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32章 市场(第2 / 2页)

“那国师的意思,便是朝退了?”

姜星火笑道:“不可以不进不退吗?”

众人哑然,当然是可以的,什么都不做维持现状就好了。

姜星火开过玩笑,正色道:“既然朝廷有看得见的手,自然也有看不见的手,这只手就是经济规律。”

姜星火示意他们接着翻教案。

教案如是写道:“每个人都试图用应用他手里的本钱,来使其商业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与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但最终的结果是,由于追逐他个人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更大。”

朱高炽和三杨手里没教案,还是两个有眼力劲儿的教师把自己的教案让了出来,四个人方才分看两本教案。

这段话有点拗口很快引来了疑惑。

“我等不甚理解,还请国师详细解答。”杨士奇说道。

杨士奇和杨荣之前还跟姜星火有些交集,而杨溥则是头一次见,他用疑惑的目光打量着姜星火。

“此言却是有些荒谬,世上哪有什么看不见的手?莫不是国师觉得,真有神仙菩萨不成?若是人人逐利,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互相争抢,而所有人的利益都受到损害。”

姜星火看了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然后将目光落在了杨溥身上:“你就是杨溥?”

杨溥点点头。

“素闻伱有才名,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可敢作答?”姜星火又问。

杨溥眉头微皱,但最终还是开口了:“有何不敢!”

虽然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晚年的杨溥历经明枪暗箭,变得小心翼翼到过分的地步起来,但此时杨溥还是刚刚三十岁的青年,跟金幼孜同年中的进士,如今已是翰林编修,又进了内阁,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已经来到了人生的快车道,还是光明大道的那种,如今大皇子在旁边看着,自然是要表现的有自信一些。

“好!”姜星火嘴角浮现出一丝笑容,问道:“我且问你,开中法为何明明商人们参与的目的只是追逐利益,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朝廷受益,边军得以丰衣足食。”

“这”杨溥一时哑口无言。

“这便是说,行政决策的实施方法有三种,律令方法、经济方法、行为方法。”

“法律方法,便是朝廷或官府用各种法律条令的手段实施行政管理的方法;经济方法,则是指运用经济规律这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和影响被管理者,行为方法则是利用表彰、活动等办法,设置一定的条件和刺激,使百姓的行为能够自发产生,继而达到政策目的。”

见杨溥不再质疑,姜星火轻轻一笑,继续对朱高炽回答道。

“回到方才的问题,如果大明需要进行济养医药,那么肯定是要以渐进决策为主,也就是说沿革现有的政策,同时利用‘看不见的手’来起到想要达到的效果。”

“那么现有的政策是什么?”

这得问老朱是怎么根据元朝的情况给大明制定社会福利政策的。

是的,朱元璋始终是姜星火绕不过去的一个人,虽然老朱死的早,额,老朱死的也不算早,应该说姜星火穿越的晚,所以两人没碰上面.可能碰上面老朱根本懒得偷听他叽叽歪歪,直接下令一刀给噶了。

总之吧,姜星火没少刨老朱的墙角。

元朝时期的社会养老制度是“高龄赐帛”制,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赐予锦帛,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赏赐数量加倍,元朝法律规定,地方官府如果对符合赐帛条件的老人没有如实上报,将受到“正官笞四十七,解职别叙”的惩罚。

而社会医疗制度则是继承了宋朝搞的那套半拉子惠民药局,要求惠民药局皆以各路正官提调,选择良医主治看病,负责掌收官钱、经营出息、市药修剂、以惠贫民.当然了,最后能执行成什么样子,也可想而知。

元朝的这些社会福利政策,总体来说也就“高龄赐帛”制还算成功,因为政策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官员从中还能分点,自然是多报多得,再加上有律令约束,所以双重作用下在元朝的前中期执行的还不错。

