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北海之畔(第1 / 2页)

辗转度日,跨越草原。

岳观潮他们用了半月时间,才跟着永盛商行的车队,越过草原来到贝加尔湖畔东北方向的雪山下。

此时正值八九月份,贝加尔湖秋季来临,各处松林层林尽染,好似火烧山峦分外漂亮,更远处的贝加尔湖面波平如镜,荡漾着蓝天苍穹,湖水偶尔拍到岸边,激起无数雪白水花。

若再往东北方向看去,就能看到从西西伯利亚高原绵延而来的雪山,沿着如流线型的贝加尔湖,散落在东北角两岸间的盆地,形成雪山夹盆地的地理景观。

可见盆地之上层林尽染美丽盎然,再抬头望向高处山峦,盆地周围的秋意野山匍匐在下,雪白凛冽的高岭雪山层叠相加,好似湖边神明静静矗立远处。

他们的车来到距离雪山不远处的山间盆地停下,随后进入附近的雅萨古城!

听华约翰的话说,雅萨古城是蒙族草原最北端的城镇,再往前就到了人迹罕至的西西伯利亚高原,那是真正的国境之外。

他们到的这座古城,主要生活着雅萨人,属于蒙族最北端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聚居的城镇,也被称作雅萨部或者雅萨城,除了他们所在的古城之外,北方草原上还散落着不少大大小小的雅萨城,只是规模都没有他们所在的雅萨古城那么大。

他们所在的雅萨城称之为古城,是因为这座城从前朝时期就一直是雅萨人的聚落点,贝加尔湖畔牧草肥美林地多样,他们不需要迁徙到远处就可以放牧畜牧,数百年来,形成了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不知不觉也在这座古城中生活了三四百年。

进入城中,能看到这座古城的构造为圆形,城中的街道没有经过规划,完全是几百年来依照自然建筑的轮廓分割而来,很少见到横平竖直的道路,多是像树叶的脉络一样主脉旁枝、错综复杂。

各处民居宅邸就沿着四通八达的街道绵延排布,民居多是二层石楼或者说干脆是单层木楼,彼此之间很少留有空隙,偶尔还能见到几座尖顶教堂,荡漾出清澈悠远的钟声。

走动时,随处可见楼栋院子的高大烟囱,它们冒着滚滚浓烟,让整个古城上空缥缈虚幻,云遮雾绕。

沿着雅库古城的城墙外,还能见到草地各处散落穹庐帐篷,就好似城墙外围散落着大小各异的蘑菇,可见蒙族人混杂聚居,牛羊成群,牲畜遍地,喧闹成片,可见除了雅萨人之外,居住着不少草原各旗各部的百姓,也算是个多族混居的古城城池。

他们进入古城,找到了某些商队休息的客栈,将大部分东西送入客栈房间,被华约翰带着出了古城,来到距离他们最近的雪山下。

临近贝加尔湖畔,他们这才知道,为什么贝加尔湖会被称之为北海。

这座湖泊前后长几百公里,最宽处也要四五十公里,形如一轮弯月镶嵌在西伯利亚高原之下,蒙族草原上任何河流,任何湖泊都无法和他相媲美,只要有人跨过广袤草原来到最北端,绝对无法忽略贝加尔湖,以他巨大的体量,说是位于草原最北端的海洋,也就说得过去了。

在数千年的岁月里,贝加尔湖始终是蒙族百姓的草原明珠,雪原翡翠,同时也是中原文明的北海。

前面提到汉武帝时期,苏武曾经不畏匈奴强权,在此牧羊二十年,他回到汉朝之后,将他所观察到的北海情况,以及回归时沿途草原各部的情况,全部告知给汉武帝,使得汉武帝对西北匈奴的国情地貌、草原百姓的风土人情有了大致掌握,为后续的汉家北逐匈奴,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苏武也因此封侯封官,荣耀门楣。

到了盛唐时期,大唐府兵灭绝东突厥,从此以后,西至河西走廊、东至兴安岭,南至阴山、北至西西伯利亚高原在内的东突厥领土,全部收归唐朝管理,大唐在这里设置云中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广袤的东突厥领土。

当时,包括贝加尔湖所在的区域,被唐廷划分为羁縻府玄阙州,让当地的部落首领担任都督州牧,对这里实行管理、推行皇统,至此开始,北海正式纳入中原文明的官府管理范围,不再是像以前一样,只是听说过,从未抵达过。

到了元代,元代皇帝也曾降服贝加尔湖畔的林中百姓,将这里划分为岭北行省管辖,到了前朝,这里继续生活着蒙族部落的分支,受到前朝官府的羁縻管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