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017章:王世充(第1 / 2页)

杨侗心里很清楚,这些灾民是以宗族为团相聚在一起的,他们几十个宗族又会推选出一个代表,具有极强的组织性,如果将一个个宗族安置到同一个庄子村镇,一旦生活不如意,在有人蛊惑之下,又会为祸地方,只有打散成一盘散沙,才是根除后患的最佳办法。

只不过杨侗也没有做得太过分,十户以内的至亲人家,还是可以在一起的。

当天,便调大量船只入城,每登记一户,便给他们一块牌子,上面写有一家人的基本资料,以及将要安置的地方!

而后派出官员从洛阳开始,逐县介绍河北道政策,并让他们赶往洛阳和偃师、汜水集中,沿途住行皆由官府管。

河南郡是天下之心,本就人满为患,而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灾民,对于各地官员来说,是一个定时炸弹般的大麻烦,现在杨侗愿意接手,一个个求之不得,即使杨侗没有动用权利强迫,各地官员也自发自愿的提供各种便利。

当然,就算官员军队全力配合,这么大规模的迁徙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当初说来简单,但这做起来方方面面的事情就都得顾虑到。黄河的存在,是两岸难以逾越的天险,往来的船员根本不够用,最后,为了节省时间,只能让船只横渡黄河,把灾民先送到河内郡,再步行至汲郡,然后在此分散于各个安置点。

迁徙百姓中人员良莠不齐,不乏一些青皮无赖,但他们只要愿意走,杨侗也不会拒绝,但这些人往往也好起哄闹事,好在沿途都有官军跟随,处理这些事情。

此外迁徙路线,沿途粮食如何保证,迁徙的百姓要往哪里住,每一样都需要顾虑到,至于到了地方如何安置,反倒不是很困难。

河北道乱了七八年,正缺人口。

杨恭仁、杨师道回馈来的消息称,有千万人口,河北道也容得下。许许多多的房子稍加修缮即可使用,此番有大量人口涌入,正好将这些房子盘活。

至于无法养活这些人?

开玩笑,有着大隋几大粮仓在手的杨侗,根本不担心粮食问题,大不了到了产生效益的时候补充进去便是。

因此,杨侗清点好灾民后,便开始对河南郡贫穷百姓下手,都是用尽全力,甚至不惜用一些蛊惑的手段,将人口往河北道迁徙,根本不担心无法养活这些人。

他最大的法宝就是河北道以后会建设食宿全免的‘义学’,从8岁到10岁的孩子都能就读。

这一个承诺,令全郡贫寒百姓毫不犹豫的搬迁。

望子成龙的心态,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不能免俗,而且‘义学’也切中了他们的软肋。

最先前,因为执行推荐制的九品中正制,所以贫穷百姓读书无用,等到科举制出现时,百姓有了入仕之门,但由于读书成本太高,只能望洋兴叹,现在有了食宿全免的“义学”,谁愿意苦了孩子啊?

其实理解起来也不难,就像现在家长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道理一样。

对于义学,世家门阀、士族嗤之以鼻。

早在杨坚时期,因为科举制的不完善,文教也推广得不如意,反而让世家门阀、士族以联姻和收假子、门生的方式获得了更多优秀寒门子弟。也直接导致英明神武的杨坚在晚年干了一件最大的蠢事,他下令废学,将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的学院全拆了废了,直接不允许百姓学习。

连杨坚和杨广都做不到的事情,他们不认为杨侗这小儿做到。

而与此同时,远在江都的燕王杨倓过了一个多月,终于在大业十三年二月中旬姗姗来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