老朱在洪武开国的时候继承了这一点,老朱钦定的《诏天下养老之政》规定:凡是八十岁以上为人正派,乡里称善的贫苦无产业者,即月给米5斗、肉5斤;老年人见多识广,有的德高望重,各府州县衙,可选聘老者协助整顿吏治,凡见官有为民患者,可上公堂直谏,三谏不悛者,可至京都禀报朝廷;凡年老体弱者,年八十以上,赐里士,年九十以上,赐壮士,与县官平礼,免除他们的徭役等。

除此之外,对于失能老人,老朱则继承了养济院政策,不过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很心疼百姓,但同样朱元璋也清楚底层官吏的奸猾,又考虑到官府的实际承受能力,倒也没搞那些表面光鲜但落实不下去的政策,而是在《大明律》明确规定了养济院收养对象的条件。

《大明律户律》: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私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总体来讲条件比较严格,属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有限的财政拨款尽量做到精准救济,具体标准是6石米/年(洪武十九年标准)到了朱允炆的时候,建文元年在齐泰、黄子澄这些人“众正盈朝”的影响下,大笔一挥,直接砍了一半,改为3石米,同时可以让远方亲戚代养,只有无亲可投的才重新进入养济院。

嗯,真是个小畜生,能想出把失能老人的米粮给远房亲戚,让远房亲戚代养的主意,不知道多少老人被不知真假的远房亲戚接走,养济院用3石米一个人的方式,完成了甩包袱,而建文朝的财政似乎也因此得到了些许微不足道的改善。

所以说朱允炆被夺了天下真不冤枉,跟崇祯裁撤驿站把李自成逼得投军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没有老人能站出来起兵推翻他罢了。

反正建文朝类似的这种缺德带冒烟的事情是没少干,江南士绅们有一说一,没几个好东西,不是蠢就是坏。

社会医疗方面,老朱倒是也没搞什么创新,也是继承自宋元的惠民药局那一套,据《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三年,置惠民药局,府设题领,州县设医官,凡贫病者,给之医药老朱给惠民药局设置了大使、副使、提领、医官,算是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体系,但是效果嘛,就那样。

听闻内阁众人大概介绍了一下大明现有的济养医疗制度,姜星火继续道。

“祖宗之法不可废,济养制度恢复洪武旧制就很好了。”

嗯,这话从谁嘴里说出来都不违和,但从姜星火嘴里说出来,怎么这么怪呢?

或许以后的教科书里,没有“薛定谔的猫”,只有“姜星火的祖宗之法”。

“至于医疗制度,我认为可以小小地发挥一下经济规律的作用。”

内阁众人不由地神情严肃了起来,以前可是没人教他们怎么当官做决策的,这种东西全靠自己悟,而他们被大皇子带着来到了这里,没想到却有意外收获,怎么能不让他们慎重以对。

“朝廷补贴的惠民药局很好,但几百年来,历经宋、元两朝,直至今日,效果都不甚显著,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这种朝廷行政手段干预后的结果,是让民间私营药店缺乏动力帮助达成政策目的的。”

这句话,反而让高逊志有些期待,姜星火对于行政决策理解,到底是怎样的。

毕竟按理说,如果朝廷有能力的话,肯定是不能废除惠民药局的,否则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会大大提高穷苦百姓的医疗成本,虽然惠民药局作用不大,但是这东西必须有,这是朝廷的态度问题,如果姜星火打算直接取消,那么姜星火居心何在,就得好好考量一下了。

“惠民药局要保留,同时要运用律令和经济两种方法。”

“律令方法,如何改善百姓的医疗水平?便是要收集医书,召集名医,以朝廷的力量来制定一部比较权威、标准,同时能够分情况对症下药的医书巨著,并通过廉价印刷,将其普及到每一个县镇,让医师能够以相对标准,同时具体病情具体分析的办法来下处方。”

高逊志点了点头,这就是北宋的思路,不算出奇,效果不见得特别好,但肯定是有用的,医疗标准化嘛。

“经济方面,想要百姓能够享受更低价的医疗服务,要用‘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结合的思路,其一是‘看得见的手’,这只手主要是让药材变得更便宜,也就是说需要一系列的措施,譬如用朝廷的力量,来建立一些能够大规模培育更廉价但药效基本相同的药材的基地,朝廷掌握着这部分药材的产销定价,自然能够对医疗市场的价格产生影响。”

“咦?”

