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八十六章兴化之策(第2 / 2页)

苏渭咳了一声:“这事说来就话长了,我看东家准备酒菜了,等等慢慢聊!”

赵婶买了许多肉菜海鲜酒水回来,肉是新切的黑山羊肉,酒水梁川特意交待要去西街找化外人买的葡萄酿,说是便饭,可是不能随意啊。葡萄酿烩羊肉,滋味别有一番风味!

不多时一盆盆菜肴便端了上来。有兴化带来的泡菜,酸甜开胃,还有肥硕的虎斑虾,过水一酌,再醮一点桃城县的陈醋,让人口齿留香。汤是梭子蟹熬出来的,汁味鲜甜,还有银鳞带鱼,黄花鱼,拿到锅里微微一烹,滋味就让人欲罢不能。

满满的一桌海鲜大烩,段鹏看得眼睛都直了,道:“这。。你们在清源都是这般吃的?这也太丰盛了!”

梁川笑了道:“泉州府临海,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也就这点好处了,大人久在山里,尝尝这味怎么样。”

席面上梁川段鹏还有苏渭,招弟他们梁川都没有让上席。段鹏举筷吃了圈,他祖籍中原,头一回吃这么多的海鲜,除了感慨还是感慨,倒不觉得多奢靡,只是清源人有这种生活条件,让他格外吃惊。

要说梁川赚多大钱,他也不信,因为那些出产他都是知道,是凤山老家送来的物产,走的量大的了或许能赚上一点小钱,可是要维持这种生活,肯定不容易,唯一的解释就是清源这里物足民富了。

梁川倒着酒,苏渭讲着逸事,三个人酒过三巡段鹏还是先开口了:“三郎,我想问你。”

梁川怔了一下,看他这样子不像喝多的,自己也不敢托大,恭敬地回道:“段大人言重了,小子我知不言。”

段鹏仰着头叹了口气道:“有没有方法让咱兴化的人民也跟清源的人一样,过上这种生活?”

苏渭与梁川同时放下了这个酒杯,气氛好像突然变重了。

为国为民者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啊。其实梁川这次碰到段鹏明显感觉与上一回不一样。上一次的段鹏意气风发气吞如虎,这一次好像心有余戚力不从心一般,一副无形的担子压在他的身上,没有了往日的那种锐气。

梁川正色坚定地道:“能!”

段鹏起身朝梁川行了一个礼,恳切地问道:“还请三郎赐教!”

“段大人想必也看到了南溪北岸现在不一样的光景了吧。现在每个月我这里都要给几个村的人发几十贯的工钱,便是这些钱他们也比在地里讨生活几十年要强得多!”

段鹏细细地听着,就像一位谦逊的学生伶听着先生的教诲,梁川则语重心长地说道:“眼下兴经地少人多,劳动力过剩严重,大人可以引导这些人不一定要往田里面走,往山上走也是可以的嘛!”

往山上走。。段鹏喃喃地说道,他读的是孔孟圣贤大道理,不是农业致富经,只能听梁川的解释才能明白。

“所谓往山上走的意思呢就是山上遍地都是宝物,树木竹林一望无际,这些可都是生财的好路子啊,就是那些个林地,养一些活物也是一条路子,没必要全部一头扎到地里面嘛。”

“我在何麓办的手工场,让乡民们一起去做竹编,这玩意只要是生产出来大人不必担心贩卖不出去,销路可以包在我身上,你只需让乡民们安心干活就是了,相当于工钱我给他们发!”

虽然四个村做竹编的人数不在少数,可是这毕竟是人工的产量,与整个东南大市场对竹编的需求来比还不如九牛一毛。就是整个兴化的人齐上阵,他梁川也有信心把这些竹编都消化完!

乡民们往何麓一坐,竹编只要一个月编上几个,赚的钱便比地里刨上一年的土赚的钱多,这种活谁不愿意干?

段鹏一心为了摘掉扣在兴化人民头上的这顶穷帽子,不惜冒着违律的风险亲自来了清源,听得梁川在帮他真心出谋划策,全心就扑在了这上面,梁川说的每一句话他都不敢落下!

“哪怕是要往地里头钻,咱们也可以先提高一下粮食的产量,段大人回去后可以去我们清华学堂的学田看看,那些新种这会应该都发芽了,要是段大人能推广一番,来年兴化的的百姓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只要不是所有人都往土地上扑,那样人地矛盾就能缓和,大家也都能赚钱,咱们山多地少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再说兴化不也有良港嘛虽然只有一里不到的海岸线,但是吃水深度极深,也有海港避风,这条件足以吸引海外的船只来咱们兴化了,老百姓没办法去修港口,只要官府出面像清源一样先修港口码头,再鼓励商业,枫亭这海岸线要发展起来也是指日可待!不出三年,渔盐之利所获能超农税百倍。”

“要从农业地区转变成商业地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段大人如果这两点你能先做到,我相信千年之后的兴化人民还会记得你的大恩大德!”

梁川一张嘴竟然将这治国安邦的策略说得如此轻松滔滔不绝,惊得他是哑口无言。

这一趟多亏是来了。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读书了,段大人这些我就不多言了。”

“段某也是看到你的学堂才跟着大兴学风,这不倒巧,有个先生还是清源的,刚从你们这去兴化不久,叫文博彦不知你认得不?”

梁川惊到了,他怎么会不认得,这小子怎么会跑到兴化去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