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章:我的复仇:四十四、毒源(第1 / 1页)

过了许久,龙川才渐渐地平静下来。()他说,“93师注定是一个历史的悲剧。虽然他们的遭遇让人不无怜惜,但当年为了生存,他们种植鸦片,使毒品泛滥,并让日后这一带成了世界毒品之源。”

我说,“给我详细地说说这方面的情况吧?”

龙川点点头,说,“金三角处于缅甸泰国和老挝三个国家的交界之处。因为处在这样复杂的地域之,对于管理者,是很难真正深入进行统治。所以,当地的治安非常混乱。一直以来,这里的毒品泛滥,当地人也觉得吸毒贩毒这件事理所当然,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由于炼制毒品的厂子,大部分都设置在深山,所以也逃避了当地政府的搜查。茂密的树林是最好的掩护,同时,警卫严格,稍有风吹草动,可以随时搬迁。同时,厂子都有很多自用的军队,这些军队除了打战之外,更多的是给自己工厂当保卫。有的厂子为了让这些士兵认真卖命,给他们的报酬也很优厚,甚至可以根据毒品的利润进行分红。所以,大多数士兵的生活过的也算宽裕。毒贩们在自己管辖区域种植了大量罂粟,不仅如此,他们还设置了毒品过境税收,甚至在此基础,打造自己的品牌。我之前服务的那个公司,自然也有自己的海洛因、吗啡提炼厂,厂子设在公司控制区内的一个深山密林,厂区警卫森严,外人根本无法接近。我曾经在其的一个厂子做过守卫,那个提炼厂很简陋,为了方便可以随时搬迁,设在几栋茅草屋。我亲眼看到过鸦片、吗啡、海洛因提炼过程。第一间草屋里,几个人先用大铁锅煮着生鸦片。边,一大堆生鸦片像排球一样大,用塑料袋裹着,堆在屋子里。一个人把生鸦片放入铁桶,桶里已放了水。放好后,另一个人把铁桶放入一个正在烧煮着热水的大铁锅,利用锅的热水,把铁桶里的水加热。据说水温要保持在80摄氏度左右,因为水温若超过85度,吗啡的品质会变得很低劣。一个男人不断地用一根木棒将铁桶里的生鸦片搅动,生鸦片逐渐溶于水,另一个人则不断注意锅里的温度计以及锅下的柴火。生鸦片完全溶化后,第三个人倒了一大瓢的生石灰入铁桶里,拿木棒的人则不停地搅拌着,这时生石灰把鸦片液分解成吗啡和少许可卡因。这时,鸦片液呈乳浊色。于是木棒不再搅动,鸦片液里的其他生物碱、硫酸钙、及不溶解的胶质物都沉淀到桶底,鸦片液变成淡茶色了。第一个人提起铁桶,把鸦片液从一块绷着布的木框倒入另一桶里,鸦片液经过这些紧绷的布滤过,把沉淀物过滤掉。滤好的鸦片液又重新如第一次一样在稍加热,第三个人放入两大瓢的氯化铵并加以搅拌。氯化铵使吗啡结晶而沉淀,再经过布的过滤,吗啡自溶液分离出来,这些灰黄色的结晶物是吗啡了。听这些人说,普通10公斤重的生鸦片只能炼出1公斤左右的吗啡。这种第一道炼出来的吗啡呈灰黄色,并非100%的纯品,它仍含有一部分的可卡因。把这种吗啡压成块状后,金三角的人通称为黄批。精制吗啡结晶有一部分送到隔壁的房间里去提炼成更纯的吗啡,而大部分这样装成一包一包运到隐藏在其他地方的海洛因工厂去了。在另一间草房里,我看到一个工人用一个量筒,把量好的丙酮倒入大搪瓷盆的精制吗啡,然后轻轻搅拌,让混合物自动起化学作用,再把溶液经过滤纸滤过后得到了雪白色。这个工人告诉我,这是纯度在99%以的吗啡了。这种吗啡压成块,称为白块。把吗啡提炼成海洛因,则需要加入醋酸酥等化学药品,经过滤,结晶而成。其最高级的海洛因称为“白粉”,“国面粉”,其海洛因含量可达90%以。进入60年代以后,“金三角”的毒品发展更快,产量大幅度升。其心地区时常商贾云集,八方聚会。缅甸、泰国、老挝的人自不必说,凡是到这里旅行的人都可前去游览。许多外国毒品贩子便乘机把毒品夹带出去。同时,毒贩们还利用交通便利、对外开放、与西方国家关系密切等有利条件,把毒品改由曼谷出口。之后,曼谷便取代西贡而成为东南亚的毒品之都。金三角的毒品在60年代后的黄金时代里,它生产的各种毒品无声无息地向西方各国和世界各地涌去,震撼了世界。当时在这块杀机四伏、神秘莫测的三不管地带,主要有三股力量。一股力量是当地的山地民族,他们是种植罂粟的主力。他们经济落后,生活贫困,无化教育可言。种植罂粟是当地人主要的经济来源。他们把鸦片当成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此导致许多人从小吸食成瘾。这也是这一带对毒品禁而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股力量是93师。他们涉足毒品,除了生存本能的要求之外,还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因为93师骨干成员不少是云南出逃的地主恶霸、马帮首领、大烟贩、旧军官,经过旧国的大烟熏陶,他们对罂粟并不陌生。在残军拼凑的人马,也有一些当地的天真好的少年,投入残军门下。不容忽视的是,正是在这些跟随残军摸爬滚打的孩子,成长出后来金三角最负盛名的鸦片将军和鸦片大王,他们的名字一个叫罗兴汉,一个叫坤沙。第三股力量是各种武装贩毒集团。自从金三角的毒品贸易兴起以来,许多人看到其有大油水,便纷纷成立走私武装,进行毒品贸易,控制毒品的收购、提炼。但随着毒贩们对利益的追逐,经过无数人无数次血腥的角逐之后,金三角地区也渐渐地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