三杨面面相觑,这倒是他们所从来没有设想过的道路。

因为一般来讲,朝廷要干预市场,从来都是简单粗暴直接使用行政力量,但这种朝廷不干预市场主体,只从上游原材料着手的办法,属实是让他们长了见识。

你说是否可行?肯定是可行的啊!

中药这种东西,除了一些带有迷信色彩比较离谱的原材料,比如什么孝子、烈女的独特产出品以外,大部分东西,其实都是动植物身上爆出来的,而且并没有那么罕见.这是必然的,罕见的早就吃绝了,没法当方子救人,而且给穷苦百姓开的方子,肯定也没什么罕见药材。

所以普通的药材,哪怕所需的生长环境特殊一点,朝廷也是有办法大规模种植的,只要肯投入,这一点是没问题的,后续回本也不难。

而掌握了一部分源头药材,而且由于大规模种植和人工成本低的原因,就足以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造成影响,这种可比简单粗暴的行政干预高明多了,朝廷如果觉得市面上的药材价格高了,穷苦百姓承担不起,直接下场砸盘就可以了。

“其二是‘看不见的手’,朝廷只需要通过经济政策上的小额补贴,促进医药行业的互相内卷就可以了,譬如.鼓励和支持小微药店的创立、药店医生的下乡就诊。”

姜星火没有说太多但这简单的几句话,却如一道惊雷一般,炸响在众人的脑海中,令人久久不能平静。

直到姜星火又讲了半晌,带着教师们把教案过完一遍下课,看着离开的人群,杨溥才有些肃然地悄声地对身旁的杨荣、杨士奇说道:“以前一直听你们说,我尚且不信,今日亲眼得见,倒是信了几分,国师之能果然不同寻常。”

杨荣和杨士奇只是笑。

姜星火坚持自己擦好了黑板,然后转头问依旧端坐在台下的朱高炽道:“大皇子殿下今日所来不知是为了何事?可是为了看看大明行政学校的进度?”

虽然是这么问,但姜星火心里也清楚,朱高炽应该没这么无聊,大明行政学校即便另起炉灶,但其实对现有的官员来说影响也不大,作为士绅阶层的利益代言人,朱高炽不至于亲自跑到这里来跟他掰扯什么,毕竟现在国子监体系还没被废掉,这其实就是新弄了个小国子监而已,很多年内都威胁不了科举。

朱高炽闻言放下了手中的教案,他摇了摇头,胖胖的脸上此时满是严肃。

“国师,李至刚的案子在三法司出了点问题,刑部那边始终有分歧,谁都插不进去手,关于盐法的事情恐怕得先停一停了。”

姜星火闻言心头一沉。

最不该出问题的事情,还是出问题了。

三法司里,目前都察院已经被陈瑛的狗腿子们所把控,秉承着朱棣旨意办事的陈瑛不会跳出来反对;而大理寺卿陈洽现在被调到广西督办粮饷了,之前对安南之事有印象的应该记得“今大军征讨胡(黎)贼,合用粮饷,已敕户部先拨二十万石命大理寺卿陈洽押运并赴广西计议军事俟大军至,顺带前去,余令土兵随军攒运”,剩下的副手则是唯唯诺诺的状态,自己不想惹麻烦背锅。

而刑部则比较特殊,刑部尚书郑赐虽然喜欢舔皇帝,但作为一个专业部门,刑部系统内部是抱团倾向非常严重的,刑部左侍郎马京、刑部右侍郎李庆在刑部内部话语权很重。

“谁在反对判李至刚无罪?”

“马京和李庆都反对。”

ps:医生不让熬夜,所以每天尽量不阴间更新了.调整一下作息,早晨起来码一部分,然后争取11点前码完上传。

(本章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