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籍册。
功法叫——
《太阴独眠功》。
翻开第一页便是功法的概要,而后是功法的详细法决内容。
通读之后,陈平心中大概有数。
这门功法以阴阳协和为基调,朔本归源,修炼出来的灵力一层比一层精纯。因为灵力无比精纯,配合功法,可以厚积薄发,在突破每一层小境界时带来大幅度的寿元增加的反馈。
功法名称之意也很简单粗暴:众人皆亡我独眠。
是为长生功也。
这门功法全本都是抄录的,卷尾备注了功法之主已经以道誓为约,保证所抄录的功法与自己所记忆没有丝毫偏差,不会故意缺失重要内容。
看完第一本,陈平有拿起玉简,注入神识后阅览起来。
第二门功法叫——
《五气朝元天章》。
功法强调以五行之气为养分,调和内气,厚实根基,共培真元之丹。
该功法注重五行平衡,习修过程中无论是元神还是肉体都会查漏补缺,进而延年益寿。
是为长寿之法。
名称中的所谓‘天章,,即‘仅上天可得之卷宗,。
这门功法的优点是:元神和肉体共修,有利于元神归一,金丹化婴。
缺点是:因为要顾忌五行协调发展,缺一不可,故而习修起来会很慢,难度非常大。
‘两本各有优缺点啊。,
‘太阴独眠功是以灵力精纯为基础,灵力越精纯,效果越好。而我本身就灵力非常精纯,习修这门功***如鱼得水,会很快。,
‘五气朝元天章则是厚积薄发,有利于最后的成婴。,
陈平想了想,最后还是选择了曦月提供的《五气朝元天章》。
两者虽然都是长生功,但差异大。
太阴独眠功注重在境界每一层变化时带来反馈,五气朝元天章注重在最后成婴时带来反馈。
相比而言,陈平更为看中成婴过程的帮助。
回想筑基修行数十年,第一层到第九层的年份加起来也不比筑基九层到成为金丹的年份多多少。
修行一路,真正的难度还是在于大境界的突破。
陈平深知自己修行之路最大的关隘也在于此。
《五气朝元天章》就有这方面的好处。
至于《五气朝元天章》的缺点,在陈平看来都不是缺点。
他结丹时就已经服用了五行之液,体内五行平衡,相当于提前为此打好了基础,习修五气朝元天章再合适不过。
他也不担心功法习修难的问题。
他最不缺的就是耐心,有面板在,任何的难点迟早都能攻克和推进。大不了多花点时间罢了。
这不是问题。
陈平在玉床上坐好,再次阅览起《五气朝元天章》。
熟记之后,吞了一粒聚气丹,激活蒲团的禁制,开始运功。
功法运转之下,精纯的灵气开始不断汇入丹田,化作真元,进而供养金丹。
金丹之上的光泽逐渐散发而出。
陈平身心舒缓,慢慢运功。
然后,大半天过后,依然没有顺利入门。
‘这门功法确实很难修啊,五行道韵的运用需要把控的足够精准的才行。,
‘功法所述,这天元穴重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应震颤五行之道韵。,
‘何为震颤五行之道韵?,
功法还没有入门,没有进入面板,便没有
面板的引导,陈平只能靠自己的经验慢慢琢磨。
好在同为长生功,万法殊途同归。
他的炼气期的长青功和筑基期的三转青元功都已经被习修到了大圆满的级别。
他对这类功法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常人。
‘不对,不对。不是速度之快慢的交替变换。,
‘......,
‘也不对。与灵力的纯度关系不大。关元穴靠近丹田,是吐纳凝神之穴,乃众妙之门。这里的灵力本身就已经足够精纯。,
‘......,
‘五行之道韵要足够均衡?,
‘......,
陈平一遍一遍尝试,终于找到了关键所在。
不是要求五行道韵足够均衡,恰恰相反,要求五行道韵的比例要交替变化,进而达到震颤的效果。
而这个比率,又非常的讲究,需要非常的精细化。
陈平当前也就仅仅是让功法勉强通过了这个穴位的关隘,离最为精准之处还有一定的差异。
好在陈平只追求入门。
只要入门了,后面自然有面板引导去顿悟,去追求最精准的那一个点。
而这还只是关元穴,还有其他多个等同重要的关键穴位。
陈平平息静气,继续习修。
终于,十五天之后。
丹田中,金丹的四周忽然腾起了五束各异的火焰。
是为丹火。
紧接着,脑海里的一阵悸动让他精神一震。
【功法:五气朝元天章(入门):1/100。】
‘终于入门了。,
陈平深深地呼了一口气。
真是不容易啊。
我这是已经把两门长生功习修到圆满的人,对这类功法的理解已经非常透彻,都如此之难。
那些炼气期或筑基期没有把功法修满的修士该有多难?
这还只是入门。
高阶金丹比高阶筑基的数量呈几何式下降是有道理的。
‘不过好在入门了,剩下的就简单了。,
‘交给面板就行。,
陈平起身,活动了一下,走出静室,走到洞府外,望着安静的村落,霎时间觉得这个孤立无助的村落都变得美好了不少。
‘还是实力最能让人安心啊。,
……
「几个月不见,原来陈道友是躲起来结丹了啊,可喜可贺。远的不说,最近三十四年来,陈道友这可是这个村落的唯一结丹者。」明河不执行任务,且缺资源时,大部分时候都是坐在院子里歇息。
按明河自己的话说,修炼功法也没什么用,这里灵气太低了。
半躺平了属于是。
「明...道友过誉了,只不过是侥幸罢了。」陈平淡然道。
想起刚来时还叫明河为‘前辈,,现如今已经是‘道友,,这么一想,就有一股莫名的暗爽感。
明河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