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川军将校陆续站起了身来。
“杨阁部命我镇守汉中府,不得容许流寇西入陕西,为将者,自然是只能奉命行事。”
陈望三言两语,便已经是将肩膀上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又将杨嗣昌的命令搬出来,并说明自己已经将张献忠和罗汝才可能进入川东的消息告诉了杨嗣昌。
陈望说的句句属实,就算是去查证,查出来的也确实如此。
四川虽然可以救,但是要救四川,之后的变数太大,而陈望所要付出的代价也同样巨大。
历史上杨嗣昌之所以想要用贺人龙来替代左良玉,正是因为左良玉三番几次的提出了和杨嗣昌相对的意见。
虽然最后的战果确实是证明了左良玉的正确,但是杨嗣昌还是因此心怀不满。
杨嗣昌性情褊狭,无有多少容人之量,极端心狠手辣。
这一点从杨嗣昌和卢象升之间的争斗就可以看得出来。
明末之时的党争虽然凶悍,但是一般都是点到为止,让一方丢官免职便罢。
但是杨嗣昌针对卢象升所使用的所有手段,都是想让其成为导致戊寅之变战败的替罪羊,逼着卢象升往绝路之上而走。
“如今白土关外流寇已溃,汉中府防务压力减轻,我已经派遣快马回禀杨阁部此间战报,重新调遣你们返回川东守备。”
张献忠此番入川后,造成的破坏不小,陈望提前说了这些话正是因为知晓之后将要发生的事情。
如果此事不处理妥当,到时候一众川将因此心生怨恨,等到入蜀之时,这些怨恨必然会在某一日爆发出来。
张献忠就是因为在第一次入川之时造成的破坏太重,以致于第二次入川之后,遭到了当时四川各地势力的疯狂反扑。
有张献忠的前车之鉴在前,陈望自然是不想重复旧事。
说出这一番话自然是为了博取一众川军将校的好感。
“将军高义,这些时日是我等误解将军了。”
陈一龙最先走了上来,本来这些时日他的心中积攒着不少对于陈望的怨言。
但是眼下这些怨言也随着这一场大胜,还有陈望所说的话烟消云散。
“关外流寇已经退散,东线大军就在房县,快马来回不需要多少的时间,最快晚间便能够收到回报,明日清晨你们就能领兵南下返回四川。”
现在张献忠领着一众精骑星夜奔驰只怕是已经入川。
川东的失陷已经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一切都已经是来不及了……
……
二十六日的晚间。
陈望派去的报捷信使快马加鞭,在竹山县东三十里的地方,遇到了驻扎在郊野的东线明军。
领兵的是左良玉麾下的游击刘士杰。
刘士节收到了来自白土关的消息,自然是不敢怠慢,当下便派出十数名家丁护卫着信使往东继续而行。
此时的杨嗣昌带领着勇卫营的兵马,正屯驻与房县的西郊。
等到杨嗣昌收到消息之时已经是第二日的凌晨了。
在听闻到白土关大捷的消息之时,杨嗣昌的心情大好。
此前因为陈望迟迟未有出兵的不满,也在此时烟消云散。
“擒斩贼首小秦王白贵,斩获首级三千,杀伤不计其数,好,好,好!”
杨嗣昌手持着战报,翻来覆去的接连看了几遍,连说了三个好字。
不过杨嗣昌看的都是前面斩级的段落,至于最后塘报之上所说的贼寇大部向南掠去,还有张献忠、罗汝才似乎入川的禀报,杨嗣昌却是没有多看。
陈望在塘报之中的后续什么请求调拨两营川兵南下守卫川东,杨嗣昌直接便是应了下来,派人写了回信快马飞递而去。
其余的事情,杨嗣昌便没有再管,而是拿着报捷的塘报继续在帐内观摩。
三千的斩级,还斩杀了一名贼首,这样的战绩,足够他暂时与崇祯一个交代了。
杨嗣昌现在很有危机感,自从孙传庭勤王北上赢取了青山关大捷之后,孙传庭的地位也与日俱增。
他原本甚至都不想让孙传庭入京面圣,但是实在是没有推脱的借口。
最后还是让孙传庭和崇祯得以面见。
现在崇祯对于孙传庭的越发的信重,而他却是因为熊文灿招抚计划的破产使得崇祯对他少了许多的信重。
他南下督师前推荐傅宗龙代理兵部尚书的事情,真的是可谓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
当时崇祯已经有意让孙传庭取代他的位置,去主管兵部诸事。
陈望如今赢取的这一场大捷,就如同是一场及时雨一般,让他可以挽回崇祯对他丢掉的信重。
杨嗣昌的眼眸之中闪过了一丝厉色,孙传庭如今就任保定总督之后,大刀阔斧的进行着多项改动。
改革卫所,重练军兵,重修军械,这几个月的时间对于他当初就任兵部尚书的诸事,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更是接连上疏说出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
杨嗣昌并不想再让孙传庭如此的在北方放纵。
“有了这封捷报,再上奏疏,效果可就能够好得多了。”
杨嗣昌放下了手中的塘报,转头向着帐内灯火昏暗处看去。
一名头戴四方巾,身穿着深蓝色道袍的文士,此时正安安静静的坐于坐椅之上,垂首听着杨嗣昌的命令。
“孙白谷在保定恣意妄行,早已是惹得朝堂不满,弹劾其的奏章每旬都有。”
“此番阁部南下督师收获大捷,而孙白谷如今正因疾病困扰,正是天赐良机。”
那文士站起了身来,躬下了身躯,压低了声音,笃定道。
“如今的计划某已经有八成的把握功成,阁部身处湖广只需敬候佳音即刻。”
“八成不够。”
杨嗣昌眼神微凝,他站在方桌旁侧,一手按着塘报,另外一只手则是放在了腰间的玉带之上。
他的声音清冷,毫不掩饰身上阴寒的杀意。
“十成,我要十成的把握,而且此事必须办的干净漂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