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燨坐镇文华殿之后,身边只靠阿弃一个影侍,显然是不太够了。乾清宫中那位神秘人,又加派了一队影侍到文华殿来,拱卫太子护卫。
现在正值风口上,把影侍调走,朱高燨自身的安危不在乎了?
“没事,文华殿这边倒是小事。”
朱高燨摇了摇头,“对方就算动手,总不可能直接派刺客来文华殿里刺杀我吧。老爷子没时间了,他临终遗愿无非就是想见一见建文帝,叔侄二人席地而谈,我得满足我爹这个心愿。影侍去一趟福建,再抓紧时间回来,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阿弃拗不过对方,只能摇头答应。
建文皇帝?
这人真的还活着吗?
……
“大人,您带我们来这儿作甚?”
徐征迷茫的看着眼前这破破烂烂的小乡村,“就这破地方,连根毛都看不见啊。”
胡濙却翻出掖在了袖子里的黄册,取出来以后翻阅一二,点了点头:“没错,是这儿了。”
其实……
黄册上记载的东西,跟这座小乡村没有丝毫关联。
建文帝就算是登记黄册,也不可能真把自己的真实身份登记在册子上,肯定会编造出来新的身份。但胡濙找人,从来都不讲什么道理,他是玩直觉的。
他觉得对方应该在这里,对方就肯定在这里。
“你们跟着我一块进去,要是看见一个剃了大光头的和尚,别管别的,直接给这和尚摁倒在地上把人带走就完事了!”
“为什么是和尚?”
“直觉,我猜他现在肯定是个和尚。”
“???”
“你别管那么多,听我的就完事了!”
徐征觉得自己面前这位钦差大人怕不是得了癔症,怎么疯疯癫癫的,不过对方既然出示过钦差腰牌,自己也只能听命办案。
胡濙带着几个人,弯着腰偷偷摸摸的一猛子扎进了小乡村里,一个正三品钦差左侍郎,一个从四品布政使司参议,整的跟偷鸡摸狗的小贼似的。
徐征这个参议官还没有意识到一个关键的问题:
别靠近胡濙。
会变得不幸。
……
僧人在蒲团上打坐,不知为何,他今日昏昏欲睡,仿佛身处混沌当中,身边一片昏暗。
他莫名的心烦意燥,索性站起身来,手持念珠推门而出,想要在旷野之上散心。
然而这一开门,他愣在了原地。
门外,影侍脚踩被五大绑的胡濙,一手持刀,架在了对方的脖颈上,似乎是准备挥刀见血。
胡濙挣扎着想要大喊救命,但被封住口的他发不出声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刀锋贴向他的脖子。
杀人啦杀人啦!
谁他妈来救救小胡!
恰逢此时,年轻僧人走出门来,影侍的动作戛然而止,胡濙也抬头看向僧人。
六目相对,各自懵逼。
影侍:“陛下,且听臣解释……”
胡濙:“呜呜……”
僧人:“你还是别解释了。”
胡濙大脑忽然一片空白,他看着僧人的模样,脑子里回忆起了什么。
……
建文二年,胡濙中以二甲赐进士出身考中进士,那一年,他在殿试时第一次见到了建文皇帝。
那是一个年轻的皇帝。
虽然时隔十余年,但胡濙在见到这僧人的第一瞬间,还是认出了对方。
建文皇帝,朱允炆。
大明朝第二位皇帝,太祖高皇帝之孙,懿文太子朱标之子。他在位期间虽然不过几年,但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史称——建文新政。
只不过,建文新政是贬义词。
建文帝的政绩带有浓重的复古色彩,带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一些官名、殿名、门名的改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徒增纷扰。
或许他本来就不适合搞政治,他的想法太过天真,手段也太过稚嫩,自以为聪明绝顶,最终却被推下皇位,落荒而逃。
如今,他已化身成一无名僧人,游走人间。
……
朱允炆有些愠怒:“我说过,不允许你们肆意杀生,还不快快将人放了!”
影侍有些急了:“陛下,此人已经见到了您的模样,万万放不得啊!”
胡濙:“呜呜……”
影侍一脚踹在了小胡的身上,怒斥道:“你闭嘴,这儿特么没你说话的份儿!”
小胡:“……”
我特么也没说话啊,你都给我嘴给封上了,我就呜呜而已,招你惹你了?
朱允炆惊怒道:“你怎么还打人呢!”
影侍都快崩溃了:“陛下,此人是朱棣老儿派来的啊,若是让他把你带到朱棣那儿……”
朱允炆反驳道:“我叔叔想见一见我这个侄子,他还能将我怎样?”
影侍:“……”
以朱棣的性格,倘若真让胡濙把朱允炆带过去,这永乐皇帝想的不是叔侄温情,而是烧烤侄子的时候是多放孜然好吃还是多添点柴加大火候。
正当二人喋喋不休争论的时候,远方忽然传来了阵阵蹄声。
数百铁骑踏原而来,将这小村庄包围在其中。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被吸引了过去,胡濙瞪大了眼睛:“呜呜!”
我救兵来了!
影侍不耐的一脚踹在了胡濙身上:“你别特么呜呜了!”
胡濙瞪了一眼对方:“呜呜!”
我怕你?
看见我大哥派来的救兵了吗,就问你怕不怕!
小胡也是有靠山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