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武狩帝废朱简焕太子位,立吴王朱简炡为太子,又任命秦国公李守弼为五军大都督,勒令南军与北军返回驻地。
为了尽快平息叛乱,武狩帝下旨让李守弼尽快夺回门头沟内的军备院。
同日,武狩帝得知颜季宽死讯,追封其为鲁国公,谥号“文正”。
同时间,朱简焕依旧散布吴王挟持武狩帝的谣言。
十九日,诸藩回应武狩帝,无视了朱简焕发来的电报。
然而即便诸藩不支持朱简焕,但此前朱简焕监国时期留下的人脉还是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他们都信任朱简焕的言论,认为吴王挟持武狩帝,因此支持朱简焕平叛。
北军单于、漠东总兵反叛,上直山东、部分山西营兵反叛,公然支持太子朱简焕。
为了支持朱简焕,他们搬出了《皇明祖训》之中的“嫡长制度”,认为大明没有废太子的先例,武狩帝拘禁太子,立吴王为监国本来就不正常,现在又废太子,改立吴王,着实让他们不敢置信。
至此,大明支持朱简焕言论的省份已有东北四省,天竺四省,以及山东、四川、云南、贵州、两广、交趾、麓川等十六省。
如果算上眼下被占领的小半个山西和北直隶,以及陕西北部的朔方等地,那叛军已然占据十八省,拥兵九十三营,合计二十八万。
幸得旧港、南州、瀛洲、小西洋布政使司、昆仑布政使司、中东布政使司没有跟随叛乱,不然大明要面对的局面恐怕空前艰难。
当然,其中最让武狩帝觉得艰难的,还是门头沟的军备院被朱简焕所占据。
军备院里面有什么,武狩帝比谁都清楚,一旦朱简焕想办法打开了军备院的密库,那大明社稷便真的及及可危了。
幸亏此时双方还未开始正式交战,因此大明还有准备的时间。
不过这样的局势,随着时间推移开始不断变得明朗。
八月末,武狩帝调集西军、北军及海军屯兵海上及陆地,依然支持武狩帝的尚有一百三十八营,合计四十二万兵马,但其中有十二万兵马驻守西陲,不能轻动。
以局势来看,大明的优势还是异常明显的,而且叛军之中大量士兵不愿意被裹挟成为叛军,每日叛逃归正的士兵不在少数。
如果继续这样僵持下去,朱简焕迟早会变成孤家寡人,似乎武狩帝没有必要着急。
不过为了防止朱简焕打开军备院,武狩帝还是毅然决然的下令海军登陆天津、秦国公李守弼率军北上收复门头沟。
现在朱简焕之所以没有投降,原因就在于门头沟,所以只要拿下门头沟,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九月初九,武狩帝发布檄文,让叛军士兵放下武器投降,此前不明所以而不小心支持太子的将领如果愿意投降,那也可以既往不咎,但朱简焕也同样发布檄文,继续散播武狩帝被吴王挟持的消息。
同一天,东海海军炮击天津港,秦国公李守弼率湖广、河南等上直六万兵马北伐。
西军都督岳濬率军进攻天竺四省,北军都督孙廷均领北军六万向山西、四川进攻。
南军都督罗辅与其子罗昀分别守卫天竺、长江、湘江防线,东军都督张炳忠率军防守漠北、陕西、北直隶防线。
同时,朱简焕命人不断在军备密库爆破墙体,试图从中取出大明历代先帝库存的先进武器。
诸藩眼看战事开打,印度厮当的秦、周、蜀、晋、赵等大藩纷纷上奏,请出兵策应北军与西军,但武狩帝担心诸藩会趁机在天竺四省培植自己的力量,因此不予批准。
九月初十,北军都督孙廷均率军入川,攻下剑门关,绵阳及成都、重庆一带的守军见状立即投降。
同时,由于西军都督岳濬之父为前任南军都督岳钟琪,因此天竺四省之兵大多不抵抗式投降,但很快被防守在西线的罗昀镇压。
九月十五,李守弼率装甲卡车突入门头沟,但被门头沟左右山上的炮群击退。
九月十七,东军都督张炳忠抽调东北兵马尽数入北直隶,李守弼被击退至保定。
海军由于没有足够的装甲卡车,因此无法向北京进攻。
九月二十五,齐王朱伯沐向西安发送电报,希望让齐国下场,及时收复门头沟,但武狩帝不允。
得知武狩帝不允齐国参战的消息,首辅李子任连番上疏请求武狩帝批准齐国出兵,吴王朱简炡亦上疏赞同。
