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这段时间焦头烂额,今年的旱灾比去年更严重。
这段时间,他在协调南北漕运,江南的米粮必须能顺畅的运到帝都才行。河工、漕运是决定华北安定的基石。
这段时间,他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收拾东林党。
开始着手处置在已巳之乱中,犯了罪的各级官员。
这次建奴大入侵,造成了如此重大的损失,朝廷的脸面无存。总要有人出来负责吧。
这段时间好多人纷纷下狱。诏狱里和刑部大狱、顺天府大狱都人满为患了。
他最焦心的是,他做为一个少年天子,本就让天下人心存疑虑,都说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本来天下人就担心他过于年轻,能力什么的不够强。
现在出了这个事儿,他在整个乙巳之变里,举止失措,几乎毫无作为。最后还是定远侯回来了,才把这事儿解决的。这对他的威望打击太大。
今日一早,他心情沉重的翻开了奏章。结果第一个就看到了定远侯杨凡的奏章。
他顿时有些惊讶。这家伙潜水好久了,崇祯都有些忘了他的存在。
最新的消息是锦衣卫汇报的定远侯动向。他好像是在青海和却图汗起了冲突,他奉旨送大师入臧遇到了阻碍。一直在西宁城呢。
这厮极懒,基本上朕不找他,他才不会来找朕呢。
今日到转了性了,不知道是什么事情。
其实,这份奏章是王承恩特意放在最上面的。
这段时间都是坏消息,陛下的脸色和一汪水似的,心情坏的很。在他印象里,杨凡的奏章总是给陛下带来很多乐趣,每次都看的哈哈大笑。
尤其喜欢指摘杨凡的丑字,错字。用错了的成语和典故。以及他蹩脚的比喻和引用。这让陛有了嘲笑杨凡文化水平,进行降维打击的乐趣。
他读着错字连篇,缺笔少划的奏章,越看脸上的笑意越多。最后哈哈哈大笑道:“这厮虽然是个不学无术的,但是,这一次却说进朕的心里去了。”
王晨恩赶紧接过话茬问道:“不知定远侯给陛下提了什么建议。”
“嗯,他说盛世修书!他愿意出资,修一部《崇祯大典》的类书。他说大明已经二百七十年了,三百年间积累的文华成就应该分门别类,保存整理,修一部大书出来,以彰显崇祯盛世的辉煌。哈哈哈。”
王承恩秒懂,心里大赞定远侯会邀宠圣心。
这绝对是皇帝最想办的事儿。这次乙巳之变,搞的皇帝和朝廷颜面扫地,目前最急需的就是粉饰太平,啊不对,是盛世修书。提高皇帝的威望。
“嗯,他还问朕永乐大典的的情况。王伴伴,你去查一下,看看永乐大典放在什么地方,现在怎么样了。他说要雇佣一些读书人,重新抄录十份。其中三份交给朝廷。在翰林院、南北国子监各放一份,对百姓官民开放借阅。”
“他还建议,全国献书,在京城南城成立修书馆,招募书法好的人员和大儒编修《崇祯大典》。这个建议很好,不过朕怎么能和成祖爷爷相比呢,就不要叫什么《崇祯大典》了。就叫《大明图书文献集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