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8章 接孩子(第1 / 2页)

十月下旬,省城餐饮协会和万隆大家庭联合举办“金秋饺子节”,会场设在万隆商场一楼大厅。这次饺子节不但是省城的饺子馆参加,东北三省一些有名的饺子馆也来参展,包括几家南方的。

阿巧饺子馆也在邀请之列。

艳华给老谭打电话说这事,老谭正忙着设计新厨房,觉着没必要参加。

“咱家是省城好口碑饺子馆,不参加不好吧。”艳华说。

“他们要多少赞助费?”老谭问。

“不多,十万。”

“够黑的------”老谭想了一下说:“这样,参加可以,但得给咱家做广告。”

“你呀——”艳华笑了,说:“我也不想参加,主要是给个面子,我还是区代表,不参加不好。”

“那就参加,我月底回去。”

放下电话,老谭在原地愣怔一会儿,想起当初在临江轩工作时参加饺子节的情景。那时候师父还在,得了两块金牌,也很风光。

只是现在没了出风头的想法,也没了争强好胜之心,加上饺子节商业化太重,没了本来的意义,也就没心思了。

虽然没心思,但面子上的事得做,也是给省城餐饮业壮脸。

新厨房的装修得到托娅达娃的大力支持。开放式厨房虽然新颖,但毕竟是个理念,食药局对中餐厨房的管理上还没开放。

老谭详细说了如何设计、如何做到卫生标准后,托娅达娃认真考虑一番,才告诉他可以做,但装修完必须经过局里验收,合格才能行。同时说如果效果好,就作为样板厨房进行推广,把阿巧饺子馆定为窗口服务餐厅、免检单位。

有了食药局的支持,厨房装修顺利,现在已基本完工。经过调试很理想,排烟和噪音都达到预期标准,就等着验收了。

按理说这时候厨房该进人了,可现在一个人没有。

老谭遇到了新问题。

从益阳回来后,老谭把考察时拍的照片和录的视频整理成课件,召集杨志军和三个厨师长以及档口主管观看,做了详细讲解,并宣布新装修的塞外食府店就是这个模式。

大家看完虽然震惊,但一致认为饺子馆做不成着样,尤其向客人介绍菜品的环节就做不到。

“咱家是饺子馆,挺多菜需要过油,加上下手活多,没打荷的肯定不行。”杨志军首先反对。

“我准备重新设计菜品,调整菜品结构。”老谭说。

“再调整咱家的传统菜不能取消吧?像锅包肉、溜肉段、地三鲜,都需要挂糊拍粉,这就不能解决。总不能叫师傅一边炒菜一边给锅包肉挂糊吧。”杨志军说。

“这个好解决,单独提出一个炉眼操作。”老谭说。

“不也面对客人吗?卫生这块就保证不了,戴手套呀?我仔细看了,人家的菜几乎没挂糊的,都直接炒,连拢芡的都少,要是都这样菜行。”杨志军坚持自己的看法。

随着杨志军其他人也提出不同问题,大体上是不好整,有困难。唯独没提出问题的是面点,她们现在就是开放式的,改与不改都一样。

看大家七嘴八舌的反对,老谭也闹心。但他决定的事很难更改,等大家都说完了,他心平静气的说:“咱们这是一次尝试,虽然去考察了,但没整过,我也没经验。”

紧接着提高声调:“没经验咋整?就不干了?开放式厨房是趋势,让菜品开口说话是理念,以后两年,谁家做到谁家赢,保证的。

我知道大伙儿想啥,厨师吗,炒菜就行,谁也不愿意去切小料搬盘子,配合砧板摆档。一是心理上过不去,再说也掉不下脸,对不?”

“三哥不是,主要是忙不过来。”杨志军说,有辩解的意思。

“我还没说怎么操作呢,你咋就知道忙不过来?”老谭沉着脸问。

杨志军干嘎巴两下嘴,没出声。

老谭提高了声调:“什么事在没做之前不要说不可能和做不了,还没做呢,怎么就知道做不了?做不了人家咋做的?

不用不承认,看完课件,我就不相信你们不震惊。不服?我是没领着你们到现场亲自看,亲自看了都能做。

我还是那句话,把咱们这些人放一起,研究飞机大炮是不可能,没那智商,厨房要是研究不明白就白活了,没资格当厨师。”

看老谭有些发脾气,大家都低着头不说话。

老谭缓了口气,说:“把大伙儿叫来不是说改厨房马上做,而是坐下来一起研究,看咱们咋弄,咋调整。一人计短、俩人计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就不信咱们这些人在一起整不出个开放式厨房来。”

沉默,气氛有些紧张。

过了一会儿,杨志军红着脸说:“三哥,整是能整,主要是我们没见过,不知道咋整。”

老谭笑了,说:“就知道你这样,痛快点儿,就说想不想干。”

“想。”

“想就行。还有谁想干?”老谭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