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 初来乍到 第三十二章 渭水河边说封神(第1 / 2页)

在好不容易从诸府管家的包围中脱身后,军爷告辞了尉迟恭,直奔蔡国公府,终于在夜幕降临后,军爷等到了蔡国公杜如晦,二人顾不上吃饭,便在书房密谈起来。

“蔡公,和陛下商议得如何?”见杜如晦坐定,因为事关重大,所以军爷开口问道。

“刚才陛下已经下了密旨给段纶,停止现在长安城内所有皇家及朝廷在建工程,将调集所有工匠全力制作筒车!至于筒车制作秘法,将在明日祭天之后公之于众,让有能力自建筒车的百姓自救!”见军爷动问,杜如晦将他与李世民商议好的办法向军爷和盘托出。

“百姓自救?这筒车耗费甚巨,木料,匠人,以及安装都不是一般百姓可以负担得起的,一架筒车虽可以浇灌七八户百姓人家的田地,可这七八户人家加起来都不一定供得起一架筒车!”军爷思索了片刻,把自己认为不妥的地方说了出来。

“呵呵,永思,不枉陛下夸你谨慎啊……”杜如晦望着军爷笑道,看来还有下文他没有说出来。

“蔡公这又是在考校我了,朝廷肯定另有打算,愿闻其详!”军爷也笑了起来。

“百姓无法自救,朝廷当然义不容辞!但是有能力自救的,还是须得自救!”杜如晦抚髯笑道,继续说,“明日陛下将亲赴明德门圜丘(唐朝天坛)祭天,然后当众将筒车图纸赐予朝中宗室王侯,功臣勋旧,关中久旱不雨,你猜他们拿到图纸后会如何?”

“难怪这程咬金……”军爷突然想到,原来消息传播得这么迅速,背后还有朝廷在推波助澜。

“越是私下里传,勋贵们才越觉得可信,越是借咬金的嘴说出来,效果才越佳!呵呵,人心啊……而且此时工匠正在赶工,他们将在天亮之前,在清明渠上赶制出一架小型筒车,作为示范,这心怀疑虑之人,可以亲自去验证嘛,待祭天之后,朝廷便会把这图纸,贴在筒车之旁,供天下人抄录,永思如何看?”因为是在书房里私聊,而且事情又与眼前之人有极大的牵扯,所以杜如晦便把这等机要之事从头至尾一一说明。

“关中土地,三有其一在这些人手中,此时久旱不雨,大家早坐不住了,现在手上有了筒车图纸,谁会无动于衷?”军爷点头赞道。

“现在国事初定,朝廷心有余而力不足。若是百姓田地颗粒无收,便要卖儿卖女,家破人亡!”杜如晦叹了口气,继续说,“所以明天一早,你率一千禁军领着工部连夜凑齐的九千工匠,离了长安,至于怎么安排由你临机决断,我相信你能分配好!到时候谁来找陛下借人都是两字,没人!”

“朝廷此举,实乃用心良苦,只怕这筒车普及之后,我关中不复为旱情所扰矣!”军爷很有感触的叹道。

“是啊,越是在百姓困苦无依时,朝廷越是不能毫无作为,若天下人皆曰苦,只有权贵笑,终是会失尽天下民心的!这一直是陛下最为担心之事,所以此次救灾得破破例了,将这轻重缓急重新分分!”军爷是至交之人,所以杜如晦在他面前毫不讳言的发了一番平时罕见的感慨。

“这九千工匠加上我村中原有的人数就是一万人了!这样算来,一天下来差不多可以建造六十架大型筒车,灌溉面积接近五万亩啊!”军爷细细一算,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如果按这个速度几天的工作量就可以满足一个大县所需要的筒车数量了,看来李世民真是下了大力气,竟然一口气出动了一万工匠。

“这些工匠都是将作监调集的,没有征用民间一人,想必到了明天长安工匠就会供不应求了吧!”杜如晦道。

“嗯,蔡公这样,明天我匹马回村先遣出大半熟匠,与大队人马混编,以老带新,平均分配到渭水一线各个县内,然后全力开工!”尽管杜如晦说让军爷自行调度,但军爷思考了一阵后,还是将自己的想法先行汇报了一番。

“好,这个办法可行,与地方接洽之事就由随队的工部官员来完成,所有物资、住宿、粮食补给均由地方上配合!”杜如晦道。

……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