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先帝认为,封德彝是隋朝旧臣,谄媚不忠,还帮着作乱弑主,着实该死。严厉的斥责了他一顿,便把他贬为庶人,让他自顾还乡。
封德彝没得办法,只能去寻萧瑀,还是萧瑀带着他,又一次的叩阙,进献了所谓的秘策,才让先帝改变了主意,以中书舍人留用,不久后晋中书侍郎。
至于,是什么秘策,不得而知。恐怕只有先帝、封德彝、萧瑀桑个人清楚。
但那之后,平定洛阳之战,封德彝进言有功,获封平原县公,而后不久又让他兼任了天策府的司马。
之后,封德彝是平步青云,先是兼任了吏部尚书,又封了国公,最后甚至做到中书令的位置。
“可是,玄武门之后,他们反目了!”
这段历史,哥俩是比不得长孙无忌这个亲身经历者。玄武门之后,李世民又做了三个月的太子,随即登基称帝。而封德彝因为也算是天策府的人,又是中书令,自然要再进一步,更加重要,于是晋为了尚书右仆射,与萧瑀的左仆射地位完全相当。
按理说,他们是好友,是患难过的,萧瑀又是他来大唐的引路人,他们应该和睦才是。
可封德彝却不知怎么的却变卦了,每次与左仆射萧瑀商议政事,都表示赞同,但到皇帝面前,却说出相反的主张。
一次两次,萧瑀忍了,次次都这样,萧瑀那暴脾气怎么忍得了,因此二人由此交恶,甚至有时在公廨里也因为琐事争吵。
贞观元年,封德彝在尚书省突然病重,就是因为与萧瑀争吵的缘故,封德彝直接就吐血人事不省,吏员也是赶紧上报。李世民还让人用御辇将他送回家中,让太医住在他府里,便于治疗。
但没过几天,封德彝便病死了!其子-封言道,欲与萧瑀争论,可即便他是淮南公主的驸马都尉,又怎么能与萧瑀相提并论,没过几招便落了下风。
陛下呢,也不忍封家落魄,便将封言道外放了宋州,做了刺史。这件事,也是间接导致了后来房玄龄与李靖,拉萧瑀下马的诱因。
朝争有限,相忍为国,谁能想到封德彝竟然被萧瑀寥寥数语给气了死呢,不得不说,这就是命。
这么多年过去了,长孙无忌依然没想明白,他们二人到底为什么反目。就像吴王说的,这个秘密,怕是只有萧瑀一个人清楚了。
而这次的世袭刺史制度,在长孙无忌看来,这就是没安好心,至于是什么,他想干什么不得而知,总之就是不好。
但陛下既然统一了,那就查一查,反正查一查又不会出错。
不过,最好不要太张扬,因为萧瑀这家伙,长孙无忌太了解,他可不是一般的机敏,若是让他找到什么毛病,那问题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