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78章疲师(第2 / 2页)

“而我大汉于韩州垦田,积蓄草谷,不及二年,待其师疲粮绝,决成败于一役。届时败其敌,长驱直入,平定三韩,设立郡县,可为我大汉之土。”

刘禅看着奏疏上杜预进谏的方略,满意地点了点头。

什么叫人才,这就是人才!

杜预吸取上次教训后,直接就发现了三韩的弱点,把他们的优势变成他们的劣势。

三韩位于朝鲜半岛的南部,他们也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多西部的沿海上,被丘陵分割开,不仅大汉调动不便,连三韩自己也是调度不便。

杜预从中下手,派遣骑兵小队从韩州入寇,抄掠三韩乡间;又让青徐出兵,当海盗劫掠沿海城市。

不过其也考虑到从青、徐二州跨海出兵三韩的危险性以及战事的统一性,而是建议他们带方郡设立港口,从朝鲜北部出发,沿着海岸劫掠三韩。

至于三韩想反击,基本是不可能成功。首先三韩缺乏造船技术,法掌握制海权,海路不用说。想走陆路入寇带方,将会遇上杜预布置的鄣塞,以及精锐的汉军骑卒。

压下奏疏,刘禅问道:“观卿表疏,朕心方才放下。卿以为我大汉若灭三韩,又需多久可将三韩化为我大汉国土。”

杜预沉吟少许,说道:“陛下,臣不敢妄言。若让臣言之,臣以为需平原之上设郡县,山地、丘陵缓图为上。先任良吏教化平原之民,使其富庶,又劝民出山,或其间设县。我大汉若苦心经营,一、二十年之后,三韩归心我大汉治下;百年之后,三韩上下可尽为我大汉之地。”

朝鲜半岛的精华于西部沿海平原地带,大汉平定三韩要掌握富庶的河流平原,依托平原设立郡县,收取赋税。大汉平原站稳脚跟,带去先进的文明,那些跑到山区的百姓也会渐渐出山,并一代一代人的影响下彻底成为大汉子民。

刘禅认真地听取着,示意侍从为杜预上茶,说道:“卿有此思甚是不易,朕不求卿为大汉教化三韩百姓。待三韩平定后,其治理教化,朕当择贤才而教之。”

“诺!”杜预接过茶盏,恭敬答道:“臣当竭尽忠心而为之。”

顿了顿,杜预说道:“陛下,朕居韩州以来,窃韩州远离中原,其幽州往韩州之通道有三,其卢龙道、柳城道位于燕山之中,山深路远,道路难行。滨海道虽短,但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唯冬春可行,我大汉欲深治韩州,还需从沟通水路之道,方可大治。”

滨海道就是日后的榆关道,山海关所的位置。东汉时期已有此道,但是通行的时间很尴尬,只能冬天结冰时通行。常年通行,且又短的道路也就卢龙道。

“卿以为如何?”刘禅问道。

“臣可整修滨海道,便于走商,以利通行。大军或人众者可走卢龙道,设有驿站,以通山道。另青州东来郡牟平(烟台)与辽东郡沓渚(旅顺)设有水路驿站,以便舟师通行,便于商贾往来。”

刘禅寻到东北舆图,根据杜预的讲述,指点说道:“可从卿之言语,让幽州刺史、韩州刺史协商整修滨海、卢龙二道。卿与青州刺史沟通水路驿站之事,同时可带方郡此处设立港口,名为仁川,取其大汉仁施百川之意。”

“诺!”杜预应道

待杜预退下后,刘禅吩咐侍从,说道:“让陆抗出任平韩校尉,赴青、徐、扬三州挑选士卒,调往带方郡,归于杜预帐下听令。”

“诺!”

“启禀陛下,曹不兴、皇象二人奉陛下之诏绘绍兴阁十八功臣像已成,今欲请陛下观之。”侍从禀道。

绍兴阁,乃谯周赞扬大汉三兴,为大汉撰绍兴赋,取其中“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上疏刘禅,可将安置十八功臣的阁台命名为绍兴阁。

至于曹不兴、皇象二人。曹不兴乃是大汉最为知名的画家,尤其善于人物画,历史上与顾恺之并称为“六朝四大家”。皇象善篆书、隶书、章草,尤以章草见长,时人称“书圣”。

刘禅让曹不兴作画,又让皇象画上题诗,以为称赞点评十八位功臣。

“宣!”

“诺!”

殿门缓缓打开,曹不兴、皇象二人趋步入内,他们的身后侍从们捧着十八幅画像,紧随其后。

“开!”

侍从们缓缓拉开卷轴,十八幅文武大臣,栩栩如生地画巾帛上。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儒将之风的黄权,怒不自威的王平,手持笏板的蒋琬……银枪白马的赵云……。

刘禅缓缓走过卷轴,看着这些逼真的人像,着评语,脑海中仿佛又浮现出他们的容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