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宇宙中的物质总量是有限的,每一个文明从发展到灭亡,它所能获取到的资源总量也是有限的,如何去合理的分配这一些资源总量,这才是最关键的。
而虫群亦或者虚空生物这一些繁殖能力非常强的种族,则可以进行无序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到了最后这两个种族能够主宰整个宇宙的原因。
毕竟只要数量基数上去了,那么他们的获取总量也会水涨船高,相比于其他的智慧生命而言,拥有很强繁殖能力以及低廉的繁殖成本等等这是绝对的优势。
其他的文明想要疯狂的发展,他们需要足够的设备以及人数,而虫群不一样,他们本身的数量爆炸式增长的速度就非常快,其次每一只虫子都可以理解为一个工具。
其实这其中的差距,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比喻就能够理解。
假如你的文明现在有100万人而开采,一个星系最少需要50万人当,你发现两个星系,并且开始着手准备之后,你需要大把的时间。
首先是生产矿船,其次生产维护设备,生产运输设备,以及在采矿区域建立空间站等等诸多的繁琐工序。
当然你还得扩大你的人口,以此来提升采矿效率,总的来说一套流程下来的步骤特别的多,虽然作为高等文明的你,有着很快的生产速度以及分工,可以大大的加大效率。
但是哪怕是这样,相比于虫群来说,你的效率太慢了,因为一旦发现两个地方,现在你有100万虫子,他们可以立马开始工作。
这些虫子可以同时担任矿石加工运输矿石挖掘等等任务。
所以这样就会导致一个情况,那就是等到普通文明,把该准备的工作都准备完毕了,虫群可能已经把区域都挖完挖干净然后离开了。
而在宇宙中的发展效率决定了一切。
如现在,你和虫群身处同一片光锥之内,这一片光锥之中总共只有100处资源,当你开采了两三处之后,虫族可能已经开采了二三十处了。
巨大的资源获取差距,使得两个种族的实力有了非常大的差别,在这样的情况下。
理论上来说,在这一片光锥之内,你总共可以采集十处资源,而虫群可以采集90处,但是这仅仅是理论,而实际上可能在你采集了两三处之后,虫群就过来把你消灭了,而剩下的97处资源都是虫群的。
这边是种族之间的差距,不管是收集资源的效益或者是其他,像虫群这样具有先天优势的种在发展中的速度远超于常人,并且它的抗风险能力也很强。
对从虫群说只要有一个虫巢,那么他东山再起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快的话可能几年他就能恢复到以前。
慢的话最多10来年,然而对于一些其他文明来说,有一艘飞船从逃离了他们想要重建文明的话,那么他花费的时间是海量的。
而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江遥才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把虫族发展到这个地步。
对于虫群来说想要发展它不需要从头开始研究科技,因为它的科技早已记录在dna里面,只需要通过不同的兵种生产不同的建筑,那么就能够立刻获得科技。
而在之中,唯一能够阻碍虫族发展的就是基础资源和特殊资源了,基础资源在这个宇宙的排量是非常高的,所以想要找到他们虽然有难度,但是这个难度并不大。
接着就是特殊资源了,像水晶这一类的特殊资源在这个宇宙比较稀有,江遥从发展至今也没有拿到多少,而这一次江遥所获取到的水晶,对于他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海量的。
而有了这一些水晶之后,那么它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你就迎刃而解了,并且最关键的是当初他考虑到水晶过于珍贵,不能在玩家面前特定的去强调这东西的价值.
既然这样做会导致后期玩家们在进化和爆兵的时候,他要想尽办法去找水晶,但是同样这样做也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现在随着大量的水晶被发现,而这一些珍贵的资源在玩家们眼里只不过是正常的矿石稍微值那么一点钱而已,所以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这些东西交给自己换成积分。
所以自己苦心经营,终于取得了回报,想到这里江瑶也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说他以前之所以这么辛苦,不就是为了今天这样的情况。
而此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也终于是迎来了结束。
这一场战斗,这一些能量生物只有20%左右的逃离了,而剩下的全部都被玩家们消灭了。
而紧接着就是打扫战场的时候,并且通过这一次,玩家们进行了简单的战后总结。
“这种生物虽然各方面还算是比较强大,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续航能力并不强。”
说着这一名玩家接着补充,“战斗到后期,它们之中有很多单位都出现了乏力的状况。”
“如果不是它们之中的一些特殊能量体,为他们提供能量补充的话,我估计这一场战斗他们打到一半就哑火了。”
“不过他们的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能量的补充速度非常的快。”
听到这名玩家说说其中有一人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问道:“对了,眼虫那边什么情况?”
“在逃跑的那一批,你们追踪到了没有?”
听到玩家们的提问,负责追踪的眼虫玩家在情报内说道:“已经在追踪了,不过他们的速度多少有点快,低阶眼虫根本跟不上,现在都是高阶段眼虫在跟着的。”
“情况这边大概明白了,你们那边尽量盯紧一点,我感觉他们可能要回老窝,如果能够把他们的窝找到,那么就美滋滋了,对了王虫那边可以安排了,我们这边已经在陆陆续续的运资源过去了。”
“我们运送的效率比较低,你们那边王虫可以派一部分过来协助我们。”
“没问题,我们这边马上安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