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自己的写的书?”
听此,郭安与金忠几人,顿时满脸敬仰。
在古代,无论如何,能自个著书立传,必然都是学究天人、通古今知今的大儒。
而这会,罗本已经缓缓将木箱打开。
“《水浒传》?”
看到第一本书,郭安不由眉头微皱。
他要是没有记错的话,《水浒传》应该是一本长篇小说,而且作者姓施,而不是罗!
罗本讪讪一笑,道:“郭长史勿怪,此书乃是小老儿老师所创作。
只是,因为一些原因,此书一直没有被出版,小老儿怕此书失传,又听闻北平府殿下所建的藏书阁欲收藏天下所有书籍,便一并带了过来。”
“原来如此。”
郭安微微点了点头,也没多想,继续往下看。
“老先生放心,咱欲要将天下书籍都收录进藏书楼,此书自然也可以。”
罗本眼中浮现一丝亮光,连忙继续将下面的书籍往上翻着。
“《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隋唐两朝志传》、《三遂平妖传》……
咦,这本还是陈寿著的《三国志》……裴松之批注的《三国志》……没想到,老先生还是一位古史钻研者。”
整个箱子内,除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神话色彩书籍外,便都是朝代演义,郭安最喜欢看这些。
而且,能研究这些历史的老者,往往都有一些真本领,郭安的语气更是敬仰了几分。
“多谢郭长史夸赞,小老儿只是一介散人而已,妄自写了这些书籍,但一本也无力印刷出版。”
“老先生且放心,以古照今,我辈读书人更应读一些历史巨著。这些书籍,小子会将其放在藏书楼最顶层。”郭安说道。
“多谢郭长史。”
罗本连忙满脸喜色的感激道。
郭安再次问道:“不知老先生是哪里人士,今年多大岁数?小子给叫人给老先生挑选一副最合适的老镜……想必,老先生每天在看一些文字之时,眼睛也会有些昏吧……”
这么多年下来,罗本还是第一次受到被人这么尊重,但也没拒绝,他也早就听过燕王府老镜的大名了。
“小老儿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今年已经六十有六。
可惜自从元末大乱之后,便一直飘荡在长江以南,好久没有回去过了……”
“字贯中……罗…罗贯中……”
在听完老头儿的字之后,郭安直挺挺的打了个寒颤,再也没有别的心思听后面的话。
想着,郭安好像想起什么,连忙翻开那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虽然里面的字迹都是手写,但却让他再熟悉不过了。
“郭长史,郭长史……”
见到郭安拿着他那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发愣,眼中神情还是在变幻个不停,罗本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可是小老儿写的这书有什么不妥之处?”
“老先生误会了。”
郭安连忙解释道:“小子只是觉得老先生这些书可称之为经典,要是直接将老先生的原稿就放在藏书楼实在是有些暴殄天物……
老先生放心,小子一定寻人将老先生的这几本都重新抄录上几本。
至于老先生的手稿便交给老先生亲自保管……当然,老先生要是不介意的话,小子也想在家中将老先生的这些书籍收藏上一份……
“不介意,不介意!”
罗本满脸喜色。
“多谢老先生。”
郭安急忙起身,将那些书籍都给重新放回木箱子内。
“如此,还请老先生随着小子前往城内,小子亲自给老先生寻上一处宅院,并寻上一个书生,亲自给先生抄书。”
“没想到老头子漂泊了半生,竟然在年迈之际,还能受到郭长史这般尊重,老头子便却之不恭了。”
罗本也没矫情。
正如他所说的这般,这么大把年纪,要不是放不下他那几本书,他可能早就寻他老师去了。
郭安朝着一旁的金忠吩咐道:“金忠,抱上此书箱,随着咱进城。”
“是,郭长史!”
金忠应了一声,连忙抱起书箱。
而一旁,一个仆人模样的老者,则是连忙上前搀扶起来罗本。
然后,一行人出了书院,坐上郭安那宽大豪华的马车,便往城内而去。
至于罗本的那辆破旧马车,则是跟在后面。
一路,直接来到宛平县的椿树胡同。
在一座没有挂牌匾的宅院面前停了下来。
不过,宅院内倒是收拾的干干净净,还有着几个下人居住。
见到郭安领着两个老者进来,一众下人连忙过来见礼,随后奉上热茶。
“老先生,此处乃是小子所买的一座别院,老先生便可先居住在此地。
要是有何需求,院内下人可随意差遣。”
“多谢郭长史。”
罗本四处查看了一下,一脸感激的说道。
屋内,郭安与罗本两人正聊着,院外便传进来一道声音。
“宁毅,听说你小子领回一个老先生来,莫不是哪家大儒?”
话落,郭父与刘微远两人便走了进来。
这个时节,老家顺德府已经没了什么事,这俩老头也就一直待在北平府。
整日不是沉迷于书院藏书楼,便是跟着一些大儒论道,已经有些乐不思蜀。
“见过父亲,岳丈大人。”
郭安连忙起身,朝着郭父与刘微远两人见礼,随后便向两人介绍道:“父亲,岳丈大人,这位老先生乃是罗贯中罗老先生,是山西太原人。
此次前来,是向藏书楼捐献书籍前来,其中一大半书籍都是老先生所著。”
“罗老先生,这位是小子家父,这位是小子岳丈,都是顺德府……”
在郭安介绍完之后,刘微远与郭父两人看向罗贯中之时,脸色不由一僵。
至于罗贯中,眼中也是闪过一丝苦笑。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