
这就是王本固要杀海寇汪直和林阿凤的原因,这些胆大包天的海寇,对朝廷根本没有任何的畏惧,对权威天然的蔑视,这是朝廷的敌人。
如果按照矛盾说的基本判断法,站在徐渭的立场上,徐渭有厌恶甚至是怀恨的理由,并且理由充分。
徐渭是胡宗宪的幕僚,曾经的、现在的平倭急先锋,也是大明冲锋陷阵的战士,现在和朝廷闹到了这个地步,所以求荣得辱的影响和危害,比想象中还要大。
徐渭不肯原谅朝廷,但也算是接受了现状,毕竟胡宗宪已经平反,甚至有了谥号,这已经是当下能做到最好的结果了。
徐渭不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埋怨小皇帝,那时候小皇帝才多大。
“不如就让孙克毅来做吧。”万士和是很擅长折中的,让师从徐渭的孙克毅来做总督,也好歹有点名分了,廷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基本敲定了孙克毅这个总督人选。
孙克毅在松江做商总的时候,就一直紧紧跟随朝廷的脚步,甚至还捐了巨款给松江海事学堂,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孙克毅都更加合适,而且孙克毅还有举人的功名在身,日后再补一个恩科特赐进士出身,也算是补足了出身的短板。
孙克毅的确是个极好的人选,至少廷臣们看来是不错的。
朱翊钧的手指在桌子上无意识的敲动着,这是在权衡利弊,他停下手,露出个笑容说道:“就定徐渭吧,孙克毅是长崎商总的身份,刺探活动,需要他去主持,商馆需要他坐镇,各自有各自的活儿,就让徐渭做吧。”
“他这一生最后的念头不是平倭吗?朕就给他平倭的机会。”
朱翊钧做出了决定,这是张居正在殷正茂攻伐吕宋之后,确定的一个皇帝的基本权力,海外总督的人事任命权。
就像是京堂的升转罢黜等等,都是皇帝亲自过问一样。
大明是帝制封建国家,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在大明并不太适用,但也有部分合用的地方,皇帝直接管理的其实就是廷臣九卿和阁臣,廷臣管六部,六部管天下事的基本格局就是大明的条条,纵向管理制度。
当时皇帝拿到海外总督的完全人事任免权,是晋党葛守礼盯着元辅张居正,这是尊主上威福之权的大背景下,得到的结果。
朱翊钧陈述了自己的理由,首辅提名孙克毅,皇帝提名徐渭。
“陛下所言有理。”万士和这个墙头草立刻换了阵营,很快关于长崎总督区的人选就完全敲定了。
在眼下,海外总督,并不被廷臣们所重视。
在华夷之辨和大明天华物宝无所不有的大风力下,廷臣们普遍视海外为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即便是泰西已经可以不远千里来到大明,但是沉浸在天朝上国大梦里的大明廷臣们,对海外之事,其实还是表现出一种逃避的自大情绪。
只要不面对,大明就可以继续保持自己天朝上国的地位,这就是大明末年,在东学西渐的时候,大明朝廷对泰西文化反应僵化的原因之一。
即便是开海以来,不断的证明了海洋的利益,对大明弥足珍贵,但是这些个糟老头子们早就固化、根深蒂固的思想,还需要时间去改变。
“最近礼部出了点事,臣有愧太后托付,臣恳请陛下降罪。”礼部尚书马自强甩了甩袖子,站了起来,行了大礼请罪,事情不复杂,就是皇帝大婚选秀女之事。
自从正月,两宫太后下懿旨遴选秀女以来,遴选秀女的进程推进的非常顺利,可是就结果而言,不太美妙。
这次的选秀女,选出来的秀女,都是些歪瓜裂枣。
大明选秀女,民间的反应呈现两种完全不同的风力舆论,皇帝还未大婚,一共就选三个,这是选的皇帝枕边人,那自然是趋之若鹜;但皇帝若是选宫女,一次四百人,甚至闹出寡妇嫁人的笑话来,比如正统十三年,明英宗朱祁镇选宫人四百,传到了南衙就变成了四千,一时间,整个南衙的寡妇、娼妓都在嫁人。
这次是选的妃嫔,礼部郎中张程在初选的过程中,大量受贿,导致呈送皇宫的秀女,全都是歪瓜裂枣,这皇帝大婚,就成了笑话。
马自强请皇帝降罪,他将这件事交给了张程,最后办成了这个模样,甚至把两宫太后都给惊动了,太后直接传了懿旨入礼部,言辞十分严厉。
而这次礼部郎中张程,也在都察院革罢永不叙用的名录之上,也是礼部在京察中,唯一一个永不叙用之人。
如果王夭灼的模样是十分的话,那这批秀女的模样,就只有两分到三分,只有极少数能达到七分左右。
这批秀女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长得丑还行贿,按照大明选秀女的基本法,这就不符合道德要求和规范,所以要全部重来。
“太宰,这件事交给万太宰办吧,马尚书也别跪着了,免礼吧。”朱翊钧没有降罪马自强,而是换了个人办差,换的正是万士和。
这比杀了马自强还难受!
万士和是前礼部尚书,这不就是说他马自强远不如万士和吗?这也是让马自强最为难受的地方,他的确不如万士和。
“臣遵旨。”万士和没有许诺,作为一个大明谄媚臣子,这点谄媚的活儿都干不好,那就不必要干了。
朱翊钧之所以不降罪马自强,其实这件事真的不怪马自强,万历五年是会试、殿试,为了科举,马自强忙的脚打后脑勺,缓过神来的时候,马自强才发现了事情不对,都察院才掌握了张程受贿的具体情况。
所以,马自强真的不是能力不够,也不是没有恭顺之心,只是太忙。
让不合适的人担任部门的主事,这也算是一个官僚制度发展到最后的一种必然,只有这样,经年老吏们,才能充分保证自己的权力。
吕调阳继续主持着廷议之事。
松江府造船厂五桅过洋船一年造船到了十二艘之多,龙江、松江、月港造船厂三桅夹板舰一年可以造一百三十余艘,限制大明造船厂造船的是工匠数量,也是原料,木料要用于造船,伐木取薪和造船就有了原料上的冲突,加大对安南、占城、老挝、暹罗、缅甸等地的木料采购就成了迫在眉睫之事。
江西蝗灾造成的危害正在逐渐弥合,但是已经变成了凌云翼模样的潘季驯再也回不来了,动辄坐罪问斩,成了潘季驯奏疏的主基调,杀人不一定解决问题,但是一定能解决弄出问题的人。
福建东渡鸡笼岛的人越来越多,鸡笼这个大岛的开发已经提上了日程,有耕地,有河流,有山林,这些都是大明朝急切需要的,所以经过澎湖巡检司东渡鸡笼岛就成了一条稳定的航线。
户部员外郎王用汲上奏,弹劾吏部尚书万士和,铨天下百官,任人唯亲。
这个王用汲隆庆二年中了进士,那年,他已经四十岁,王用汲也就比张居正小四岁,可张居正是正一品的太傅,超品的宜城伯,而王用汲是六品的员外郎,也就是常人所言的员外。
员外这个词就是定员外增置,额定之外,是郎中的佐贰官。
“这王员外弹劾的这几件事,没有一件是对的,他是今岁六月入京为员外郎吧,官位较低,知之不详,甚至不甚了解这吏部铨选,连职官书屏下的底册都不太清楚,所言之事,多为捕风捉影、管窥蠡测之事。”朱翊钧在王员外的奏疏上画了个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