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恒大喜,“我就说秦淮是读书的料,有这聪慧的脑子,日后毕竟能在朝堂之上为国出一份力的。”
“那都是以后的事了,可眼下怎么办?老先生说了,他已经教不了秦淮读书,让我们另寻教书先生,那你说,哪里还有更合适的?”
她的话让他脸色沉了沉,“明日我到镇子上去问一下,镇子上的先生必定有能教授的了的。”
她也点头,“那好,明日去的时候,你带着秦淮一起去。到那让先生看看,说说自己读过的书,也好让先生知道,是否可以教授的了他。”
“娘子聪慧,明日我带他去。”
秦子恒带着秦淮到了镇子上,一连找了几家私塾,可那里的先生都说秦淮所读的书已经超过了他这个年龄该读的了。
那私塾中的小学童们读的都是他读过的了,即便是进了私塾,却也只是把往日读的再重读一遍,那岂不是浪费了时间。
回到村子里时已是傍晚,陈佑怡在厨房里烧火做饭,听到外面有声音便走了出来,见是他兄弟二人,“如何?可找到合适的私塾读书了?”
见他二人闷头都不说话,秦淮似是更加气馁转身就回了他自己的屋,秦子恒这才对她道,“问了三个私塾,都说教不得。这下可怎么办?总不能到别的镇子上去吧。一来是路途太过遥远,二来秦淮年纪太小,若没人照应,怕到了私塾里连生活都不行的。”
陈佑怡也皱起了眉头,只是暂时没说什么,先做了晚饭。
等晚上喊秦淮吃饭的时候,却叫不开门,“别叫他了,估计心里正烦闷呢,明日再喊。”
陈佑怡听了秦子恒的话,便回屋去吃饭。
酒楼的事情也要她操心忙活的,所以在家里待了几日之后便又回了酒楼,可心里一直记挂着秦淮的事。
这日许临风来到酒楼请客吃饭,桌上都是豪绅要么就是官府的人,陈佑怡不敢怠慢,照应的极好,待许临风一个人独处时,她找好机会上前询问道,“我家二弟想找个私塾读书,可他之前读的太多,私塾先生说教授不起,谁也不收,许大人对此地的情况了解,可知道哪里有高人,能教的了呢?”
许临风想了一下,“你等着我帮你问下。”
没过多会,他便命人捎来了口信,“许大人说了,这镇子上曾有一个先生,据说是在京城当过教书先生的,学问甚大,年老之后便回到老家隐居了。但去处并不知道,还得秦娘子自己打听。”
陈佑怡听说是京城回来了,心下欢喜,“那你可知那人的名字?”
“名叫张子寿。”
得了这个名字后,陈佑怡日日念叨,见人就问,可没有人知道这里曾有这么一个教书先生,到后来她自己都开始怀疑,这教书先生是否真的存在。
真怕是有人只是传言而来的。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