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斩杀江表十二虎臣
徐州世族为什么排斥外来征服者?
因为征服往往就伴随着杀戮。
你在街上看见一名青青子衿,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只选择欣赏,而不是上前去骚扰,是因为秩序约束,而不是自己道德高尚。
可随着破城杀戮,城中火焰四起,秩序荡然无存,北府军流民士兵的野性彻底爆发。
江都城可是南北交通要路,城中的财富,甚至足以影响江东的势力强弱,这对士兵而言如何能够抗拒?
都说汉末是世族、豪强的天下,可是面对残暴的军队,再强的世族、豪强也只是待宰羔羊。
天下任何诸侯手中,杀戮过的豪右大族都不可胜数。
仅上千北府军暴兵在城中肆虐,就有数户豪强之家被劫掠,数百名豪族子弟死难。
这种情况下,徐州士人怎么可能不排斥外来的征服?
最差的和平,也好过战乱,绝不是一句虚言。
不过好在孙策手中还有一支铁骑,这是他亲自训练的精锐,时刻伴随在他身边,而且俸禄优渥。玄甲骑士,最低级的士兵,每个月的薪俸也有八石粮食,全年加上赏赐、岁赐,收入超过百石,每个都堪比郡县长吏。仅一个人的薪俸就足以养一家五口之余,还能给全家添置各种家用。
他手下的北府军士兵,军纪比潘璋所部的确是要强一点。
见到孙策,两人立即拱手,拜道:“拜见将军。”
“不杀你们,孤如何取信于三军,如何取信于天下,如何竖尚武之风?”
刘邦只用沛县的一群豪杰就足够打下大汉江山,朱元璋起兵的二十四名老乡各个是天下名将。就连曹操身边的夏侯家、曹家人才也各个名震汉末。
他满脸涨红,不甘的大吼道:“将军!将军!我跟您作战已经有两年。且屡次先登攻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若只因为治军不严,就杀了功臣,将军难道不忧传出刻薄寡义之名?”
这可是北府军中资历最老的将领,也是功勋最卓越的将领,就这样因为严肃军纪,而斩首士众了!
将军搬出如此大义,他们绝不可能有善终了!
孙策看了一眼徐盛和潘璋,说道:“你们俩过来认领一下士兵,是谁的就带到自己身边。”
吕蒙尚且能斩一乡党,然后威禁三军,以至于军中震栗,道不拾遗!
潘璋是个混人,咧着嘴笑道:“将军首战告捷,是个好彩头。将军北伐广陵,必能攻其空虚,无往不克。北伐大业,必定功成。”
所以军队严明的军纪,要比任何人都重要!
等徐盛离开,鲁肃惊异的问道:“为威禁军纪,将军斩杀如此大将,是否值得?”
“很好。北伐之前,孤誓师时有过严肃军纪吧?”
潘璋一介恶棍,被重用之下,亦能斩杀关羽。
况且这么做,的确是有些浪费。
当然,如果北府军的军纪还不能肃清,孙策完全不介意继续杀下去,下一个就是徐盛。
孙策相信,自己只要严明军纪,使猛将发于行伍,必定能涌现出大量不弱于潘璋的猛将。
徐盛立即推金山倒玉柱般跪在了孙策面前,重重叩首,说道:“盛拜谢将军再造之恩。盛这条命是将军给的,必为将军尽忠效死!”
听闻孙策之言,所有士兵皆被吓得面无人色。
孙策拧着眉头,默不出声,审视了他俩许久。
是否值得,那就看主将怎么看待了。
尤其是看见孙策手中把玩着一枚校尉的银印,他更是激动不已。
孙策语气凛然,说道:“我希望你能引以为鉴,下次攻城,再有士卒屠杀百姓,败坏军纪。潘璋就是你前车之鉴!”
将校士卒,无不震骇。连这种功勋大奖都因为违反军纪,他们又怎敢继续越雷池?
孙策态度坚决,军队的军纪如何,全看将领是否耗费重资去整顿。
就像他所言,儒家从来不反对尚武,甚至鼓励贤者对真正的勇武推而尚之。
不过是因为被予以重任,才华得以发挥而已。
吕蒙能位列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也不仅仅靠着击败关羽那一仗。就像武侯能位列武庙十哲,也不仅仅是因为战绩,更重要的是其治军水平和兵法建树。
随着孙策一声令下,蒋钦带着玄甲亲卫,从帐外推进来二十多名被脱去甲胄,捆绑起来的士兵。
但这天下,从不缺人才。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按大汉官制,校尉是比二千石银印青绶,司马是铜印墨绶。
孙策为了严肃军纪,可是直接斩杀了江表十二虎臣之一的名将!
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自然使得全军威禁大行。北府军全军震怖。现在他们别说去劫掠了,就算美女坐在怀中,他们也能人均柳下惠!
将首级传示三军之后,孙策走到徐盛面前,居高临下的俯视着他,眉头依旧没有展开。
潘璋连忙回道:“必然学过。军中奉正都尉每日皆会宣讲军纪,严肃威禁。”
这种事,也算是挥泪斩马谡吧。
孙策叹了口气,人才难得啊。
敢取百姓一钱者,必斩。这是岳飞的军纪。所以岳家军才能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严明军纪。
但像吕蒙那种,军队戎装整齐,军纪肃然的水平,他是绝对达不到的。
徐盛简直喜出望外,不敢置信,自己运气居然如此之好?竟然侥幸逃过了一劫!
待士卒认领完,孙策面容肃穆,语气肃然:“凡我军中,取百姓一钱者,必斩!潘璋,你治军不严,甚至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尽皆枭首,传示三军,然后悬首郡县,示众三日!”
二人紧张的咽了口唾沫,不敢回话。
到夜幕时,城中混乱终于结束。
孙策同样给士卒们提供了优渥的薪俸,足以他们安家立业,赡养六亲。
真的是因为其乃天上星宿下凡助君王平定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