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明军与清军战于山海关,战于正定府的同一时间。
在南馆陶镇以东的战场上。
已有两千名明军步兵,排列出了一道密集的散兵线,仿佛红色的浪潮一样汹涌而来。
刘之协目光凝重的盯着前方的明军。
以少打多,主动出击。
明军的信心可见一斑。
此时。
他身边的冉天元说道:“天王,明军过来了,咱们把各部的火枪兵都集中起来,再派左翼的马队去冲他们一下!”
太平军这边并没有对明军的阵型感到惊讶。
因为他们都知道了明军装备的线膛枪的射程,也知道明军现在不太打排队枪毙了。
冉天元在历史上是白莲教大起义之中最能打的起义军降临,历史上明亮、勒保、额勒登保都在他手底下吃了大亏。
用现在的话来说。
这冉天元属于是野路子出身的天才类名将,只可惜生不逢时。
“他们的胸甲骑兵安摆在了左路,明军的右路相对空虚,咱们可以先让左翼出击。”
刘之协举着望远镜看去。
果然。
明军的右边并没有马队护卫,只剩下了几千步兵,看起来就很空虚。
也许现在出击明军右路能有不小的赢面。
不过现在朱皇帝有“当世名将”的头衔。
堪称当代韩信,每战必胜,每城必克。
所以刘之协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明军把右边摆得这么空,定然有诈。
他皱着眉头思索片刻,说道:“还是先在左路和他们打打看,派一个火枪队,再拉三十们大炮上去,我看他们的胸甲兵就这么点人,也没有大炮,说不定能重创他们的胸甲兵。”
战场正面。
明军陆军少将,香山伯王大用正在指挥近卫兵团的轻步兵前军两千人以散兵阵向前推进。
这位香山伯没怎么单独指挥过什么战事,但他的身份却并不简单,在欧五年先后在法兰西和普鲁士的军事学院进修,在下去带兵之前,是大明陆海军军官学院的筹备官,负责撰写、编撰、筹建大明的陆海军军官学院。
在赵四高升陆军部尚书之后。
王大用又接过了陆军第一旅旅长的位置,屁股还没怎么坐热,又升任近卫兵团总兵。
他一路上上担任的可都是要职。
可见朱皇帝对这位名不见经传,很是低调的明军近卫兵团的总兵有多么信任了。
此战若能领近卫兵团大胜。
他就能因功封侯,军衔也可以挪一挪,成为明军少数几名中将之一了。
对面的太平军也是一阵骚动。
八千多名手持燧发枪的太平军火枪兵排出了两道整齐的横队压了上来,迎着近卫兵团的前线火枪兵而来。
负责指挥这一波进攻的则是一名在历史上小有名气的将领罗思举。
罗思举盯着前方的明军,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太平军还是第一次和明军打这样的堂堂之阵。
他身边的八千火枪兵都是老营兵,都是敢顶着清军的火炮和火枪,抵近到距敌十五步才开枪,然后直接发起肉搏冲锋的狠人。
而对面的明军虽然是朱皇帝的近卫,但这一次,他们没有壕沟,没有铁丝网,人数又忒少。
如何能挡得住自己八千精锐?
想到这里的时候。
双方的距离已经靠近到了三百步。
大概就是后世五百米左右的距离。
一里之远。
明军就突然停止了前进,然后放平了枪口。
这么远就开枪?!
罗思举楞了一下。
随后就看到前方两千多支火枪突然爆出了火光和烟雾,下一刻。
噗噗噗!
子弹从血肉之间穿过,鲜血飙射的声音此起彼伏。
惨叫声随之响起,前排不少太平军火枪兵顿时身体一歪就倒在了地上。
血腥味和硝烟味弥漫。
罗思举眉头紧锁。
他知道明军的火枪打得准,打得远。
但打得这么准,打这么远,他还是万万没想到的。
三百步。
是太平天国麾下的火枪兵无人如何都够不着的。
罗思举想到这里,立刻下令,让人把火炮拉上来,摆在前沿,要用火炮来和明军的火枪手对射。
“总镇,太平军把火炮拉上来了!”
很快就有一名参谋指着战阵前沿说道。
王大用点了点头,说道:“既如此,让前军停止前进,炮营先把那些火炮敲掉!”
随着王大用的命令下达。
近卫兵团两个步兵旅配备的两个炮营,很快就出动了2寸野战榴弹炮。
这种火炮口径不大,是明军步兵旅的重要前线支援火力。
很快。
炮营把火炮拉了出来,放平后瞄准,拉开后面的炮门,装填手抱着橙黄色的炮弹,从大炮屁股后面把火炮塞进去。
近卫兵团是明军最先装备各种先进武器的兵团,包括像是后装线膛炮这种武器,肯定也是近卫兵团率先大规模装备的。
更加轻便,而且装填更加快速的明军火炮率先发难。
从炮口旋转着飞出的炮弹划出笔直的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