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5章 米汤味道(第1 / 2页)

整个厨房是半环绕大厅的,只有靠窗户的地方没有厨房。

整体上看,整个厨房像一道长廊,也像一条浓缩的小美食街。各个档口直接面对客人,操作台在里,展档在外。展档上的菜品全部是实物展示,有半成品和成品,给人的感觉一目了然,很有冲击性。并且一菜多份,错落有致,有货卖大堆之感又不失美韵,极具观赏性。

排在最前面的是凉菜档口。

展档三层,长八米,上面摆满了菜。看着丰满,其实只有八个菜,每道菜最多的摆了十份,少的四份。

“这是咱家的凉菜,菜不多,八道。卖的好的招牌菜中午饭口摆十份,晚市十五份,售完为止。”王政介绍道。

“要是不够卖呢?”老谭问。

“没办法,就这些,想吃的话再不早来,再不提前预定。咱家一共三个凉菜师傅,一个负责两道招牌菜制作,剩下两个每人三道菜。每道菜都有标准,在口味上能得到保证。”王政说。

“每天摆档也够忙活人的。”老谭说。

“谭总,其实摆档就是制作过程。你看没,摆完就制作完了,客人点完菜菜单一下,这边就直接上,既保证了质量,也提高了上菜速度。

当然,摆档确实费时间,但也没啥,都是个习惯。以前是封闭式厨房,全在内部操作,客人是看不见,但也得备料。现在开放了,客人能直接看到,并且有参与感。要说费劲儿就是比以前更卫生,不但是环境卫生,还有个人卫生都得到位,因为客人能直接看到。”王政说。

老谭点头,承认这种形式确实好,比阿巧先进。

“王总,这面铜锣是干啥的?”张丽指着挂在档口一角的小铜锣问。

老谭也向小铜锣望去,觉着挺新奇。

“噢,你说这个。”王政笑了,对里面的一位师傅说:“李师傅,敲一下锣。”

里面的一位师傅停下手里的活计,拿起锣锤敲了一下。

“噹——”

锣音清脆,整个大厅清晰可闻。

正在收拾台面的服务员听到锣声,都不约而同的向凉菜口望来,两个离得近的服务员开始往这边走,王政示意不用过来,

“这是提醒服务员菜好了,听到敲锣就过来端菜。咱家大厅没传菜员,各个档口菜好了就敲锣,服务员听到了就过来端菜,保洁阿姨听了也来。这样不但节省时间,还有新奇感,有时候客人会自己来端。”王政说。

“这个好,有创意。”老谭竖起了大拇指。

“呵呵,也是逼的。现在服务员和传菜生不好招,都不爱干,没法了才想出这个办法。没成想效果还挺好,客人也接受。”王政说。

“那二楼的菜呢?”张丽问。

“厨房中央有传菜梯,在那往上送。二楼的菜不多,大部分是凉菜,每个包房都有小厨房,热菜在那做。一会儿咱们到二楼,看了你们就知道了。”

挨着凉菜档是煲仔档,面积和凉菜间一样大小,形式也一样。

展档上摆着四道菜,每道菜近二十份。

“咱家总共四道煲仔菜,这个——”王政指着砂锅粉丝说:“卖的最好,咱家招牌菜,几乎桌桌必点。”

老谭仔细的看这道招牌菜。粉丝整齐的码在砂锅里,提前处理过,红亮诱人,上面放着十来个涨发好的干海米,撒着小葱花,看着就想吃。

再看价格,二十八,公道合理。

煲仔炉上开着火,一位师傅手拿长筷子,正不断翻动着砂锅里的粉丝,诱人的香气飘出来,叫人垂涎欲滴。

“这是中午客人预定的,提前加工。”王政说。

老谭点头,很是欣赏。

“咱家师傅都是自己备料自己制作,没有小弟。这样不但保证了出品质量,还提高了师傅的责任心。”王政说。

“没小弟有粗加工吧?”老谭问。

“粗加工有。咱家现在四家店,专门租个车库做粗加工,所有的青菜都是摘完洗过的,包括鱼也是收拾完的,等肉类在各个厨房加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