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11章 天命(第2 / 2页)

而杨明与王翦,作为秦国最善战的两个大将,秦王政若想制定什么战略目标,自然要听取两人的意见,进而达成功臣,如此君臣之间与秦国上下才能真正的万众一心,开启了前无古人的大业。

“杨护军认为应当后灭赵国。”王翦回答道。

“理由呢?”秦王政问道,先灭韩与后灭赵,虽然事情是一样的,但其中的原因却不一样。

秦王政倾向于先灭韩,是有着先灭韩国的充足理由,如此才将赵国排在了第二位,而杨明认为应当后灭赵,是有着后灭赵国的理由,如此才将韩国排在了首位,在王翦的话语中,秦王政能够听出这样的区别来。

“杨护军认为在未来的几年中,赵国会连遭大灾,国力将会下降到极致,借此天时之力,可抵二十万雄兵。”王翦回答道。

“未来几年中赵国辉连遭大灾?护军都尉什么时候学会观测天时了?”秦王政意外道,杨明不是纯粹的兵家弟子吗?什么时候要学会占卜之事了?

难不成这两年多的时间中又让杨明学会了新的东西?

“臣不知,但杨护军对此颇为笃定,想来是有着十成的把握的。”王翦道,虽然他也不知道杨明究竟是如何判断赵国未来几年的事情的,但他相信杨明不是信口开河的人,出身战阵,一言一行之间可决定麾下将士的命运荣辱,可是当不得一点虚言。

“东皇阁下,你的这份卜辞之中,不会写的也是赵国十年之后会有大灾吧?”秦王政拿起书案上的一支放置在笔袋之中的竹简,神色间颇为好奇地问道。

此次秦王政召见东皇太一,正是为了听取一下东皇太一关于灭韩与灭赵之间的建议,国家存亡之事,秦王政自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是在战场上的军事部署,同样也是在舆论上的准备,灭亡一个国家,不是简简单单的攻城夺地,更不仅仅只是有了军队就可以的了,还需要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如此才能真正的灭亡一个国家。

“这个?”东皇太一此时的面具之下,也是露出了意外的神色,杨明什么时候也会占卜了,他同样也十分好奇。

不同于秦王政的将信将疑,作为专业人士,东皇太一则是能够肯定杨明所说并非虚言的,只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东皇太一才会更加好奇。

东皇太一很清楚,两年多的时间足以让杨明真正进入到大宗师的境界,而大宗师也的确有着种种神异,但占卜这样的事情,尤其是预测未来几年的一国大事,只有真正擅长此道的人才可以做到,杨明这个外行人又是如何做到的?

“难道还真是?”秦王政本是一句戏言,但听到东皇太一言辞间的意外与迟疑,却让秦王政意识到,有着事情虽然很不合常理,但可能是真的。

秦王政抽出竹简,上面有着一列简简单单的秦篆:十六年,代地震,十七年,赵地大饥。

看着竹简上的秦篆,秦王政的目光不由一凝,竟然是真的?

“据寡人所知,护军都尉的夫人是阴阳家的东君,想来这位杨夫人也是擅长占卜之人了?”秦王政放下竹简后对东皇太一问道。

“东君境界尚且,功力也不曾圆满,现在的她还做不到这样的事情。”面对秦王政的疑问,东皇太一回答道。

“那护军都尉是如何得知赵国未来几年的国运?”秦王政问道。

在秦王政的认知中,杨明最强的是他的武功和兵法,发生十年末的那场大战,已经证明了杨明个人的武功已经站在了这个天下最巅峰的那一列,普天之下,人口计以千万,像杨明这样的人,不会超过十人,至于兵法战术之术,赵魏楚三国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文道上,杨明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偌大的一个护军都尉府被他以一种近乎无为的方式打理的井井有条,数年来虽然依旧是半个月才去官邸一次,每一次更是不曾待上一天的时间,但护军都尉府各种大大小小的政务,杨明却是从未出现过纰漏。

但现在杨明竟然连占卜也会了吗?玄而又玄的天命?想到这里,秦王政打断了自己的思路,而是将东皇太一的竹简与王翦带来的杨明之言联想到了一起。

“这么说,灭战的时机还要在三年后了。”秦王政自语着看向了王翦,问道:“上将军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三年后是最合适时机,不过,兵事,本就是逆天而行之事,大王若有令,灭赵之战不是不能提前开启,一切还要由大王决断。”面对秦王政的问题,王翦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灭国之战还需从长计议才是。”秦王政自语着,这件事情,是需要好好斟酌才是,其间该如何取舍,是关乎无数人生命的事情,身为一国之主,一言一行之间也需谨慎。

(本章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