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二章 筹备(第2 / 2页)

这位兄台的理论能有好几千字,概况起来是铅玻璃的诞生,导致了光学、磨镜技术的突飞猛进,而随着人类的双眼解放,压制欧洲数百年的神学基础才发生了动摇。最终,古希腊留下的逻辑、科学种子杂交,终于在突破中世纪桎梏的欧洲发芽、开花,结果。

朱翊钧倒没有全盘接受这一理论,但铅玻璃的发明确实是他发展大明医学必不可少的一步。万历二年十一月份发明了铅玻璃,万历三年正月,第一台显微镜就送到了医学院——朱翊钧这个穿越者,真正意义上推动了历史的车轮转到了一个未知的方向。

显微镜的发明,促进了大明的微生物学从无到有,茁壮成长。而皇帝的格物之论,也从京师逐渐生发,又经过报纸的宣传,慢慢扩散到了整个天下。

有了这一利器,再加上解剖学的配合,京师医学院在万历三年先后突破了伤寒、疟疾、血吸虫三大疾病的致病机理。

有了机理,防治就有了方法。医学院利用朱翊钧指导的卫生防疫知识,经过精心准备,万历三年底献上《疫病防治》医书一部,朱翊钧随即颁行天下并在两京报纸上连载。

......

定下了伐缅之议后,医学院将按照皇帝旨意,派出教师五人,学员三十人,在京营先开展一波疫情防治卫生条例的宣贯;随后精选出聪明伶俐的士兵三百,紧急培训外科急救知识,到战场上当医务兵使用——而这些教师、学员,将在战场后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野战医院。

有了随军医护,这只征缅大军算是武装到了本时空全世界最豪华的程度。

......

因为这一仗关系到帝国稳定缅甸的战役目的能否顺利达成,这主帅选择也颇伤脑筋。

在主帅选择上,武学作战系在殷正茂的带领下,也向朱翊钧提出了好几个人选。

一开始他们按照国朝“以文制武”的传统,选择的主帅都是文臣——殷正茂当仁不让,主动请缨要到缅甸开疆扩土。

被朱翊钧亲自否定后,正经起来的作战系终于提出了履历丰富,战功卓著的人选:

排在第一位的为刘显。这位老兄现在六十岁,祖籍江西南昌。他生而膂力绝伦,也读过几本书,但家贫落魄。后来跟着朋友跑到四川,在乡下做了几年私塾老师。

刘显当老师期间,教的学生打架比背书厉害。他朋友一看不是头,建议他贿赂当地衙门,冒籍为军户从军。

当兵之后,刘显终于显露锋芒。嘉靖三十四年,宜宾苗乱,巡抚张臬出兵征讨。这位老兄陷阵格杀五十余人,擒首恶三人。

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刘显由此功直升副千户,他不太满意,又跑到兵部花了一笔钱,加衔指挥佥事。此后就进入升官快车道——历任浙江都司参将,曾于浦口冈下大败倭寇,迁副总兵,后又尽歼刘家庄倭寇。嘉靖四十一年,充总兵镇守广东时,率军赴福建援助抗倭,与戚继光、俞大猷等连续破倭。继任狼山总兵,统制大江南北,防倭进犯。

万历四年的此际,刘显进官都督同知、左军府都督,任作战系教授。系主任殷正茂在推荐报告上点评道:“显有将略,但居官不守法度。”

报告报到兵部尚书处,谭纶又加了一段点评:“精悍驰骋之能,在靖江伯之上——然御军全无纪律。”

朱翊钧看了点评之后,心里先打个突,接着看他们推荐的第二名主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