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的一切变化,都看在郝昭眼中,他在等,等待敌军的变化出现。优势在手,求变的是敌军,他要做的是,见招拆招。
所有的变化,尤其是下风之中的变化,都是要承担风险的。临阵指挥,考得就是你的反应速度,军事理论吗,则是基础。
说起来简单,却是参谋军官与一线军官的最大区别。当敌军变化之时,你的反应越快,应对越准确,越能将优势延续或扩大。
相对而言,临阵需要你的第一反应准确,参谋军机,拥有的时间则要宽裕的多。二者本身并无什么优劣,只看用人者为谁。
原本时空之中,最突出的例子,一定是马谡了。街亭之失,是诸葛亮的用人失误,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未必是眼光全错。
日常的观察,诸葛亮对马谡一定是有了解的,后者或许是个优秀的参谋人才。在帅帐之内,他可运筹帷幄,以一当千。
但领军作战,面对种种军中实务,就未必那么优秀了。尤其是临阵的那种紧迫感,加上对手的强大,才造成了失败。
具体到底如何,叶欢已经无法探究,他就算想用马谡,估计也得再等个二十年。但街亭之战,不堵大道到底是不是失误?
当这个战例出现在南山武院之中时,高顺和麯义的第一反应,也是上山。区别在于,他们同样会阻挡大道,成掎角之势。
孰优孰劣,无法追究了,叶欢却可以从其中吸取教训
。比如武院的那些优秀人才,一般都是先参谋,接着军中,再回参谋……
由此往复数次之后,根据他在军中的表现,再决定具体的位置。
先参谋有什么好处?你去问问庞统、诸葛亮、包括陷阵悍将邱泽!站在一定的高度,能培养你的大局观,种种用兵技巧。
一旦养成了这种素质,再回到军中去学习实务,是可以事倍功半的。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是邱泽、徐盛,可以统军作战。
无妨,优秀的参谋人才,一样是军中不可或缺。严纲对庞统,张飞对诸葛亮,麯义对陆逊,都是叶欢培养人才思路的延续。
在高顺和邱泽对郝昭的评语之中,皆将之定位成优秀的战将,用之于临阵指挥,战场实战,会比担当参谋更加有利。
叶欢自己的观点,和麾下战将一致,郝昭的战场感觉,是他的天赋所在。汉中之战足以证明,他的战术运用,越来越为纯熟。
占据优势之时,敌军求变,我见招拆招,拿出具有针对性的战术。对郝昭而言,是基础,假如要更进一步,那就是,料敌先机。
樊稠开始安排西凉铁骑,加强骑射力度之时,李通的战术变化,郝昭大致已经猜到了。接下来,青州营的攻击会更加疯狂。
疯狂?陷阵从来不惧,比疯狂,你就能比得过我?王牌士卒心中,任何战术,我和你硬钢,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我,没有例外。
士卒这样想,主将从
来不会阻止,甚至还会鼓励,那是强军的气质养成。但身为战将,就截然相反了,你不能和士卒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