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8章 庸者裁汰之法(第1 / 2页)

“姜先生,您说的庸者裁汰之法,可是范仲淹庆历新政所用的‘明黜陟、择长官’之法?”朱棣微微凝眸问道。

  姜星火长身负手,淡淡说道:“范仲淹庆历新政所用的‘明黜陟、择长官’之法,不过是针对宋朝磨勘制度的小修小补罢了,何如与我这庸者裁汰之法相提并论?”

  姜星火此言,若是旁人听了,少不得讥诮之语。

  你一介狱中囚徒,凭什么敢跟范希文相公相提并论?又凭什么敢说范希文相公的庆历新政之法,不如你随口提出的办法?

  但朱棣这位大明帝国最高权力拥有者,听了以后,却偏偏不自觉地点了点头,俨然便是信以为真了。

  非止是朱棣如此,便是在场的其他几位大明帝国高层决策者听了,也是这般理所当然的态度。

  这便是姜星火在不经意间积累的威望和信誉所致了。

  绩效削藩、摊役入亩、大明国债、化肥、民族国家、央税地税、税警总团、地缘政治、万有引力、日心说、考成法.光是朱棣在一瞬间能想到的东西,就已经极为骇人了。

  毕竟,姜星火这几个月讲的这些东西,随便拿出几件,对于大明帝国这个依靠历史惯性踽踽前行的老大封建国家来说,都是可以止住颓势的改变,而且是立竿见影的那种。

  更何况,姜星火还是讲了这么多!

  这还仅仅是朱棣想到的,还有很多他暂时记不起来的呢。

  姜星火所言的政策,任意一件都可被称为“弼政良策”,放到哪朝哪代,提出并推行下去,他本人都可以成为一代名相。

  所以,此时姜星火难得言语间少了几分谦逊,多了几分自信,却无人说他什么,反而觉得这本就是理所应当之事。

  姜星火清晰的话语,飘进了几人的耳朵。

  “范仲淹庆历新政所用的‘明黜陟、择长官’之法,指的是严明官吏升降、慎重选择地方长官。其背景是因为宋朝官员升迁采用磨勘制度,只讲资历年限,不间政绩,导致官吏因循苟且,无所作为。”

  “故此,针对当时分布在宋朝州县两级官员‘不称职者十居八九’的状况,范仲淹认为官员的升迁要严格依照政绩,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奖励能员罢免不才,并主张由各级长官保荐下属,有人保举在三年任期届满即与磨勘升迁,否则便要等到满五年之后,方行磨勘。”

  姜星火轻笑一声:“根子上,还是磨勘那一套,小修小补罢了,魄力远不如王安石变法。”

  话语虽然说得不太客气,可即便是朱高煦这种不太懂宋朝历史细节的莽夫,也大概听明白了。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明黜陟、择长官’之法,说白了还是根据互相保举那一套,部分打破了全靠排资论辈的磨勘之法。

  可是,从根本上来讲,也仅仅是对磨勘之法的改良罢了,跟姜星火口中的庸者裁汰之法,似乎还有很大区别。

  “敢问姜先生的庸者裁汰之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跟庆历新政的‘明黜陟、择长官’之法有什么区别呢?”朱高煦好奇问道。

  姜星火的话语掷地有声。

  “庸者裁汰之法,便是根据‘优劣危机、用停成御’给各部门各职位量身定制出来的考成法目标,来进行官吏考成。”

  “核心便是,能者上,庸者下!”

  “考成排名最靠后的,如果在‘缓冲期’依旧不能适应衙门职位的任务,那么就要毫不留情地踢出官吏队伍!”

  姜星火此言一出,朱棣等人不由地面色凝重了起来。

  显然,姜星火对官僚阶层开刀的态度和决心,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

  手段,也更加酷烈。

  朱棣心头暗道:“不过朕倒是很欣赏姜先生这种做法实在是太对朕的胃口了。”

  能者上,庸者下,对于朱棣来说,简直就是再美妙不过的六个字了。

  朕,不养闲人!

  一想到在靖难四年里狂喷自己的官僚阶层,就要被考成法加庸者裁汰之法折磨的欲生欲死,朱棣的嘴角,就忍不住露出了一抹笑意。

  “燕校尉,你笑什么?”

  “哦?哈哈哈哈,没什么!没什么!”

  姜星火摇了摇头,话锋一转:“当然了,庸者裁汰之法,也非是伱们表面听起来那么简单粗暴,其中却是有很多门道的。”

  “嗯?”

  朱棣微微一怔,他只觉得此法对自己胃口,具体如何执行,倒是还没想过。

  不过朱棣显然不在乎这些,对于朱棣而言,姜星火能给他具体的执行办法自然是最好不过,而如果给不出来,光是给一个“庸者裁汰之法”的概念,也是极好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