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55章 生命感动(第1 / 2页)

张丽十七岁那年上了高中,妹妹十五,念初二。

那年冬天妈妈去世。

妈妈身体一直不好,张丽记事的时候就一直待在家里,出不了山,干不了重活,整日吃药。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无缘无故的发脾气,说:“吃啥药!一点事不管,不如死了。”

每当这时候爸爸就说:“咋不管事,看你见好。”

后来上小学时妈妈确实见好了,脸红润起来,脾气也改了不少,不再说不如死了。

妈妈想要个弟弟。

当时不知道妈妈为啥要个弟弟,现在知道了,妈妈想给爸爸留个后人,给老张家传宗接代。

为啥这样?因为爸爸对妈妈太好了,那是爱情。

可是妈妈最终没能给爸爸生个儿子,那个病也没好,还是走了。

那个冬天很冷,爸爸把新买的准备拉粮食的汽车卖了,刚盖起的四间瓦房也卖了,还借了三万多的外债,最终没留住妈妈。

妈妈走后,第二个学期开始,张丽知道家里啥状况。一贫如洗,租住在叔叔家的三间土屋里,上门要账的人络绎不绝,妹妹年幼,于是她决定不念高中了。

那是爸爸第一次发火,很吓人,把她骂到学校。

她敬重佩服爸爸。在对男人有了认知后,她觉着爸爸是个了不起的男人。

妈妈走后三年时间爸爸不但还清了外债,还修建了新房,让她和妹妹有了温暖的家。

家永远是坚强的堡垒,有它有温暖,有依靠,有支撑,有希望------

张丽读完高中上了大专,妹妹也上了技校。

年富力强的爸爸一个人在家做买卖,没人照顾。姐俩懂事,爸爸娶了后妈,然后有了弟弟。

说实话,有了后妈后心里不舒服,总想亲妈。不舒服归不舒服,但后妈对爸爸实心实意,照顾的挺好,俩人感情也好,做女儿的放心。说实话在心里是感激后妈的,只是嘴上不说而已。

原以为这样挺好,谁成想爸爸也走了------

此时张丽眼前浮现的是爸爸的面孔,眼泪流了出来。

爸爸走的太急了,想呀——

直到此时她才深刻的理解爸爸——父爱如山,深沉厚重。

擦去脸上的泪。

对面那对母子已经往前走了,留下孩子的笑声在耳边回荡,犹如小时候自己和妹妹开心的笑------

又向前走去,前面是座凉亭,凉亭后面是假山,接着是一条长廊。

凉亭里有六、七个老人,有的拉二胡,有的弹琵琶,有的打锣。一位六十多岁很有风韵的阿姨站在中央,声色俱茂的唱着京腔。

那身段、那声腔,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唱念做打,活脱脱的真实人生。

张丽没靠前去,在五米外站定,认真的听着、看着、欣赏着。有一瞬间觉着自己就是那个唱戏的阿姨,有滋有味悠闲的活着自己。

活着自己。

是呀,人不就是活自己吗?

如果没有这场病,有些事也许到现在也看不开,还纠结着。

她又想起了爸爸。

那是大专毕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学的是旅服专业,在一家酒店上班,当领班。

心里反对反对爸爸找后妈,但又希望爸爸有人照顾。

这是一个矛盾心理,没亲身经历的人体会不到。

我们在小说、电视上看到那些懂事的儿女同意爸爸,或者妈妈找后老伴,为之高兴,心里说如果是自己也会这么做。

没到真格的时候呢,到真格时候心里都或多或少的不自在,不愿意,甚至反对。

人之常情。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