然而遭遇长子背叛的武狩帝此刻已经听不进去任何劝告,执意要凭借大明自己的力量来平叛。
时间进入十月,双方各自的力量严重不足,大明尚可以以“平叛”的名义募兵,但叛军却已经开始靠高额军饷来进行征兵。
西军与北军在中原的装甲车、火炮严重不足,而上直又有三分之一参与反叛,因此战线一直僵持在居庸关、保定、天津、固安、太原一带。
除此之外,伴随着东军都督张炳忠率领大规模装甲卡车出现在河套平原,北军只能依托长城与陕北高原被动防守。
西南的岳濬虽然率军突入印度厮当,但南军副都督罗昀却与他在恒河交界处僵持,一时间难分胜负,双方都让认为自己是正义之师。
腊月,经过三个多月的扩军,明军扩军至九十二万,叛军扩军至八十三万,各地军械局之中的军械被双方挥霍殆尽,大明历代先帝积攒的数亿两积蓄也被挥霍大半。
武狩十二年正月初五,叛军打开军备院密库,大量未曾见过的军械和存放其中的资料及生产线被搬运出。
得知军备院密库被打开,武狩帝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北京。
二月初五,明军北线战场发动“华北战役”,二十四万明军在秦国公李守弼的指挥下向北京进攻,叛军上直都督李黄来指挥十五万叛军防守。
起先明军数次向房山、固安、通州等地发起攻击,叛军节节败退,北京第一道防线被突破。
二月十二,朱简焕紧急调张炳忠及其麾下十二万叛军从河套回援北京。
二月十七日,明军夺回门头沟,然而里面的诸多学士及所有物资均被朱简焕运往沉阳军械局。
三月初一,朱简焕在张炳忠的建议下决定放弃北京地区,撤回沉阳,以战略纵深换取时间。
四月十五,明军取得华北战役的胜利,收复北直隶除山海关外全境,并剿灭盘踞在山东的四万叛军。
远在西安的武狩帝得到消息,当即高兴的嘉赏参战诸多将领,全军将士每人犒赏五十明两。
五月初二,北军都督孙廷均收复四川、湖广、贵州三省,并向两广及云南进攻。
罗辅眼看局势不妙,当即带领广州、昆明两大军械局的诸多军械撤往麓川,布置重兵在粤北、云南等地与孙廷均僵持。
期间,南军内部起义不断,但均被罗辅父子派兵镇压。
七月,在简单的休整了三个月后,武狩帝决定发动“东北战役”,决心收复东北,并同时发动“平南战役”,誓要在一年内平定叛军。
这样的气魄让诸藩与欧洲诸国皆震,毕竟在眼下这个时代,想要一口气发动两场数十万人的战役,还真的没有几个国家能做到。
八月初二,西军都督岳濬率军攻破南军的恒河防线,同时北军孙廷均也攻破粤北防线,艰难光复两广。
八月初十,海军登陆交趾,地形狭窄的交趾难以防御舰炮,加上交趾南军心怀大明,因此在海军登陆之初便全省投降。
至八月十五,南方叛军仅有云南、麓川两省之地,军队不足二十万人。
武狩帝闻捷报大喜,复孙家爵位,册封孙廷均为代国公,同时册封岳濬为蜀国公。
同时间,秦国公李守弼率三十万明军向东北发起进攻,张炳忠则是因为明军掌握制海权而选择放弃沿海城镇,将战役的重点放在了辽阳、沉阳。
因此,当东北战役开始后不久,辽沉保卫战便正式打响。
三十万明军直扑拥有二十三万人防守的辽沉地区,双方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此战从同年八月打到腊月,明军许多士兵因为东北的严寒而伤亡退役,大量百姓死于战火之中,因此这一战又被称为“辽沉绞肉机”。
至武狩十三年三月,明军才堪堪攻陷辽阳,向沉阳发起包围。
此时,北伐明军仅有二十三万,而北方叛军仅存十五万人,其中九万为新卒。
四月初二,沉阳保卫战打响。
在战前,明军军中上至将领、下至民夫,似乎都认为平叛即将结束。
然而,当四月初二正午明军发动攻势的时候,三十辆装备沉重装甲,有着长长炮管的怪物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紧随其后的,是十余架从北方飞来黑色大鸟。
当黑色大鸟飞至明军上空,并投下一枚枚黑色炸弹时,橘红色的火光在战场上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